2020-02-20 14:38:40 来源: 娱乐资本论
因而,剧集上线后,在营销上打“沙雕玛丽苏”的特点,进一步扩大受众,此外结合在中央音乐学院奏响片尾曲的音乐营销助力出圈。而在后续运营上,正如腾讯动漫总经理邹正宇的期望,腾讯动漫背靠腾讯系资源,以“IP+编剧+粉丝运营“的模式,让剧集与动漫IP联动创造更多商业价值,这些环节以往在传统影视长剧领域非常常见,但是在连续短剧领域还是较为缺失的一环。
可以看到的是,连续短剧在制作流程上可以更具规模化,也可以走出更好的商业化路线,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短剧只能依靠多平台分发让平台做推广扶持,或者是依靠头部达人的个人流量效应。
这就涉及到短剧变现盈利的问题,做短剧的出路在哪里?
追加投资,鼓励创新,但连续短剧赚钱吗
在快手小剧场,许多连续短剧的账号都会谋求商务合作。有趣的是,当小娱试着去联系其中一些剧情账号时,发现在拍小短剧的同时,有人在做着微商。
用其他收入支撑连续小短剧的拍摄,是许多个人创作者的一类选择。知竹的摄影工作室常常会接到一些广告合作,包括歌手的MV,网游和手机厂商的宣传片。
知竹为饰演《陈情令》的演员朱赞锦拍摄的古风大片
曾经有酒类品牌找到她希望做短剧集植入,但最后没有谈成,“因为酒的包装太现代了,在古风视频植入很违和”。许多古风连续短剧创作者出于内容风格与广告调性契合度不匹配的原因,往往接洽不到合适的植入品牌。
而对于广告主来说,除了连续短剧单集时长太短曝光频率大打折扣外,由于难以像长视频挖掘多样化场景搭配购买链接植入导流,带货转化效果往往也不会很理想。
就连有稳定内容产出,且红人效应充足的御儿,也很少能在她的连续短剧中看到植入广告。御儿选择每周在快手、抖音做直播带货;同时谋求异业合作,一些小说改剧比如《这个王爷我想退货》就与小说/阅读APP合作。
御儿上周末在直播中推荐一款国产眼膜
但另一层面,许多创作者认为软植入可能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变现途径。知竹认为,“平台采买有可能是未来小短剧的变现方式之一,像优爱腾他们出台的计划中,对制作要求水准会更高,它会督促你把质量做得更好,当然因为内容过审的原因你也会受到平台内容方面限制。”
平台采买的方式之所以被看好,是因为去年许多平台加大投入公开招募短剧。微视的短剧引入计划中,就明确是直接采买一个系列的作品,其中广告招商、按点击分成、甚至观众打赏等模式也有可能实现。
“对于创作者来说,平台采买意味着他不亏本,优质的创作者更加需要这些扶持”,李啦表示,“在发展初期,平台采买优质创作者的作品,并对内容提出一定要求,但到后期,平台倾斜一定资源扶持这些账号后,希望这些账号自己也能实现商业化。”
为了扶持小短剧,微视启动了S级项目“火星小剧”,凡是被项目选中的产品,“至少会有一个微视内部的制片人跟进,全程参与创作过程以保证内容质量。”目前火星小剧采取的合作方式是邀约制,根据项目邀请合适的合作对象来进行共同开发,今年很快也会公开向市场征集作品。
这般看来,UGC如果想依靠平台采买来稳定变现,起码在小短剧上实现的可能性很低。一方面,根据平台的采买政策,短剧作品要等到数据验收合格才能拿到收益;另一方面,平台前期参与的扶持有回报的诉求,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小短剧本身就是其变现的一个路径,UGC能拿到的分成比例不一定会很高。
而优爱腾这些本身也在做短剧制作的平台,提出付费分账制度,爱奇艺和优酷鼓励内容方做微短剧创新。分账模式应用于短视频行业,也是值得观察的。这也依赖于平台有没有相应的扶持,特别是在推荐位上的流量倾斜;此外会员观看可能也是一个门槛,用户对于在长视频平台观看短剧的付费意愿,还不足以养成。
无论是采买政策,还是分账制度,这些平台用概念先行的商业模式刺激连续短剧创作者投入怀抱,是源于连续短剧成为新的内容爆发点,风口迭代明显。其生产模式从PGC过渡到PUGC,涨粉强势账号猛增,同时收获流量与话题效应;而短剧内容制作精品化的走向明晰后,又倒逼许多短剧开发者做转型,专注内容创作,影视化路线也更为明显。
因而许多短视频平台的扶持政策明显,但从整个产业链条来讲,内容商业化模式还不是很清晰。虽然平台热情高涨,在内容生产方面有很大挖掘空间,但那些“为爱发电”的内容创作者,还需要为连续短剧的盈利出路寻找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