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31 01:57:11 来源: 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见习记者 杨燕 北京报道
港股创新药似乎开启了“盲盒式”下跌模式,总有一家意想不到的公司突然上演花式跳水。
5月30日,老牌创新药企贝达药业开盘即启动下跌行情,截至收盘报收56.61港元/股,当日跌幅为19.76%,逼近跌停,可以说是贝达药业自上市以来跌幅最大的一天。
(资料图片)
《华夏时报》记者致电贝达药业证券部,对方表示公司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此前市场也曾有消息称贝达药业旗下肿瘤靶向药甲磺酸贝福替尼(BPI-D0316)上市或有波折,但记者查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信息显示,目前该药品已于2023年5月29日处于审批完毕——待制证环节。
港股创新药的“跌跌不休”
股价暴跌的港股创新药不止贝达药业一家,5月份以来,康方生物、康宁杰瑞、康诺亚,“三康”轮番上演下跌行情,康宁杰瑞3日内累计下跌近40%,康诺亚更是单日下跌24.46%,一时间眼泪与钞票齐飞,脸色和代码一色。
“三康”都是港股创新药的明星角色,康方生物2022年凭借天价License out交易金额一度刷爆国内药企合作记录,康诺亚过去一年市值涨幅喜人,旗下ADC产品更是被阿斯利康看上,签订了全球独家许可协议。
与之相比,贝达药业成名更早。在中国创新药史上,贝达必然是不能错过的行业发展注脚和里程碑。贝达药业成立于2003年,据中国加入WTO也就不到两年的时间。
2011年,公司旗下重磅产品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上市,这也是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创新药的小分子肿瘤靶向药,2019年进入医保目录名单,公开数据显示,埃克替尼上市以来已为贝达药业带来了超百亿元的销售收入。
从公司官网公布信息来看,目前贝达药业旗下已有三款上市药品,除了凯美纳外,还有盐酸恩沙替尼胶囊(商品名:贝美纳®)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贝安汀®),其中贝美纳是中国第一个用于治疗ALK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国产1类新药,贝安汀®是公司首个获批的大分子生物制品。
此外贝达药业在研创新药项目40余项,18项进入临床试验,4项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其中盐酸恩沙替尼项目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正在推进,有望成为首个由中国企业主导在全球上市的肺癌靶向创新药。
创新药再次“渡劫”
从消息面上来看,尚无法判断贝达药业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此次暴跌。要知道,此前贝达药业在4月23日盘后公布年报,公司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91.25%,次日股价也仅在2%左右的跌幅徘徊。
一位二级市场投资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除了个股具体因素之外,港股最近很多表现跟外资流出有很大关系。中信证券研报显示,2月以来,受外围中美关系、海外银行体系风险、美国债务上限僵局;国内基本面复苏进度不及预期等因素拖累,外资再度大幅流出港股市场。
研报数据显示,当前港股外资流出已至历史高点,年初以来外资再度流出港股超1400亿港元。而2021年以来,外资累计流出港股已高达1.05万亿港元。
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生物医药公司募资集聚地,港股18A一度是生物医药公司的“伊甸园”,为创新药补充弹药的意义不亚于科创板。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并引入18A章,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使其迅速成为大批生物医药公司在美股之外的第二选择。
港交所一度表示, “我们有信心,香港将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医疗和生物科技中心之一”。
情况看起来一度如此。在2019年的短暂动荡之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医疗板块推向舞台中央,百济神州 (06160.HK) 、信达生物 (01801.HK) 等一批明星医药股陆续上场,带动“18A医药公司”在2020年赚足了市场眼球。
无论是me-too还是me-better,18A都足够包容,疫情更是放大了投资者对于新技术的估值,例如早就存在的mRNA技术、细胞疗法等,在疫情中都被重新估价。过去近5年时间里,近50家未盈利医药公司 (后有公司因盈利符合条件摘“B”) 通过该途径赴港上市,总募资额超千亿港币。
对于创新药企业来说,十年十亿美金的投入是成功的前提,因此现金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也要看到,这样的创新数量不能太多、时间不能太晚,如果不能做到更好更快,研发失败,投资变成沉没成本的结局也是不可避免的。
到了2021年,资金开始出现“逆”流向,20只18A上市新股中,超半数生物医药公司出现首日破发现象。低水平重复、内卷式创新开始成为医药行业的“重灾区”。2021年下半年开始,“破发”也一度成为高频关键词,目前看来,对港股18A的信心恢复期仍很漫长。
资本盛宴结束得过于仓促。
对未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来说,二级市场的惨淡表现,自然会影响到一级市场的融资和定价,未来一段时间里,一级市场相关项目的估值预计将迎来一段“冷静期”。
港股创新药轮番上演暴跌行情之时,正值2023年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召开前夕,作为每年最受医药圈关注的行业会议之一,很多创新药企都会选择ASCO大会首次发布他们的重要研究发现和临床试验结果。
二级市场阴雨如晦之际,最前沿的临床数据和发现,能成为驱散乌云的阳光吗?
编辑:颜源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