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8 14:23:28 来源: 腾讯网
文/阿良
《极限挑战9》来了,可是有人却走了。
(资料图片)
在节目正式播出后,阿良发现多了黄晓明、大张伟、严浩翔几个新面孔,常驻了8季的王迅被换下。
王迅缺席《极限挑战9》这件事,让很多老粉丝唏嘘不止,毕竟他是极限男人帮最后的坚持。可现实终究抵不过情怀,选择留下还是离开,从来不是由个体的意志决定。
【1】
近几年,围绕综艺咖与演员2种身份,观众们讨论的极为热烈。
有人认为频繁上综艺,会对演员造成伤害,不少实力派演员虽然通过综艺迎来事业的第二春,与此同时演员的底色逐渐被遗忘,邓超、黄磊、孙红雷等就深受困扰。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个市场大环境,演员如果缺少综艺的曝光,意味着容易被观众遗忘,面临没有戏拍的危险。
作为常驻了《极限挑战》八季的王迅,在这个问题上很有发言权,在接受王迅自曝为演《疯狂的石头》小角色放弃了100集栏目剧主角专栏采访时,他直言道,成功的演员是有能力平衡好综艺感的。
在他看来,综艺会导致演员身份“模糊”、使得观众对作品产生难以入戏的这个影响,是在有非常非常印象深刻的荧幕形象的条件下,导致观众会觉得这个演员就是这样的人,然后忽然在综艺节目里呈现出差别大的状态,这个人物就容易崩塌。
而一个成功的演员,是有「综艺」、「表演」2个频道的,就像有一个开关,当需要进入什么场景,拨动开关到哪个频道就好。
就好比,在综艺里他会流露七分真三分假,或者三分真七分假。而到了表演的环境,就把自己日常生活中或者在综艺里呈现多的东西,在进入一个角色前扒拉干净,这样影响就会小很多。
那王迅在演员与综艺上的表现,有何不同呢?阿良还是拿他在《极限挑战》里的表现来举例。
《极限挑战2》第四期,在在摩托艇上数钱的游戏。
从小在海边长大的黄渤自信满满的率先出征。然而随着水上摩托的不断加速,风大浪大的颠簸里,只听到黄渤狂喊“哎呀,这怎么数啊,眼睛都睁不开”,最后只落得挑战失败的结果。
王迅肩负着重大压力登上摩托,以防万一,干脆摘掉了眼镜。
罗志祥不禁替他担心:“你不戴着眼镜怎么数啊?”
但王迅自信满满的答道:“数钱不用戴眼镜,手一摸都能知道是多少。”
随后,摩托车加速冲向了海平面,只听见王迅的阵阵尖叫从远处传来,等到摩托车冲回到岸边,下车后已站不稳的王迅,坚定报出了一个数字“308”,答案完全正确。
这“爱钱”的人设,一下子就立住了。
《极限挑战1》第三期,王迅体验的职业是“空中飞人”,在到282米高的高楼上进行玻璃清洁打扫工作。面对这恐怖的高度,王迅站在升降梯上,说他腿都是抖的,升降梯一晃动,他就十分不安,不停问跟随的师傅是否安全。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克服了心中的恐惧,开始考虑站在升降梯上怎么样才能站得安稳,并且和师傅一起清理玻璃。
正当我们为王迅“工作认真、不怕苦”的态度所感动时,最后又会因为7块饭钱跟“老板”讨价还价,看出他“抠门”的性格。
《极限挑战2》第八期,王迅拿着最后的箱子到了白云山,却见到了自己从来都没有尝试过的蹦极挑战。
在节目组的设定中,选择金条可以赢得比赛,选择兄弟却要接受蹦极。
夜幕中,在高喊兄弟们的名字后,王迅勇敢的跳下,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蹦极挑战。这一举动不仅让观众们看到了王迅身上“重情义”的闪光点,也感受到了这几个男人之间的兄弟情。
【2】
而到了作为演员的这一面,王迅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很多观众会认识王迅,可能与阿良一样,都是因为电影《疯狂的石头》,一句“别摸我”,成为了他走红的代名词。
但其实啊,王迅并不是专业演员出身,他一开始是师从沈伐先生学习谐剧,后又跟随侯宝林徒弟杨紫阳先生学习相声创作。
再加上文工团的几年锻炼,王迅形成了独属自己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很能带动现场的气氛,仅以一段双簧就斩获了“巴蜀十大笑星”的称号,成为川渝地区家喻户晓的谐星,也为他日后进入影视圈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2005年,接到电影《疯狂的石头》邀约的王迅,是不太相信的,觉得对方是骗子。
一来,该片副导演马龙说,有刘德华参与投资。但对王迅来说,刘德华是太遥远的大明星,怎么会无缘无故参与这类小成本的作品。
二来,他长期在部队说相声、演小品,电影是新领域,不是他的强项。
三来,当时有成都台的栏目剧找他,整整100集的大制作,请他做主角。
四来,初看了发来的剧本,发现自己完全看不懂,看得迷糊又不好笑。
所以对《疯狂的石头》的邀约,他婉拒了。但马龙一度坚持,特意请他来重庆与导演宁浩面谈,这才最终定下了“四眼秘书”这个角色。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部仅仅花了300万项目资金的小成本电影,撬动了2300万的高票房,成就了一出以小博大的奇迹。
对王迅个人而言,《疯狂的石头》的成功,一是把他从舞台拽向了荧幕,知名度扩大;二是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合作至今,特别是“黑皮”黄渤。
2011年8月,黄渤宣布成立个人工作室,签约的第一个艺人就是王迅。
黄渤对王迅有多好?
那是去哪带到哪,有黄渤的地方,基本就会有王迅的身影,影视剧资源那是大把大把的推。
从《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操着一口四川音“锤子哦”的要麻,《夜店》里上纲上线、非要吸管的“我感觉到我的话已经触及到你的灵魂”的便利店路人,再到“正儿八经的”的老张, 彭瞎子的“研究研究”,王迅总能创造出让观众们印象深刻的角色口头禅。
《红色》里,他是操着一口流利上海话、妩媚娇羞的“老玻璃”陆宝荣;《民兵葛二蛋》里,“正儿八经”的张耀祖与葛二蛋两人只要在一起,那就是一出好戏;
《厨子戏子痞子》中,他是龇牙咧嘴、歪腔邪调、爬树登高的侦缉队长;《杀生》里,他是惧内怕事,极度缺乏男子汉气概的油漆匠;《万里归途》里,他是为求活命、咽下夹着煤渣咖喱饭的华侨同胞……
在腾讯新闻《答尔问》专栏采访过程中,王迅交心道,《疯狂的石头》为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进入影视行业的机会,但因为一开始就是一个比较负面的、反派的角色,给观众造成了一种他只适合饰演这类角色的固定感。
他认为,演员很容易被观众定位,尤其是一个角色演得很出色时,观众们就会觉得他就是某类角色,这类角色演得越好,这个坑就陷入的越深。而且会有导演不断的找你出演类似的角色,导演对一个演员的认识,也是一个观众心态,在写剧本或者研读剧本时,就会代入那个成功的角色形象。
但王迅对这个现象,是不害怕、没有什么大顾虑的。他觉得,观众并不会因为他演了一个坏蛋角色,会对他产生怎么样的厌恶情绪,只是会在观剧/观影时有恨意,等到台下见面了,更多会是掌声与认可。
对此,他接角色有一个标准,“我可以演反派,但我不想演脸谱化的反派”。
正是基于此,阿良对王迅在表演与综艺里的两个他,是分得开的,这也是他作为一名成功演员的优秀体现。
【3】
纵观王迅的角色,大多以小人物为主,但他从来没有过因为这个角色是反面的小角色,就不去演。
任何一个影视作品,它都是有正反两种力量的,它要有冲突,就必须要有正反派。他更看重这个角色是不是有故事性、张力性。
面对腾讯新闻《答尔问》专栏采访,王迅自述,他成名后依然会去吃路边摊、挤公交、坐地铁,是有烟火气的小人物。
一个演员,完全进入到一个角色里,是不可能的。
最佳的状态是什么呢?
“我离角色近一点,角色离我近一点,把自己的哪几面,给到这个角色。”
所以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如果没有通告,地铁是他首选的出行方式。
他认为,当演员一定要学会人物观察、练习,需要去了解现在的人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在地铁里看得最多的东西是什么,这样更有利于去创作,贴近角色。
倘若以后有机会饰演大人物,也会用小人物的心态去饰演。这样的话,这个大人物是有脚的,不是飘在半空的。他特别害怕与观众有距离感,一旦距离产生了,就说明自己的表演是套路化的。
【4】
出道多年,王迅一直游走于各种小人物与配角之间,他的这份踏实,让阿良尤为钦佩,对待人物的认真度,更是为之称赞。
在演艺道路上,王迅始终将姿态放得很低,甚至有些不太自信,他把自己归类为“耐力型选手”,虽不具备一夜爆红的特质,却始终不敢懈怠对镜头聚焦区的敬畏,珍惜每个塑造角色的机会,相信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