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快报

今年春节,几千万中国人去看的《水门桥》,到底好看在哪?

2022-02-06 10:31:01 来源: 腾讯网

去年11月,《长津湖》正式登上中国票房冠军宝座。今年春节档,《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下简称《水门桥》)又以一马当先之势站稳了脚跟,大年初一首日拿下超过6亿票房,独占鳌头,随后的日子里也一直遥遥领先,拿下春节档冠军已然是板上钉钉。

虽说票房总量上不知能否超越前部,但上下两部《长津湖》取得的成功,早已超越了狭义的电影范畴。

剧情叙事

两部《长津湖》的叙事侧重有所不同,上一部主要是描写志愿军全歼大名鼎鼎的美军“北极熊团”的胜利,到了这一部则延伸出了新的故事。长津湖一战后,美方决定向朝鲜东海岸撤退,水门桥便是撤退的唯一通道。为了对美军进行堵截,剿灭其精锐,志愿军的任务便是炸掉这座桥。

结构布置上,前一部更侧重于宏大场面的描绘,此外文戏更多,不光需要交代战争的前因后果,也要体现出志愿军战士的心理变化。叙事上,影片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是借助伍万里这个角色,来回答“这场战争意义何在”的问题。

而随着剧情发展,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伍万里心中变得越发成熟。一开始是基于亲情和认同感,想要被自己哥哥伍千里看得起;到后来火车上的长城一幕,答案不言自明:为了祖国的万里河山;但不久之后战友又给出另一个更温情的答案:为了下一代。

《长津湖》

除了“为什么要”,还有“为什么不要”。比如哥哥阻止伍万里对失去反抗能力的敌兵开枪,体现的不光是个人的小仁小义,还明确指出了中国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所在。

因为前作已经把该交代的内容都基本交代清楚了,到了《水门桥》,主要就是为了表现一个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因此其着重点不在于人物成长和国际政治角力,就单纯表现战术即可。于是导演将宏大的战争场景分割成了具体的战术执行步骤,从宏观到微观,落点更细,更加考验导演的控盘能力。

所以观众在《水门桥》中,可以看到更集中也更惨烈的战斗场景:中美双方之间,不论人数还是装备都相当悬殊。人员上,七连只剩一半人,和九连合并执行突袭任务,美军却大部队驻守在桥上,以逸待劳;武器装备上,美军配备有先进的地雷、制式枪炮和火焰喷射器,以及随时可以进行空援的飞机。志愿军的枪炮却还是缴获来的“万国造”,通信主要依靠军号和哨子,连无线电的电池都因为太冷失去了作用。在这样的装备代差下,志愿军唯一的机会就是夜袭,寻找薄弱点击破敌人的防线。

《长津湖之水门桥》剧照

这种突破和防御的来回交战无疑是惨烈的,观众得以亲眼见到士兵们各种牺牲的场景,比如被飞石击穿腹部的营长;为了诱敌,被燃烧弹烧成灰烬的无线电员;被美军狙击手击杀的士兵;想要抱炸药包炸毁敌军坦克,却惨遭履带碾压的平河……

有了这些场景的存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长显得毫不拖沓,残酷程度不比宏大场面少分毫。观众从中也能更深地领悟到普通士兵面对战争时的脆弱,以及选择面对牺牲所需要的巨大勇气和纪律性,乃至其承载的巨大意义。更不会如以往的一些“神剧”一般,让观众对志愿军士兵产生“三头六臂、无所不能”的巨大误解。

可以说,无论是从叙事手法、叙事角度还是情感表达上,《水门桥》都对前作形成了重要的补充。

怎么拍出来?

众所周知,《长津湖》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联合导演而成。第一部分工相对平均。但到了第二部《水门桥》,据总制片人透露,片中大部分戏份都由徐克导演。因此片头字幕上,另外二人放弃了导演署名,仅署“监制”。这种安排,也使得美学和动作的观感更为统一。

徐克对于场面的要求相当细致。片中大部分冰雪场景都并非特效,而是真实冰雪。为了满足要求,团队还要克服诸多连带困难。

《长津湖之水门桥》剧照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徐克表示,雪刚开始下的时候,因为还没有下实,就不能很好地承重,导致演员经常站不住,更不好做动作。而当雪下到一定程度又会结一层冰,让演员脚底打滑,做动作就更加艰难。除此之外,每拍完一条,雪地上都有一大堆脚印,为此剧组还要额外花时间重新整理地面,复原后再重新来过。

除了冰雪,很多场景还需要风。大风刮起来的时候人会很难受,体感相当寒冷。“你再怎么把自己包起来都没有用,可这恰恰就是当年那些战士们所面对的自然环境。”徐克表示。

由于拍摄工作量巨大,仅靠自然风雪无法满足战争场景和们剧情需要,因此剧组也需要生产人工风雪来进行配合。徐克对媒体表示,剧组光吹风组就有三队人马,每个队都有自己特殊的吹风方法。一个场景要靠几组人相互配合,才能达成最好的效果。

《长津湖》

影片中关于水门桥的攻防战中,美军经常会使用火焰喷射器。为了尽可能加强真实感,徐克大部分都使用真火。“其实火焰枪的火焰完全可以用CG画出来,或者现场只是有一点点火,全靠后期把它放大,但那个感觉还是会有些不一样。所以我们还是选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实际拍摄,再用一些后期的手法来进一步优化它,达到我们想要的戏剧效果。”

从各个角度来考量,两部《长津湖》无疑都是国产电影工业化的高峰。所谓“工业化”并不仅仅在于狭义的尖端科技和创新能力,更是在考验团队面对大场面时的组织能力和纪律性。在一个规模如此巨大的剧组内,拍摄过程中每一天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徐克告诉媒体,团队必须精心记录拍摄用的火药、子弹、信号弹的使用情况,否则出现“库存不足”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后续进度。而这些困难,演员和片场工作人员在付出了巨大努力之后,都一一克服了。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长津湖》历史顾问王树增认为,除了战略战术之外,两部《长津湖》还要集中回答的问题是:刚打完解放战争,人们的心态怎么样?为什么刚打完解放战争,人们就又可以昂然开赴前线?他们的精神状态怎么样?想要解答这一系列问题,就必须对当年的时代背景作尽可能的还原。“缺了这一环,这个作品就没了灵魂,就无法解释那一代人为什么会慷慨赴死。”

关于这一系列问题,两部影片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予了解答,其中演员的身体力行,也正是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一环。

“演员们都很好。演员为了还原战斗情形,吃的苦可能超过任何一部电影。”王树增表示。

主旋律商业电影

中国主旋律商业电影开始腾飞,可以说是从2009年的《建国大业》开始的,当年尽管全国银幕数量相当有限,但这部群星荟萃的影片还是拿下了超过4亿人民币票房。再到后来,随着影院建设蓬勃发展,有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紧接着又由《战狼2》《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发扬光大;直到上下两部《长津湖》,其间明显经历了一个发展越来越成熟的发展曲线,票房也越来越高。

《智取威虎山》

前述电影多是战争片。倘若要检验一个国家电影的工业化进程,战争片无疑是最好的标志。

以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为例,虽然其类型定义为战争片,但其实真正的战争场面并不多,大部分内容构成其实都是卧底和悬念的桥段。到了2016年《湄公河行动》中,战术内容变得丰富了起来,虽然场面不大,但小规模军事冲突也给观众带来了足够的刺激感。

后来的《战狼2》《红海行动》规模上都进一步扩大,不过侧重点稍有不同。前者多少带有些对好莱坞“超级英雄”叙事路径的模仿,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乃是因为无论规模还是场面,都打出了一股“从无到有”的气势,排遣了中国观众长久以来只能被迫在银幕上欣赏欧美英雄的积郁;后来的《红海行动》场面依旧宏大,不过由于走的是群像叙事,情感稍显分散了些,票房上没能盖过前者,但也构成了重要的补充。

《战狼2》

至于上下两部《长津湖》,则兼顾了人物情感和宏大场面两个维度,因此不出意外地摘得了桂冠。

尽管进步飞速,但不可忽略的是,相比好莱坞的《超人》《美国队长》《燃情岁月》《黑鹰坠落》《拯救大兵瑞恩》等影片,中国的主旋律影片无论在叙事节奏、类型多样性,还是观众基础上,都依然存在着进步空间。

对此,王树增认为,电影艺术创作是不断发展进步的。《长津湖》和《水门桥》仅仅只是个开端,随着时间发展,创作者们对于主旋律影片的认知在不断进步,视野不断开拓,艺术手法上也不断推陈出新,未来只会越来越好。

而在类型方面,也并不会仅仅只拘泥于战争片一种形式上,倘若将“主旋律”的定义进一步拓宽,近些年,还有《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从传统故事中挖掘新意的动画片;《你好,李焕英》《我不是药神》《奇迹·笨小孩》等现实主义影片;《流浪地球》等科幻片。某种程度上,它们都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流浪地球》

“只要能体现我们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能解释我们民族的过去和未来,这就是主流,题材不见得非得是重大战争题材,还有很多的伟大的人和事。”王树增表示。

目前看来,作为投资巨大的主旋律战争电影,《长津湖》系列影片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也代表着中国电影工业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准线。毕竟成功的主旋律影片,就是让观众在满足娱乐需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而不是干巴巴的直接说教。关于这一点,作为目前的华语影坛票房冠军,两部《长津湖》对后来者无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当然,若要吸引更多的创作者投身主旋律影片创作,观众和票房都是多多益善,唯有如此,才能加速实现资金、艺术、影响力、观众基础等各方面元素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中国新闻周刊】所有,腾讯新闻享有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