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

小鲜电影 | 独居青年必看,这部日影直击你的灵魂!|今日关注

2023-03-14 19:52:40 来源: 烹小鲜

这是鲜喵的第 2137篇吐血原创


(相关资料图)

喵族码字员:朱彦 ‍‍‍‍‍‍‍‍‍‍‍‍‍‍

Pengxx01·电影

一份从孤独处生发的温暖。

影片《千寻小姐》改编自人气连载漫画,讲述“风俗小姐的退役后的日常”。曾在风俗店工作的女子千寻如今在一家便当店工作,围聚在她身边的有各式不一样的人,但她总能宽慰他们。

本片是 今泉力哉导演的又一力作。今泉力哉是一位年轻而高产的日本导演,作品曾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2019年的上影节中,他的《一首小夜曲》也受到中国影迷的欢迎。

此次 今泉力哉为我们呈现日本电影最擅长描绘的日常温情和绝望。有村架纯饰演乐观开朗但怀有心事的风俗业女子,贡献自出道以来最自然灵动的表演。

片中 没有鸡汤,没有一劳永逸的理想化救赎,小人物的悲喜际遇让你看到一种最真诚地面对生活的姿态:不介意向人们打开自己的内心,同时和他们保持观望的距离。

给你感受和煦的阳光和冰冷的海水

电影一开始展现出的千寻就是充满活力,乐于助人,认真生活的样子。而影片对千寻这个人物的定位,借风俗店老板的话说,却是“在海底里上不来的鱼儿”。

回顾整个影片的主题,大概是想传递一份从孤独处生发的温暖。电影展现了千寻所体会到的生活给予的寒意,也让观众和她一起看海面上波光粼粼的阳光,感受生活的美好。

影片的叙事一大线索是千寻开导那些她邂逅的人。不同年龄、境遇的人都被她治愈。 为什么千寻可以有这样的魅力?或者说这部电影是如何理解人的心结的呢?

千寻得知对方的困境后,会安静片刻,先深深地吸收来自对方的情绪,然后用“我”作为主语,把那些人埋在心里的话说出,没有评判处境中谁对谁错来让对方解气,也不会因企图帮助而提出看似高明的解决建议。

我们往往是带着自知之明而继续遗憾的。如同片中那位成熟而温柔的老年母亲,知道女儿长大后和自己疏远是自然之事,笑着把自己的遗憾当故事讲,似乎不需要被安慰,但在听到千寻的话的那刻,又确实被感动到沉默了。

困于家庭压抑氛围的高中女生,一时难以摆脱讨厌的环境,只能把“不觉得妈妈的饭好吃”当作要被藏起来的任性。千寻只平静地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相信食物好不好吃与人的很多状态有关系。

困于家庭压抑氛围的高中女生,一时难以摆脱讨厌的环境,只能把“不觉得妈妈的饭好吃”当作要被藏起来的任性。千寻只平静地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相信食物好不好吃与人的很多状态有关系。

这相当于表示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感受,以及你会这么觉得是正常的,给了这个女生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的接纳。

人会感到委屈或愤怒,可能大多源自没有和自己平和地相处。那些当事人不愿意去看的,或者安慰自己去不多想的,被一个陌生女人讲出来。

因此“治愈”在影片中不是提供一个出路,而是找到一份“理解”。大家在与千寻相处时有了一个被看到、被接纳的时刻,从而得到前行的力量。值得庆幸的是,《千寻小姐》没有落入鸡汤故事的窠臼,也不妄图尝试对人生进行高屋建瓴的评价,温暖得足够动人。

这让人不禁想到日本另一部人气漫画《水果篮子》,里面的女主也被设定为很多人的解语花,并在邂逅中和整个大家族的人们产生紧密的联结,并治愈自己的家庭创伤。但本片中,千寻小姐的走向是相反的。她在众人欢声相聚时选择孤身离席。

描绘千寻的治愈力和积极生活的日常后,风俗女的满心疮痍被一点点展露。年幼时会一个人在深夜的户外台阶上啃自己做的饭团的背景,已刻画出她童年时家庭的缺位。求职时破旧的皮鞋、背后的刀疤等细节,都暗示出她的不幸。

如何理解所谓的治愈? 《千寻小姐》讲述治愈之历程,却一直带有清冷的底色, 不一定要主人公成功地走出生活的阴霾,而坚持带着审视去看待人际关系的美好

虽然千寻也遇到了懂她、支持她的人,但接了奶奶的电话,看到自己想与熟悉的环境进行切割的冲动后,她依旧延续那回避产生任何依恋的作风。在她低落时,孩子们想要给她送关心也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自始至终她都是孤独的。

观影时人们自然带有追求意义的动机。如果到 故事最后,孤独还是无解,那么这场相会算什么呢?不乏观众看完本片后提出质疑:怎么不管遇到谁千寻都没变?

《千寻小姐》的气质与日剧《不能成为野兽的我们》有相通之处:彻底的救赎太遥远,但看到自己无可救药地孤独后,继续好好过日子也足矣。

没有经典好莱坞叙事那般显著的转变成长,却可以收集一点点的感动,即使不足以解决当下,或许那天自己就会多了一点从容。影片捕捉的正是人生迂回中的微妙转变。

把大家都当成外星人就好了

千寻小姐这个角色总对外界保持爱笑开朗的状态,而且区别于表面开朗而内心封闭的人设,她是彻底地对外界打开自己,进行交流

有食客调侃她的职业,她也笑着用笑话回复,觉得没必要回避。对形形色的人都能找到建立联结的方式。

她有强大的“共情力”,能代入丰富的情绪,第一步就是怀着开放的心态,即使会有受伤的可能性。如在千寻和小诚以及他母亲相处时,推进关系的第一步,来自 千寻承受住身体或言语上的攻击。

这个特质非常像《不能成为野兽的我们》中的女主晶。“老好人”不能全部概括她们。比起软弱,她们的动机更多是渴望对生活的掌控感

所以对于恶意,她们会去消化和理解,面对不公平的评价时候,会先平静地接受,甚至带着习以为常的淡定。而这样习以为常的反应最让人看得心疼。

自己难受时会怎么办呢?千寻给自己找到平静的方法,是把大家都当作来自不同星球上的人,这样不能相互理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就不会失望和惊慌了

风俗女的印记一直跟随着千寻,而千寻可以说是不介意,甚至主动地把自己边缘化,从容而寂寞地打拼生活。

正是这样的千寻,不断提醒自己“不能醉”,要把生活看清楚。对于友情等一切可能让人产生依恋感的人际关系,都保持着距离。好朋友小马姐随意揣测她时,也没有表现出太多情绪波动,不然就会为失去朋友而难过了。

她随时和人聊起来,但拒绝被聚会上的热闹氛围所融化,即使被挽留也要离开熟悉之地。坦诚地打开自我,又始终带着保护色,一种性格特质既让人强大,也让人脆弱,这样的角色确实生动

从日常切入噱头十足的题材

讨论风俗女的故事本身带有噱头,而电影中今泉力哉选择舍弃最戏剧化的表达方式。

《千寻小姐》的原漫画对风俗业进行详细的介绍,而今泉力哉在电影中直接介绍主人公前史的篇幅很少,主要通过一些当下日常的点滴,精简地呈现出过去留给千寻的痕迹,从而反映出她曾被伤害和忽视的状态。从观感而言这样的取舍是成功的。

不同于今泉力哉此前导演的《在街上》讲究精巧的戏剧结构,《千寻小姐》中不见任何耀技,舒缓克制地描绘日常图景。

和猫咪一起晒太阳,把一份便当好好吃完,这些镜头变得十分重要。那些温馨、忧伤或疏离的情绪,在主角有村架纯的脸上得到充分的流露。看着她在午后伸懒腰,于无人处把脚伸进海水,观众沉浸地感受人物情绪的感染力。

当然在《千寻小姐》中,导演还是有给人物打一个“走出来”标志的嫌疑,主角身上没实现的标志性转变,在配角的故事线中有所强化。到了被千寻启发治愈的时刻,有停下一愣的动作,然后来一个有明显顿悟和感动意味的微笑或落泪,会稍显刻意。

虽然这样的标志也可成立,因为故事本身可以做到温暖动人,不过这些小动作在一部注重情绪的电影中会被放大,将影片原本追求的真实冲淡一些。

80后今泉力哉为我们展现出对刻画都市状态和小人物悲喜方面驾轻就熟的能力,而如今看来他在调度演员和处理艺术真实方面还有成长空间。

此外,放弃叙事中外显的戏剧冲突,而关注日常中曲折心境,十分考验功力。而本片的镜头语言并没有多少特别值得可圈可点之处,对于不是非常钟意这一类型的观众而言,故事或许会显得平淡。因此这部电影能得到一定的口碑,但受众面较为有限。

作为参考,在另一部近期日本电影《惠子、凝视》中,演员的情绪在镜头前自然而充分地流动,超越声音或任何观念性解释,发挥出影像本体的魅力。这或许是今泉力哉想尝试的方向。

另外岩井俊二的《四月物语》也是一个重情绪弱情节的电影,而它唯美细腻的故事得到了镜头和配乐设计的加成,而更广为称道。相较而言,论自然感或设计感,《千寻小姐》会稍显单薄

即便如此,《千寻小姐》依然是笔者在今年春天最喜欢的日本电影之一,再次观看依旧能被它深深吸引,因为影片的最宝贵之处有被很好地传递出来:对千寻小姐这个人物的理解,以及沉浸式的情绪体验

影片中有很多动人生活细节,可见创作者的观察力。家里吃饭时,一个忘倒酱油的小疏忽让母亲紧张不已,刻画出父亲的专制。即使父亲没开口进行任何指责和要求,压抑的家庭氛围也十分明显。

绫在小时候遇到一个温柔的大人就忍不住想去牵她的手,还犹犹豫豫的。一个动作就为千寻的家庭背景做了提示。

在洞察细节的背后,影片传递出一种悲悯而豁达的价值观。有“能这样吃便当的人一定不是坏人”等金句。果然比起大论特论悲苦,今泉力哉还是最擅长传递不经意的喜剧感。

如果你也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一点疲惫,或者产生了如何才能得到治愈的好奇,都不妨去看看《千寻小姐》。

我们不一定能随时走出去吹风晒太阳,或者认真吃顿饭,好好地说话和倾听,那么总有一部电影会为我们这么做的

注:全文图源网络

-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