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 17:58:02 来源: 汽车维修肖辉
一个是精神分裂的杀人犯,一个是优雅却嗜血的食人魔,一个是心怀慈悲的FBI警探,当他们成为对手时,会鹿死谁手?
《红龙》
《红龙》在食人魔汉尼拔系列作品中虽推出的时间较晚,但作为最前端担负着引领整个故事发展的重任,它是毫不逊色于得奥斯卡奖的《沉默的羔羊》的,它成功地继承了《沉默的羔羊》里的精髓——不露声色却在内心反复涌动的恐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同时它又是一部心理悬疑推理片,在观影的120分钟里你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如果你遗漏或者忽略了一个细节、一句台词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使你跟不上影片的节奏,以至于无法推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自然也就索然无味了!
一、《红龙》的叙事结构分析
《红龙》的影片叙事采用了顺序结构记叙方式,悬疑及推理是影片的主要叙事动力。影片一开始以FBI警探威尔追踪一起连环杀人案拉开电影序幕。
一支交响乐队的成员时不时失踪,当尸体被发现的时候总会缺少一部分,或是肝肾、或是心脏、又或是后背的一块嫩肉……
警探威尔为了分析食人魔的杀人动机,找到了当地最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汉尼拔博士,殊不知眼前的一本正经的博士正是食人魔本人。
当他在汉尼拔的书房里意外地翻到一本厚重的《死亡食谱》时,冷不防汉尼拔从背后捅了一刀,双方激烈交战,最终两败俱伤。汉尼拔被关进了特殊监狱,而威尔在侥幸捡回一条命后,辞职隐居他乡。这为他们后来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随着故事的推进,故事线由一条分岔为两条齐头并进,分别是追踪“牙仙”恐怖杀人一案和男主角威尔和汉尼拔的不断纠缠。
数年后,当地又发生了一起连环杀人案,凶手是一名绰号为“牙仙”的人,他在月圆之夜分别屠门了两个家庭。尤为恶劣的是,他不仅强暴了两名女性死者,并且在她们的眼睛里装上镜子碎片,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恐慌,FBI不得不请威尔出山,捕捉罪犯,找出真相。
凶案现场
而威尔在进行多方侦查却毫无头绪时想起了汉尼拔博士,故前去请教。但对于威尔来说,这其实是一种折磨,毕竟没有谁会愿意再次见到曾经差点杀死自己的人。
这两条故事线是相辅相成的,有交织有分离,在扑朔迷离的迷局中寻找破案的线索,又在敌我交手中感受弥漫的硝烟。
二、非线性叙事的运用和欧•亨利式结局
《红龙》巧妙地多次运用了非线性叙事来共同叙述三个主演在同一时间的行动,给观众以“上帝视角”去推理整个故事发展的脉络。
何为非线性叙事?其实非线性叙事就是文学中的分叙手法。
分为两种:
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完甲事,再说乙事,两边都交代清楚。常见于中国传统章回小说。如《水浒传》前七十章各叙其事,后七十章“千里群龙,一起入海。”
另一种是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红龙》中采用的叙事手法正是这种,其中以影片的高潮部分推理出凶手一幕最为典型。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有三组人物及其叙事在三层空间被同时展开:
第一个层次:“牙仙”疯狂地将博物馆的一幅200年的名画吃入腹中,然后杀人疯狂逃窜;
吞画
第二个层次:威尔一遍又一遍看录像,抽丝剥茧寻找线索,最后确定凶手本人为一家录像公司的一名员工;
第三个层次:汉尼拨正在监狱里享受着美食和红酒,仿佛是这场猫和老鼠游戏的操纵者。
这三个场景是同时发生的,但是被分开描述出来,也就是说,在这一刻,时间流是暂停的,影片同时描述三个场景,展现了同一瞬间发生的不同行为,取消了叙述的时间顺序,变传统的“历时性”而为“共时性”,呈现出了空间化特征。让观众把注意力同时集中在三者身上,一张一弛,一紧一慢,同时拔高观者的心理预期,情节错位,最后再来一记重锤,使观者深受震撼!
影片的结尾,就在大家都以为“牙仙”已经葬身在大火之中,威尔一家终于可以不再担心受怕时,“牙仙”却潜入了威尔家中,企图报复。这里则是欧•亨利式结局,将观者的主观愿望与影片的现实对立起来,使结局“出乎意料,却又情理之中”。
三、成功的圆形人物塑造
《红龙》这部影片在人物塑造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三个“圆形”主演,尤其是“牙仙”这一人物。
英国现代小说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两类。所谓“扁形人物”是类型人物或者漫画人物,是按简单的意念或者特性,以单纯的形式塑造出来的。“圆形人物”是复杂多面的,是立体的,有优点也有缺点。
威尔向汉尼拨救助
威尔在想象力上拥有惊人的天赋,他能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还原案情现场。但这个天赋使他极其痛苦,让他难以剔除脑海中血腥罪恶的现场,模糊自己和罪犯的身份。说他怯懦,是因为他无法克服自己对于汉尼拔的恐惧,但他内心的正义和善良,又使得他勇敢地多次面对汉尼拔,寻找破案的线索。
而汉尼拔作为一个精神分析学家,无疑是高智商的,同时又是优雅绅士的,但揭开面具,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吃人不眨眼的食人魔,但再继续深究,你又会同情他变成食人魔的原因是因为童年目睹自己的亲妹妹被吃,给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
而“牙仙”杜尔,作为一个杀人犯他是残忍的、是十恶不赦的,但作为一个孩童他又是可怜的、令人同情的。
他天生兔唇被母亲遗弃,被外婆从孤儿院领养回来后,长期受到外婆的在身心上的虐待,尤其是心灵上受到“阉割式”的迫害,大龄尿床,被外婆拿着剪刀骂“小畜生,把你的生殖器剪掉”。身体上的缺陷和心灵上的创伤使得他变得羞怯,对自己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接触到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的一部油画作品——《伟大的红龙与日光遮蔽的女人》,并将红龙纹在自己的后背和臀部。他内心里生衍出的副人格“红龙”——是他渴望变强不再是弱者的投射,同时也象征着对他施虐的外婆那一类的残暴的形象,他相信杀人向红龙献祭,就能获得“蜕变重生”的机会和力量。
罪恶的红龙也渴望怜爱
在《启示录》中,红龙象征着撒旦。在《伟大的红龙与日光遮蔽的女人》中,红龙来到沐浴在日光下即将分娩的女人面前,想吃掉即将出生的孩子。分娩中的女人就是圣女玛利亚,即将出生的孩子就是耶稣。
《伟大的红龙与日光遮蔽的女人》
“牙仙”的童年在虐待和歧视中度过,使他形成了极度自卑害羞的性格。而红龙代表着强大,充满智慧与诡计,所以他才会在自己的身上纹上一只巨大的红龙。同时他的人格也分裂出第二人格——暴虐的红龙,促使他去杀人,并在不断杀人中慢慢杀死第一人格,这就是“牙仙”所说的“转变”。
但在他寻找第三个目标的时候,他遇到了“盲女”丽芭,丽芭对他充满敬畏和爱慕,丽芭的爱使他重新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唤醒了第一人格中不多的善良。
他仅存的善导致他无法对丽芭下手,所以他去博物馆找到了那幅《红龙》原画,他想要通过把画吞进肚子里以控制住自己的副人格。
但当他回来的时候,发现丽芭和别的男人在一起,顿时暴怒,导致副人格复苏并彻底取代了主人格,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残虐的报复计划。
看到这里,不由得思考:若是这条可怜的恶龙早点遇到“盲女”丽芭这样的爱,他是不是就不会杀人了?或者说若是他能从小被善待,是不是也能成为一个能够健康长大的人?
无法得到真正的温暖,无法向着正确的方向成长,承受着冷眼和歧视,在极端的苦楚中急于寻求解脱,却又是泥足深陷犯下滔天大罪,“牙仙”既是可怜的又是可恨的!
结语
善恶在自然界中本不存在,只不过有了人类之后才有的善恶之分。像“牙仙”杜尔和“食人魔”汉尼拔这样的恶人又何尝不是罪恶的促成品和牺牲品呢?
不是善人就不做恶,不是恶人就不行善,善恶没有明显的界限,也没有确定的标准。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表面上的意义,更深层次的意义还需要我们去思考:何为善?何为恶?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该如何成为一个人?
愿你我都能向善!
作者简介:我是
@春盏
,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女孩,专注分享电影和书籍,陪你看遍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