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快报

一周工作69小时,韩国电影里也找不到正义了

2023-04-01 10:43:10 来源: 腾讯网

前段时间,韩国政府推出每周最长工作69小时的改革方案,大幅修改了每周最长52小时工作制,引发韩国社会广泛震荡。

这一改革案出台的直接背景,是韩国“长时间就业人员”的急剧下降,以及少子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但方案出台后,不光年轻人无法接受,韩国工会甚至准备以“涉嫌预谋杀人”为由,将总统尹锡悦等人告上法庭。

巧的是,最近有一部应景新片,正好聚焦于韩国职场人的悲催生活。


(相关资料图)

影片曾在平遥电影节上展映,获得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最佳影片——《下一个素熙》

这是导演郑朱莉的第二部长片作品,上一部《道熙呀》也是与裴斗娜合作,她在片中同样出演了一个不苟言笑的女警察。

不过,这次的故事开场是以女高中生素熙的视角展开。

素熙在一所职业高中念书,眼看就要毕业,被学校安排进入一家电信公司实习。

到岗第一天,她看到拥挤阴暗的办公室、密密麻麻的格子间,以及像机器人一样面无表情接待她的“前辈”,瞬间产生了不祥的预感。

这里说是直营公司,其实只是将部门外包的血汗工厂。

实习生入职后,先被骗去签了第二份合同,导致薪资与业绩挂钩,而公司制定的业绩标准非常难以达到。

为了拿到足额薪水,素熙迅速进入了疯狂加班模式,工作第一天就干到半夜才回家。

不过这种加班是为了完成“分内工作”,所以也没有加班费。

更让她难受的,是工作内容和压抑的工作氛围。

她所在的电话客服中心,专门处理消费者的退订需求。

表面上看是帮助消费者完成退订业务,但实际上,他们的任务是挽留用户,通过各种绕弯子的话术让对方觉得退订很麻烦,从而放弃退订,顺便再推销其他产品。

每个人的业绩,按卖出多少产品计算,每周都会进行排名,不同部门间也有竞争。

业绩差的人,在例会上被当众批评是常事,垫底的员工更是会被认为“拖了团队的后腿”。

因此,员工之间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力相互交流。每个人都像机器零件一样到点上班、完成kpi后下班。

素熙很快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无非就是忍耐与重复。

每天不间断地接退订电话、推销产品,被用户当作出气筒辱骂很常见,但这种忍耐并不会换来任何成长,只是消磨了她的精力与棱角,让她越来越迷失自我。

没过多久,素熙动了离职的念头。

但身边的前辈告诉她,社会就是这样的;学校老师苦口婆心地向她施压,干不好会给学校抹黑。

在种种PUA之下,素熙尽力把业绩拼了上去。

结果却发现公司不仅拖欠奖金,工资也不足额发放……

因为委屈和愤怒,她和一个找茬的顾客对骂起来。

原以为组长会因此责备她,但对方只是静静地安慰她说,“是你倒霉,摊上了”,还在当晚给她放了假,让她早早下班去和朋友聚会。

第二天,她发现组长在车里自杀。

遗书被贴在车玻璃上,里面写尽了自己入职以来目睹和亲历的所有压榨员工事项。

原来一直PUA他们卖命工作的组长,早已不堪重负,也无法接受自己从受害者变成施害者的角色,只能以死解脱,并且写下了一封举报信式的遗书。

然而没过几天,包括素熙在内的所有员工收到了一封承诺书。

公司以发放奖金为条件,要求每个人对遗书里写到的内容闭口不谈。

这件事给素熙带来极大的精神打击。

因为看不到出路,她最终像组长一样静悄悄地离开了人世……

影片的叙事模式不落窠臼,在中间段突然切换视角,主角变成了调查素熙死因的刑警宥真。

素熙是沉湖死亡,警方在发现尸体后,只需要简单地走访调查,确认没有疑点就能以自杀结案。

然而,宥真从素熙的家人、朋友、老师、同事口中,拼凑出了她生前的痛苦经历,也发现了那封以死明志、却又被悄无声息压制的举报信。

她认为这种“自杀”是社会胁迫导致的,公司的做法触犯了法律,学校的教育也明显出了问题,“素熙”绝不仅仅只有一个。

于是,她非常执着地想要为死去的素熙寻求正义。

她找到素熙工作的电信公司,却发现这里的员工都对她与组长的死亡三缄其口。

公司高层表面上配合她的调查,但却装出一副受害者的姿态,把素熙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扒了个遍,言下之意她是因为心理疾病才自杀的,不仅和公司没关系,还给公司名声带来了负面影响。

当宥真问到是否存在无偿加班、克扣工资等情况时,他们又拿出PUA新人员工的那套说辞搪塞,并告诉她这些事要管也是劳动局来。

宥真想不通,即便素熙遭到了不公平对待,为什么会选择自杀而不是离职。

于是又联系了素熙的朋友和同事,发现选择离职的朋友至今没再寻找第二份工作,而是靠在网上做吃播养活自己;

而同事则告诉她,如果在实习期被公司辞退或是离职回到学校,会被要求戴上红名牌,作为降低就业率的惩罚。

在再次找到工作之前,这些戴名牌的学生在学校里只能过着备受歧视的日子。

不仅她们学校,几乎所有职业高中都是这样干的。

宥真一路找到学校、教育厅,发现学校在安排学生就业时,根本不会考虑岗位是否合适,素熙被送去电信公司已经算不错,她还有很多同学被送去了饲料厂;

而教育厅也不会监管这些现象,更不会管这些学生被送到厂里受到怎样的待遇,他们只知道如果就业率不合格,学校就会办不下去,教育厅拿到的补助同样是和就业率挂钩。

就算再往上找到教育部,也一样无济于事。

事情发展到这里,宥真明白了素熙的绝望从何而来,并不是遇到了黑心企业,不是组长说的“你倒霉,摊上了”,而是不论她如何选择,都无法从这种系统性的压迫中逃脱。

自杀的组长是“上一个素熙”,而片名里的“下一个素熙”则是泛指,可能是她的同事,也可能是她的学弟学妹。

就连宥真也是一样,影片用蜻蜓点水的刻画呈现了她在警局中的生存状态。她之所以对素熙的案件如此上心,除了本能的正义感之外,还有一丝悲哀的共情。

片中的女警宥真,是一个极为理想主义的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份外之事,甚至因为执着于为素熙及她的工友们讨公道,得罪了上司,威胁到自己的仕途。

这样的理想主义在现实中并不常见,但哪怕出现了这样一个人,哪怕她有着非同寻常的决心与一流的行动力,也仍然无法改变什么。这才是整个故事最让人心碎之处。

影片的结尾就像素熙与组长的死亡一样,在无声中落下了帷幕。

这是影片通过双视角叙事,想要真正表现的致郁内核。

坏人可以被复仇,恶势力可以被战胜,但在结构性的社会痼疾面前,韩国电影里也找不到正义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