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9 05:24:10 来源: 腾讯娱乐
父亲节到了,它并没有母亲节、妇女节乃至情人节那样热闹,原因很简单,女性才是现代社会消费的主体。
“父爱如山”可以被解读为父爱的深沉内敛,也可以感受到父亲的坚硬和难以相处,不管我们抗拒或是接纳,父亲就在那里,父爱也不断在现实或电影中散发光辉。
不少经典电影为我们展示了各个面向的父爱,在父亲节这天,不妨看一部电影,跟父亲聊上几句,体会静默背后的深沉与炽热。
(资料图)
一、《给爸爸的信》:“理想化”的中国父子关系
看过国内外那么多对父子的相处,《给爸爸的信》里李连杰和谢苗算得上是最为温暖和默契的相处。
李连杰在片中饰演了一名常年担任卧底的公安,算是《无间道》中梁朝伟的前辈,他有一个病恹恹的老婆和懂事乖巧的儿子。
在家相处时,李连杰是慈爱而不失严厉的父亲;外出执行任务时,谢苗便是个承担家庭责任的“小男子汉”。他们一同在家练武玩乐,学习“闭气功”;谢苗独自照顾生病的母亲,为她熬制汤药,非常懂事地安抚她的情绪,俨然小大人的模样。
当李连杰成功潜入香港黑帮,为了检验他的忠诚,黑帮将谢苗带到了香港,父子俩表现出了非常一致的冷静睿智,同时无比默契地联手作战,最后成功破坏了黑帮组织的公海劫船行动,还吸引了饰演香港警察的梅艳芳加入家庭。
李连杰为了工作忍辱负重,对儿子的关爱只能深藏于心,但是严格训练出来的闭气功,却在关键时刻救了儿子的命。
这正是我们中国人最期待的父亲形象,“子不教,父之过”,父亲似乎没有表达温情的机会,只有当孩子长大成人,开始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中国父亲才有了满足的资格。
二、《大鱼》:垂老父亲的奇幻青春
“父子关系”也一直是美国导演蒂姆·波顿关注的主题,不管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还是《剪刀手爱德华》,他总会为孤独的主角设定一个充满隔阂或是温情满满的家庭氛围。
而最能展现父子关系的则是他的《大鱼》,有趣的是,《大鱼》中吹嘘自己年轻经历的父亲,我们丝毫也不觉得陌生。
儿子无法原谅父亲总是撒谎编故事的毛病,甚至为此僵持对立。直到生命垂危,坐在病床前再次梳理父亲一生的谎言,成长起来的儿子才明白这个男人心中的自尊和爱意。
《大鱼》里不断吹嘘的奇幻往事,其实是为孩子提供看待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双头姐妹、战争奇遇、狼人马戏……这些怪诞的场景绝非现实,但他却透露出父亲内心试图重现的辉煌。那些看似虚构出来的魔幻情节,不过是父亲对抗现实、美化生命的乐观方式而已。
而当我们懂得了为残酷现实赋予美好想象的意义,其背后隐藏的坚韧和乐观,我们便能原谅父亲那些荒谬的讲述,更能为一个男人伟大却不张扬的胸怀所感动。
只是那样的时刻往往太晚,只有等到我们成长为父亲,或许才能感受天花乱坠背后的坚韧与热忱。
三、《美丽人生》:战争底色凸显伟大人性
在寻常生活中,父爱或许不那么起眼或出众,但是如果加上战争的暗沉底色,父爱中的乐观与担当便开始彰显出伟大价值。
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正是以战争凸显父爱伟大的代表影片。犹太青年圭多有着呆萌、质朴与热忱,尽管行事乖张,不懂人情世故,还是凭借一腔真诚吸引了美丽的女教师多拉,组建起自己的小家庭。
而在一家三口的生活中,圭多也始终展现出直面困难、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让多拉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然而法西斯战争到来,圭多和儿子被送进集中营,勇敢的多拉也毅然同行。为了保护儿子的童真,圭多以善意的谎言一直让儿子觉得这是一场游戏,他睿智幽默地化解集中营里的饥寒困苦与生死挣扎,直到他本人也被押至刑场,走向生命的尽头,圭多仍然微笑相对,向儿子做着鬼脸,乐观地面对了死亡的来临。
如果没有战争,圭多可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父亲,那些身处底层,依然开朗乐观的男人,他们承担起一家人的生计,但却从不对孩子抱怨,他们是《卡拉是条狗》里的葛优,是《银河补习班》里的邓超,他们其实同圭多一样。
不过,因为有了战争创伤与生死考验的背景,圭多的乐观才增添了一份悲情,而他的父爱及献身,也更显出伟大的价值。
四、
《最后的旅程》:粗粝如山石的冷酷磨炼
让你懂得世界的真相,这也是父亲需要履行的责任。
澳大利亚影片《最后的旅程》比起前面几部,有着更为清冷的色调。
它将父爱中的严酷和真实彻底展现出来。面对激流险滩,父亲不会完全呵护你,背着你避开困难,他还有着锤炼你的职能,该放手的时候,他会让你独自前行,然后在近处默默保护。
《最后的旅程》中的父亲粗鲁暴戾,杀人后带着儿子踏上逃亡之路。野外生存充满了坎坷、杀机与奇遇。孩子被迫学会了坚强生存,不被困难压垮,热情面对痛苦。父亲没有怜悯和安抚,而是直接将冷硬的现实丢到孩子面前。
导演并不戏谑和渲染,他保持了客观,镜头干净、情节简练。角色和场景都不做过多阐释,爽快直接,像片中男人对待世界的态度。只有不断变换着澳洲南部的清澈风景,配以轻盈的吉他弹拨,让情绪得以缓和抒发。
复杂的人性却像荒原一般在冷静讲述中呈现出来。没有美化修饰,真实得如同沙漠野草一般蓬勃杂乱。儿子带着孩童的敏感,审视着父亲的疏离和保护。
这是父亲与儿子一起走过的最后旅程,同时也是孩子新旅途的开始。
多年以后,当他面对世界,独自作战时,或许才能明白“父亲”的真实含义。
他并不温情脉脉,却用直接干脆的方式,教给你坚强,勇敢地承担一切后果;
他沉默寡言,却能在任何时候挺身而出,为你击退敌人;
他冷漠无情,却能毫无保留地让你学会狩猎、游泳,学会积极面对抛锚的汽车,学会独自一人走过漫长艰难的路途,并且在任何压力下保持乐观。在这场战争中,你早已是注定的赢家。
五、《当幸福来敲门》:底层父子的温情依偎
这部电影早已成为经典励志电影。单身爸爸带着孩子坚强地面对生活困苦。永不言弃赢得观众感动。
威尔·史密斯扮演的父亲显得朴实凝重,但这难掩剧情本身的单薄刻意。他表现的父爱也过于浅薄,展示普通父母的温情,却未能彰显父爱的深沉冷静。
当然,这样的套路已经是另外一种“正确”,过度使用的套路反而不适合呈现父爱。因为亲人之间的关爱无需套路,更不必刻意彰显,那是一种本能,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是心无挂碍地勇往直前。
还有《因父之名》,年迈的父亲为孩子奔走。父子有时就像一场战争,作为儿子的你早已是注定的赢家。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他会比你先走,如同《大鱼》里吹嘘罗嗦的父亲,如同《最后的旅程》中这个吞弹自尽的男人。
其实,父亲早已知道这一切,真实的父爱不会像《给爸爸的信》那样理想主义。然而,他愿意陪着你,走过这一段痛苦却重要的路程,在你获得成长、学会独行的那一刻,带着满足神情,成为自动退出的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