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6 08:37:16 来源: 腾讯网
最近,「绝望的文盲」又火了。
起因是,黄磊女儿黄多多读错字上了热搜。在《陪你多读书》视频中,黄多多数次读错字。
(相关资料图)
将「河堤」读成「河tí」。「裹住」读成「rǎng住」。「一桩桩」读成「一柱柱」......
此事引发出许多争议。也再次将「绝望的文盲」话题推到公众视野。
虽然语境有所差异,但「绝望的文盲」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容词。还从娱乐话题升级成社会话题,进入了两会讨论范畴。甚至被外媒报道,已然是个需要正视的严肃现象。
炮轰这一现象的声音此起彼伏。
但让鱼叔疑惑的是,到底哪儿来这么多「绝望的文盲」?他们如何能顺利进入娱乐圈,甚至有的人还成为「顶流」。
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
「绝望的文盲」引发热议,还要追溯到春节档。电影《无名》路演途中,主演王一博在现场提问环节创造出一连串「名场面」。被问诠释角色有什么难点,以及从角色身上学到什么东西。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除此之外的多个问题,情形也相似。演员或质疑问题本身的意义,或干脆交白卷。被网友戏称「绝望的文盲」。
紧接着,电影《满江红》官博也陷入「绝望」。宣发期间,官博用错词、断错句、写错字,错处频出。也让「绝望的文盲」一词彻底出圈。
借此契机,更多「绝望的文盲」被起底。
除了在工作中表现出专业上的文盲。还有一类,是常识性文盲。他们宛若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
字,不会写。
数,不会算。
音,不会读。
人,不会认。
除此之外,也有一种别样的文盲。他们在社交平台长篇输出积极发言,却让人看不懂。有人为日本核废水处理建言献策。
有人「自创」一门语言。让全网一边做阅读理解一边帮其修改病句。
有人明明已经读到了博士后,却不知知网为何物。
还有人,知识分子的人设高高筑起。却出现「诺贝尔数学奖」「矛盾文学奖」等低级错误。
内娱文盲遍地走,许多人觉得匪夷所思,但其实只是常态。背后原因,多种多样。名利场,青春饭。很多人年少成名,没有时间进行知识积累。黄圣依大学刚入学,就被周星驰挑中入组《功夫》。杨子就曾直言,许多明星都像黄圣依一样。成名越早越没文化,甚至已有的知识还会退化。
又或许多草根演员,碍于个人经历受教育程度偏低。就如王宝强,小学没有毕业。演戏不认识剧本上的字,只能随身带字典。
但,相比于客观原因。如今的内娱文盲更多是主观选择。
毕竟在内娱做个文盲,太「划算」了。
不必尝尽寒窗苦,就能尽享甜头。传统造星方式变革,网络时代加持出的流量法则,重新制定了内娱的游戏规则。颜值经济算法之下,漂亮脸蛋战胜表演实力,成为主要竞争力。
也正因如此,传统表演行业门槛被拆毁。偶像又或网红素人,颜值足够便有人看。只需拥有粉丝基础就可轻松「转型」做演员。
零经验也不怕,进组后演戏导演手把手教。从动作到台词,甚至细节到表情眼神都逐一示范。
同时给予演员们最大的试错成本。反复拍摄重来,成全其演技「达标」。
相较于早先追求效率的高压剧组环境。如今对于流量演员的「宽容度」也有明显提高。专业难度早已「贴心」下调。台词可以配音,背景也能抠图。功夫不用真打,直接上替身。只需刷脸,就能轻松包揽片酬。
另一边,即便徒有其表也问题不大。内娱活人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流行人设。无需真的读书学习,就能打造「爱读书」的个人形象。
为了保证人设的完整,避免谈吐言之无物。艺人接受采访时的问题,通常都经过严格把控。回答可以更改,不当可以重来,成品也需审核。相关问题都有对应的模板,空手上阵实属少数。
即便不小心「露馅」,也能靠营销补救。包裹进追捧者「酷盖」「笨蛋美人」的夸赞声中,被标榜成一种个性。如此种种,似乎在内娱做个文盲也没关系。不必完善生活经验,也不必丰富学识,一样日薪百万。
鱼叔看完,都想连夜勇闯娱乐圈了。
但,观众却早就苦内娱文盲久矣。
正因各方保驾护航,野鸡也能变凤凰。明晃晃地暴露出文盲本质才让人如此愤怒。这意味着,艺人本人连最基础的努力都不愿付出。如今的明星采访早已被诟病「没有营养」,没有真实反馈的对话已是纵容。即便如此也只能得到敷衍糊弄,甚至干脆交白卷。
很难说不是傲慢。
内娱基本盘也决定着,观众大多并不预设演员对于角色有何深度理解。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天生寡言少语不善表达。但拒绝与尝试沟通有本质区别。学历与学习热情也并不直接挂钩。
王宝强通过剧本重塑自我。
赵丽蓉识字也不多,只上过扫盲班。
出演《西游记》车迟国王后一角时,靠搭档念词记忆。小品《打工奇遇》中现场写就「货真价实」的四字技惊四座。实则背后苦练数月,一度写到「痴狂」状态。
成龙小学学历背四书,一口流利英文。
真刀实枪为事业搏命,拿下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有从艺的诚心和态度,有磨砺出的实在作品。观众自然不会以「文盲」二字轻视这样的演员。
就算抛去硬实力,只看作为「稀缺资源」的美貌。在流量明星当中,又有几人真的拥有?粉丝吹嘘的「漂亮脸蛋」,不过是又一次印证着内娱的审美降级。「绝望的文盲们」享受着最好的资源,拿着最多的钱。一边无知程度一骑绝尘,一边立人设收割粉丝。
对于观众而言是审美荼毒。
对于辛苦读书,全力工作的普通人而言,也不只是「绝望」能概括的了。
但话又说回来,「绝望的文盲」们固然让人愤怒。但更值得追问的是,到底是谁在纵容他们的肆意生长。谁给了他们源源不竭的工作机会。是什么底气,让他们不惮于一盲到底。
其实,对比不同年代的演员观念,便会发现一些端倪。《觉醒年代》中饰演李大钊一角的演员张桐,接受采访时就说过自己曾经的困惑。二十岁出头时,做演员的基础要求是学艺先学德。修身尽人事,打磨好自己,再看老天爷是不是赏饭吃。
突然之间,这些定律失效了。
演技好,没用了。剧方挑人,只看流量。没有簇拥者,无法为剧方带来确定的点击量和已知效益,便不会被选择。于是不少人建议张桐:买点粉丝。
游戏规则,已经变了。
曾经,「科班出身」是基础性条件,评判演员的硬性标准也只是作品。但蛋糕总是不嫌大。国内投资方瞄准国外成熟的娱乐体系,开发出更多门路。韩国选秀掀起的利益热浪让人眼红。
于是国内照猫画虎大量开设经纪公司,开办选秀节目批量造星。
但,内娱并没有韩国成熟的偶像工业体系。星造出来摆在那里,却没有承接他们的舞台。可积累的人气不能浪费,便都转型向稳定的影视行业谋求发展,以创造更多经济效益。而我国影视行业壁垒又不如韩国偶像与演员之间如此分明,转行并非难事。
但,偶像的培养、「营业方式」、以及实力判别标准与演员截然不同。
爱豆可以量产,演员却不能。
偶像所追求的是短暂而惊艳的舞台表现、贩卖梦想与幻想的互动方式。可优秀的演员需要的是大量的生活经验、学识基础、感受力、观察力、思考力等一系列综合实力。台前幕后的生存方式相差甚远,自然水土不服。
「绝望的文盲」其实只是这种畸形嫁接结出的畸形果实之一。
然而魔盒已开,后果自然远不止浮出一批「绝望的文盲」这么简单。流量与利益挂钩,粉丝量大、受众消费能力强者成了顶流。艺人的综合能力无所谓,便会劣币驱逐良币。
专业演员就会无戏可演面临失业。评判演员实力的方式也饭圈化。于是,塌房此起彼伏。
另一边,造就流量的方式与新媒体方式的发展密切相关。人人都有手机,观看需求量剧增,受众年龄层降低。视频网站便将目光投向网剧、网大、短剧,创造出更多「坑位」吸纳演员。这类作品并不需要演员有多么丰富的学识。
流量即是点击量,而点击量意味着一切。于是,劣质同质类作品竞相迸发,「绝望的文盲」们也不必担心无戏可演。
甚至为了让「绝望的文盲」们更轻松地演戏。倒逼创作者们降低作品难度,不再写超过两行的台词。
好演员们也被这种规则影响,被要求将自己「标签化」。
不必多思考,不必多尝试,降智从艺。毕竟从业二十年,不如短视频平台一句「接着奏乐接着舞」火得快。由此也钉牢了国产剧的「悬浮降智」的标签。
而这种「绝望」不止针对行业内。粉丝为维护偶像,也甘愿同做「文盲」。为了给偶像的演技镀金,她们发明了一系列令人看不懂的玄学理论。
而当偶像因没文化翻车时,她们也强行挽尊。对于心智并未成熟的低龄受众,更是暗藏「读书无用论」的隐患。
如今,「绝望的文盲」们引发官媒下场,两会热议。相关要求不断提升,不少艺术类院校也开始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正是因为,行业需要回正,反噬已经到来。
快餐吃多了,人需要真正的营养。观众对于低劣作品与烂演技的容忍度逐渐降低。而近年来诸如《山海情》《人世间》《狂飙》等作品的爆火。也印证着实力派演员的春天或将再度来临。
张颂文一夜爆红,不就是作品与演技加持出的结果吗。
其实,鱼叔无意将任何具体的人对立起来。毕竟圈内乱象之下,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但要想改变,单一方努力是不够的。不久之前,韩国重量级影帝崔岷植就曾谈及偶像演戏被骂现象。
没有经验时,或能因不知者无罪而得到宽容。
但有人愿意伸手相助时,若仍旧选择做个「绝望的文盲」,便是自愿掉入行业怪圈的绞肉机之中。
话题讨论到现在,很容易忘记一件事。就是文盲一词,起初并非贬义。而是特殊背景下,不得已的时代无奈。相比之下,内娱「绝望的文盲」们既幸运,又讽刺。如今「扫盲」之风渐起。
希望这是好演员们的东风。
能让更多好作品乘风而来。
全文完。
助理编辑: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