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7 19:20:01 来源: 腾讯网
文 |北游
编辑 | 向荣
出品 | 贵圈·腾讯新闻立春工作室
*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月16日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中国队在剩13圈时意外摔倒,最终排名第5,无缘奖牌。
这是武大靖在本届冬奥会上的收官之战。观众们为这样的结果叹息,心疼他,为他意难平。他已经28岁了, “把每场比赛都当成最后一场去比”。时间对他来说,已经越发奢侈。
赛后,武大靖说,“这场比赛奔着金牌去的。”在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和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上,中国队在此项目上分别获得过铜牌和银牌。这场比赛中的两次超越,都是武大靖完成的,一度将队伍从第五带到第三位。但因队友意外摔倒,即便后面全力追赶,也无法挽回颓势。他说,“作为团队比赛我们欣然接受。”
“中途发生了一些意外,但总体来说发挥的还是很好的!”
这是他在本届冬奥会上第二次表示“接受这个结果”了,上一次是4天前他无缘卫冕男子500米短道速滑冠军时。
和上一次一样,电视镜头中的武大靖,带着肉眼可见的遗憾,落寞地转身离去。
5000米决赛当晚,武大靖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封公开信,除了感谢国家的培养,队友、亲人的支持,他还感谢了“互相陪伴二十年”的短道速滑,带给他生命的质感。他在信中承认曾经考虑过北京冬奥会之后退役,但站在赛场上的那一刻,发现舍不得说再见。“只要国家需要,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一直站在冰场上。绝不认怂。”
他大概是本届冬奥会激发了最多“心疼”情绪的运动员之一。过去几天,有关他的热搜关键词是:武大靖尽力了、武大靖摔出赛道、武大靖哭着说圆梦了、武大靖哭了、被武大靖的评论区整破防了、心疼武大靖……
第一次高涨的情绪发生在2月5日。那一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决赛,由武大靖等人组成的中国队率先冲过终点,拿下中国体育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赛后接受采访,武大靖哽咽:“这比赛也是非常解气吧。这四年经历的太多了。今天第一天,圆梦了。”说完,掩面哭泣。
体育是和平年代的战争,人们崇拜强者。四年前,当武大靖在平昌奥运会中,拿下中国代表团的唯一一枚金牌起,他便背负了最多期望,也承受了最大压力。前中国短道速滑队国家队成员王濛在赛事解说时说:“过去的四年,其实没有人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她将武大靖称为中国冰雪旗帜,“只要他站在那儿,大家就会追赶,永远有个奔头。”
2月13日,这面冰雪旗帜发生了意外。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半决赛中,0.016秒之差,武大靖未能进入A组决赛,无缘奖牌——在最擅长的项目上折戟,像是命运一个不怀好意的恶作剧。
这是一场让观众唏嘘的比赛,复杂的心绪中夹杂着心疼和惋惜。赛场上,韩国选手黄大宪与加拿大选手发生身体碰撞,摔倒时抬起冰刀,紧随其后的武大靖受到影响。他只进入了B组决赛。
短道速滑多碰撞,向来容易意外出局,常常造就悲剧英雄。但这次,武大靖没有碰撞,却爆冷出局,个中滋味,恐怕是语言难以描述的。镜头面前,他只是体面地表示:“这场比赛是好是坏已经过去了,无论什么样的结果已经过去了”,自己“接受这个成绩”。
“无论是好是坏都过去了,接受遗憾。”
武大靖是中国男子短道速滑第一人。吉林省冰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朱雪松曾是武大靖的教练,他说武大靖的“天赋”不在身体素质,而是在于头脑。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朱雪松这样说:“你没办法用语言教会一个人如何滑冰,与身体的感受相比,语言很浅。我可以用各种语言向你解释怎么滑最快,但只有像大靖这种有极强思考能力的孩子,才能悟到最终的道。”
但武大靖不是天才。贴在他身上的标签是“拼命”和“老将”。也许正因如此,观众更为他的力挽狂澜叫好,为最后的无力回天惋惜。
他从小到大的故事已经被媒体如数家珍:第一次上冰场,在零下30多度的户外摔倒107次;父母为了省钱,特意为他买大号冰刀鞋,此后的鞋子都是别的小孩淘汰下来的;破格进入国家队,只能给女队员做陪练,“长距离周洋姐过我,短距离范可新过我”,他对媒体详细描述过,周洋每次超过他,都要跟他对视,眼神里有藐视,“我内心就想揍她一顿”。他曾在央视的《面对面》中这样描述那段时间的心境,“崩溃天天,天天崩溃”,“那段时间太难熬了,一天别人是24小时,我感觉我是48小时。”
武大靖父母接受采访
转机发生在2012年,落选短道速滑世界杯比赛后,武大靖为自己制定了为期十几天的训练计划。他将自己的训练录下来,反复回看、琢磨技术,半个月后,教练李琰回来,惊讶于他的进步,他开始获得更多指导与机会。
还比如那些从母亲吕玉香口中讲述的心酸故事。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中,吕玉香说:“大靖虽然是我生的,但是一些事情好像我们说了不算,因为是国家培养他。”为了不打扰儿子训练,他们从不主动给武大靖打电话。14岁之后,他就不在父母身边了,母亲想他了,只能小心翼翼给他发个微信,守着手机等他训练结束了,主动和父母联络。
这些辛酸,每四年才会被人关注一次。在冬奥会之间的1400多天里,武大靖和很多运动员一样,沉默而坚持地训练着,用每天十几个小时的汗水,换冰上40秒挑战自我的机会。
对运动员来说,每个四年的机会含量不一样。
2014年在索契冬奥会上,武大靖差一点点就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项目上夺冠了。老将维克多·安(原名安贤洙)在最后一刻超越了武大靖。武大靖懊恼地拍打自己的头,他后来在接受北京卫视的采访时反思:“输就输在不够自信,自己的心态有波动,自己对金牌的渴望没有安贤洙大。”
2014年索契冬奥会,武大靖获短道速滑男子500米项目银牌
那一年,他20岁,公众或许没有记住这位亚军——是的,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但在体育界,人们注意到他了,开始憧憬,20岁就这么厉害了,28岁还了得?或许,2018、2022年,他会是短道速滑赛道上的领军人物。
2018年平昌冬奥会,24岁的武大靖不负众望拿到冠军奖牌;那年,中国短道队备战平昌冬奥会的微信群名叫“虎口拔牙”,教练李琰起的。的确是艰难的虎口拔牙,连续13天,中国代表团没有收获一枚金牌。在奥运村,中国代表团的运动员们相见,总是为对方加油,在武大靖眼中,加油是压力。他的比赛在最后一天,为了不受到干扰,他干脆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不看任何外界信息,路上遇见队友,他都低着头走。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像疯了一样拼命往前冲,不仅获得了冠军,还以39.584秒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
他成为平昌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唯一一枚金牌的获得者。从此,荣誉与压力都紧紧地跟随着他。赛场上,他被形容“干干净净”。生活中,他总是表现得谦逊。从平昌夺冠归来后,他对助理教练说,“如果你发现我变了,或者发现我拿到冠军,怎么跟别人不一样,要第一时间告诉我、处理我。”“我害怕给我太多的荣誉,我会有一些膨胀。”
2022年北京冬奥会,28岁的武大靖没有进入短道速滑男子500米的A组决赛,但他仍然是世界纪录保持者和奥运会纪录保持者。他仍然在巅峰状态——北京冬奥会的两个月前,他刚刚在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荷兰多德雷赫特站男子500米决赛中拿到金牌。冬奥会500米决赛和5000米接力决赛后的采访中,他表现得成熟克制。他安慰了失误的队友,表达了以后继续为国效力的决心,“如果身体允许的话,我会继续坚持,短道速滑是我的事业,也是我身上最后的梦想。”但是没人知道,再过四年,32岁的武大靖能否出现在意大利米兰,以及他还有没有可能超越28岁的自己。
体贴和稳重背后,作为一名顶尖的运动员,武大靖渴望的仍然是赢。他在赛后采访中说,这届冬奥会他印象最深刻的仍然是第一天混合团体接力夺冠的那一刻,“拿了首金,给中国代表团打了样,这是最值得炫耀的事。”
公众对武大靖的期待,与对那种白马银枪的少年郎不同,他们希望从他身上看到的不是青春的爆发力,而是王者,稳稳地不断超越,像他在这个夜晚做的这样——在不利的第五道上,艰难但成功地连超两位。只不过,命运有时如此难以捉摸,努力和成功之间往往还需要运气加持。这是一个充满意外的项目。这个夜晚,当意外真正降临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某种程度上,2022年的武大靖境遇与2008年的刘翔的有些相似。同样取得了重大成绩,背负了巨大期待,然后,这个期待在一定程度上落空。幸运的是,如今的舆论场中,公众对运动员有了更多宽容与理解,这终于不再是个“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的故事。
5000米比赛结束后,冠军加拿大队的几位选手抱在一起庆祝,镜头捕捉到武大靖从他们身后划过的身影——社交媒体上,人们纷纷推测他那一刻的复杂情绪。一位网友提到东野圭吾写过的一段话:“绝大多数选手,最后都由于实力不济而梦断赛场,也有不少选手具有足够的实力,却因为意外的命运拨弄而惜败。那一刻,他们或她们脸上的表情,仿佛凝聚了迄今为止的全部人生。”
镜头中,武大靖的嘴巴用力地抿了起来,嘴角向下,又很快微微张口,慢慢地滑向赛场边缘,静静地脱下鞋子,疲惫地、缓缓地走出赛场。
(来源:腾讯新闻)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