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0 09:29:47 来源: 腾讯网
曾经的影视圈,50岁“老阿姨”恨不得接拍青春偶像剧,演傻白甜角色,
而如今,这个现象反了过来!
曾经的四小花旦,赵丽颖开始起了现实题材年代剧,
(资料图片)
《幸福到万家》中的何幸福出生农村,当保洁,打拼事业。
《风吹半夏》的故事发生在90年代,女主许半夏经营一家废钢回收站,角色和时尚女星格格不入。
杨幂在《谢谢你医生》中饰演海归医生肖砚,
角色人设是一名医术精湛的女医生,终日以白大褂示人。
就连热衷于古装奇幻、现代爱情偶像剧的迪丽热巴,也开始拍起了当代、检察剧《公诉精英》。
可以看出,这些影视资源顶天的一线女星,都在甩开角色的壁垒,尝试转型,
这意味着,曾经的那套思路现在已经行不通了,
影视圈寒冬的这几年,她们已经深刻意识到炒流量、立单身年轻人设成为了圈里最低级的玩儿法。
究其原因,还不是近几年流量演员尝尽了影视寒冬的苦头,而那些不讲究流量、只追求实力的戏骨们却越来越吃香了。
影视寒冬到来前,资本往往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
多少年了,总是新人胜旧人,流量胜戏骨。
可到了今年,戏骨们的春天,总算是回来了。
从前是“金鸡无力百花残,水漫金鹰雕玉兰”。
几大电视电影奖项在过去几年里因频频关照资源咖、流量明星,触发了众怒,俨然已经失去了公信力。
今年,有了些许改善。
最起码,奖项的花落谁家,大体上服众了。
几位抱得奖项归的演员,也令观众为之扬眉吐气了。
84岁的吴彦姝,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她该有的荣耀。
热依扎在白玉兰上错失的视后奖杯,在今年的飞天奖上拿回来了。
四年前被流量花旦占据的金鹰奖视后,今年也还给了殷桃。
排除奖项,看这些年在年轻演员群体中风靡的剧集,也能印证戏骨的“扬眉吐气”。
在引起追剧全民热潮的《庆余年》里,陈道明、吴刚、田雨等戏骨的推拉,是不可取代的精彩之处。
《觉醒年代》、《山海情》两部主旋律剧集获得年轻人的青睐,更离不开精良制作与戏骨们的精良演绎。
2022初播出的《人世间》更是将“全员老戏骨”当做了宣传的招牌。
前不久的《底线》也如法炮制了《人世间》的营销方案,用戏骨阵容刷了一波观众缘。
《天下长河》、《大博弈》等剧,也可以称之为实力戏骨演员们的狂欢。
种种迹象表明,在影视界寒冬未过的时节里,戏骨群体又成了块宝。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从流量池里挑演员的剧集。
由杨幂与陈伟霆坐镇的《斛珠夫人》“查无此剧”,激不起讨论度。
一度成为收视宝藏的赵丽颖,也曾被质疑撑不起剧。
接连易主的顶流宝座,不再是收视宝藏。
演《传闻中的陈芊芊》小爆的丁禹兮,发展后劲不足。
演《山河令》爆火的龚俊,未能带动后续的《你好,火焰蓝》。
在影视寒冬的大浪淘沙下,戏骨的优势终于显现了出来。
一
过去:流量当道,戏骨蒙尘
在过去,采用流量明星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人气、庞大的粉丝团体为收视和票房兜底。
无论口碑如何,在固有印象里,流量明星的存在总能够提高回本的可能性。
郭敬明的《小时代》,口碑在车底,累计票房却达17亿。
《爵迹2》也印证了流量明星在那时的号召力,网络上映仅仅6小时,这部电影的票房已经突破3亿。
《古剑奇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剧集更是一路摧枯拉朽。
但如此建立起来的高票房、高收视无比之虚。
其一,虚在数据的来源。
资本瞎,被网络时代的数据干预了创作,但数据是假的,是被粉丝群人为粉饰的。
路人不会控评、不会刷榜,唯有粉丝,会大量涌入制片方的社交账号底下留言,说尽偶像的好话,制造一片繁荣的假象。
也唯有粉丝才会为了偶像在榜单上的排名鞍前马后。
如此得来的数据,实际上并不能佐证明星的国民度,充其量只能证明明星的粉丝太狂热。
而资本往往被这种饭圈的盛景假象所蒙蔽,以至于过度迷信流量。
错以为,粉丝群体声势浩大,等于受众群体广。
以为讨得明星粉丝的欢心,便可以不再担忧收视和票房。
然而,真正决定生死存亡的是人数更多的普通观众群体。
其二,虚在创作根基薄弱,资本妄想一劳永逸。
唯流量论是一种思维的定型喷雾,以为流量是万能的,以为粉丝能为收视率和票房买单。
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资本格外迷信流量明星加大IP的模式。
表面上看,这样的组合省钱省力,有明星粉丝和原著粉丝买单,也不用耗费心力财力打磨剧本。
但事实证明,这种资本眼中的黄金组合未必奏效。
《盗墓笔记》、《武动乾坤》、《风起洛阳》、《有翡》这些集结了大IP和流量明星的剧集未能取得预估之中的火爆,都是证明。
为何如此呢?
因为这个组合看似稳妥,实则是一场豪赌。
流量明星加大IP,甚至流量明星加烂片的组合爆火的例子,不是没有。
但流量明星并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部剧的爆火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播出的时机、观众的取向都能决定一部剧的生死存亡,但往往,这些因素又是玄之又玄的。
说到底,比起主演所持有的人气和流量,作品的质量才是博取观众欢心的关键。
质量不行,主演流量再大,IP受众再广,也无法撑起收视率。
质量过得去,即便未能爆火,也可以收获细水长流的口碑。
无法从定式思维里抽身的制作方,试图一比一复制流量加IP的模式,以期回报。
长此以往,消耗的是观众缘和自身的创造力。
影迷为作品着迷,粉丝迷的则是偶像包装出来的形象。
把这个群体当做受众,当作创作的目的,结果便是把目光聚焦在了流量演员身上,忽略了剧本的打磨。
失败的例子不在少数了,但资本被流量这阵风吹迷了眼,怀揣着侥幸心理,频繁投注。
以为尝试得多了,总能抓取到幸运。
如此一来,就造成了烂片烂剧横行。
在这种死局下,戏骨们被意外中伤。
他们,要么为甘心流量明星抬轿。
要么,另寻出路,到直播间里捞回些养老金。
二
如今:拨云见雾,戏骨回春
这样的局面,到了今日有了缓解。
至少,戏骨们在现实主义题材里占据的江山,小鲜肉们是难以撼动的。
为何会发生这种改变?
原因无他,资本终于尝试到了急功近利的后果。
最直观的是不赚,反赔。
影视寒冬显现之前,流量明星吃香又嘚瑟。
粉丝宠着他,把他抬得很高很高,难免造成自我认知偏差,错把人气当本事。
随着他们的暴雷,资本也自食恶果。
煮熟的鸭子,说飞就飞。
《青簪行》的投资高达5亿,打了水漂。
《操场》耗资2亿,打了水漂。
再就是,流量没有从前值钱了。
早在影视寒冬正式到来之前,唯流量论就在市场中得到了反驳。
耗费3.6亿,鹿晗主演的《上海堡垒》收不回本。
耗费4亿,鹿晗主演的《择天记》在口碑上翻车。
鹿晗与关晓彤的定情之作《甜蜜暴击》给了观众的眼球一记暴击。
光是这一位顶流明星的失灵,就可以证明靠流量明星带动热度的操作已经过时。
流量明星的号召力早已不复从前。
就拿最早吃到流量红利的杨幂来说,早年间,她凭一己之力,可以带火《古剑奇谭》、《翻译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剧。
她完成对赌协议,从打工人晋升资本的经历也为人称道。
但在这一过程中,她不管质量,频繁接戏。
在偶像剧里打转,演技套路化且毫无长进。
一切尘埃落定时,她就需要为当初的急功近利买单了。
短时间内,她消散的观众缘和灵气,难以回血。
近期播出的两部剧就说明了问题。
《谢谢你,医生》里,她被质疑演技不走心。
而粉丝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爱的二八定律》,也在开播后也无声无息,远远没有达到出圈的程度。
另一个原因是流量明星的泛滥与贬值。
“流量明星”这个概念刚刚出现在众人视野的时候,的确很值钱。
能归属于这个概念的明星,商业价值与国民度都已经首屈一指。
但在往后的发展里,流量明星的产出周期缩短了,隔两个月就能产出一部爆剧,一部爆剧动辄产出两个流量明星。
前两年还没阵亡的选秀节目,也带着不少少男少女入了行。
忧愁的是,流量摸不透,此一时彼一时。
许多明星,不知道怎么突然就火了。
许多明星,不知道怎么突然就凉了。
从粉丝心理上看,市面上的偶像越来越多,也意味着注意力分散,不值得把心力倾注在一个人身上,为其冲代言冲榜。
从观众心理上看,流量明星早已经和“演技差,质量低”挂钩,任用流量的作品给人“烂戏”的刻板印象。
倒不如,看老戏骨飙戏舒心。
无论是顶流的号召力削弱,还是流量明星这个标签贬值,都指向了一个事实——观众硬气起来了,不那么好糊弄了。
与演技浮皮潦草的流量明星们相比,诚诚恳恳演戏,为观众奉上优质影视作品的戏骨们,自然是讨喜得多。
明星与普通人的收入差距本已经天差地别,普通人在操劳生计之余,上网冲浪,还要看流量明星糊弄式演戏,躺着把钱赚,怎么不叫闹心。
谁都不喜欢被糊弄,从流量明星身上得不到的尊重,在老戏骨身上可以得到。
切换到资本的角度,任用老戏骨的好处也显现了。
影视寒冬,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等待春回大地,而是需要摸清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策略。
提质量,显然是打出招牌和留住观众的前情提要。
与深度剧本适配的,是业务能力抗打的戏骨群体,而非演技浅薄又不得观众缘的流量明星。
相比于讨好流量明星的粉丝,取悦大众显然也是更划算的买卖。
过去几年里,资本贪图短平快,扶持流量明星上位,炮制出烂剧,低估了观众的判断力和重要性。
长久下来,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对流量明星的不满都浮现在了收视率和口碑上。
明白人都知道,普通观众的反应比粉丝递上的榜单更有说服力。
摔了这么多次跟头,挨了观众那么多记耳光,他们终于明白,人气不是挑选演员的唯一指标。
艺德一再被强调,演技一再被重视。
二者兼得的艺人,还得在戏骨群体里寻觅。
你看,兜兜转转,时间给出了答案——管谁红极一时,最终屹立不倒的还是戏骨。
流量明星瞄准的是时代的风口与契机,戏骨们专注的是戏剧本身。
前者可以得意一时,但依托的东西飘忽不定,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
反倒是戏骨,怀揣着在任意时限都能安身的本领,无论大环境如何,总有一席之地。
就像刘松仁说的那样:“我不在乎有没有得奖,也不介意被人拎出来被人比较,反正再过几年,别人已经不见人影了,但我还在继续工作,何必在报道里与人争一日的短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