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9 23:03:53 来源: 影吹斯汀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2022年即将结束,又到了盘点一年内地电影行业状况的时候了。
【资料图】
和此时大多数挣扎在疫情抗争中的人们的心情一样,2022这一年的中国电影,也是怎一个“难”字了得。
“陷入冰点”、“跌至新低”之类的刺眼描述在各大档期盘点已经见怪不怪,各项数据和行业士气一样,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距离2022年结束倒计时两天,今年大盘格局已经基本定下。
不出意外,今年内地影市的票房总量将不会超过300亿(截至12月29日晚20点,报收296.41亿),将成为自2014年以来(除疫情爆发、行业停摆大半年的2020年)的票房低谷。
2014-2022内地年度票房及影片数(数据来自灯塔专业版)
新片供给不足、撤档频繁、影院频频关停、娱乐热片缺乏、口碑佳片稀少……今年的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数字令人汗颜,也少了昔日的话题和热度。
和票房一起流失的,是大批主流观众去影院看电影的热情和习惯。电影在观众心中不再重要,或许才是更大的危机,尽管这早就不是新鲜话题。
1
“跌”就一个字,不得不一直说
从年初还算勉强撑住了局面的春节档过后,2022全年各重要档期的票房就只有一个字——“跌”!十年、八年最差,跌到历史冰点等“纪录”常说常新。这也必然导致了最终的年度票房总量大跌。
据猫眼数据,截至12月29日20点,今年大盘报收296.41亿,对比去年的470.33亿,下跌近四成。票房体量和2014年的296亿(不含服务费)差不多,是八年来(除2020疫情爆发、停工大半年外)的历史最低。
2022、2021、2019年度票房
票房下跌背后,是新片上映数量腰斩。
自疫情爆发就存在的片荒问题,到了今年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愈发严峻。
据灯塔数据,今年新片上映数量为392部,仅高过2020疫情爆发年的365部,比2014年的425部还少。去年作为影市恢复之年,新片上映数字是677部,今年锐减了42.09%。
2022年是近八年票房和影片数的双低点
院线没有新片看,观众流失如流水。
今年年度观影人次为7.01亿,对比去年11.67亿人次大幅下跌39.93%,4亿多观众在今年离开了影院。和鼎盛的19年(17.28亿人次)相比,今年观影人次缩水近六成,腰斩完还要削足,也是除2020年的八年最低。
2022年观影人次锐减至7亿
2
防控时苦、放开后慌
影院危机依然严重
除了片荒,电影行业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都深陷疫情泥沼。
春节档过后,受疫情影响,影院一直处在关停-恢复-关停的循环里。一部分影院熬不过长时间的关停和观众流失,无奈倒闭的新闻也不算稀奇。
今年影院的存亡危机,大概比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更加深重。
4月份上旬和11月底-12月初这两段时间,是全国影院营业率的至暗低点,几度跌破40%。这意味着国内14000家电影院,仅有4000多家影院开着。单日票房也屡创新低,大盘冷到一日报收530.8万,平均下来,每家影院一日仅收1200元。
一些城市的影院甚至出现“零观众”的情况,“观众没有工作人员多,工作人员没有检查防疫的人多,每天一睁眼就在亏钱”,就是不少影院从业者这一年时常经受的事情。
所以,在11月的市场低点,一些影院为了自救,一度推出影院看世界杯、午睡休憩服务。营业之艰难,无需赘言。春节档和《阿凡达2》被观众吐槽的高票价,其实也是影院想要尽可能短时间回血的“无奈”之举。
进入12月,疫情政策放开,影院观影不再查验核酸,大片《阿凡达2》如期上映,全国院线营业率终于回升至八成以上,但影院却没有迎来预期的快速恢复和大丰收。
除了大批观众病倒,“看完就阳”的恐惧心理也在群体间蔓延,阻碍更多人走进电影院看电影。
票房不如预期火热的《阿凡达2》就撞上了国内新冠病毒感染的首波高峰,首映日退票率高达14.8%,远高过3%左右的常规水平。
见此形势,跨年新片也纷纷撤档,试图回避放开后的首波冲击。
大鹏自导自演的喜剧新片《保你平安》与成龙领衔的动作喜剧《龙虎精神》,均撤出了原定的跨年档期。所谓跨年元旦热档,只剩下旱涝保收的小成本喜剧和低龄儿童动画新片上映。
据专家预判,明年1月将迎来全国新冠感染的高峰。届时春节档能否承受住冲击,保证票房号召力,也得打个问号。
三部已官宣的春节档新片
3
没自由、缺热度
档期成了大问题
如果说影院时不时关停、观众的恐惧心理是今年笼罩在所有人头顶的疫情阴云;那春节档后,片方基本失去自主定档权,无论是拿龙标还是确定上映日期都需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核、规划,则成了一种“失常的常态”。
官方掌握档期调控大权、片方定档不自由,也给市场带来如下不良影响:
一是行业信息不流通、不透明,等待和“猜谜”成风,缺乏效率的同时还消耗精力和信誉。
《阿凡达2》官宣定档前,很多不引进、不过审的流言在网络传播,惹得众多网友长吁短叹,业内人士也惶惑。
《阿凡达2》定档前各种传言不断
国庆档前,多部影片释出新物料疑似定档,但最终官宣阵容却有很大出入。《长空之王》定档后又突发撤档,《深海》《无名》《中国乒乓》宣传了一阵后又默默消失,浪费业内相关各产业链条上的精力资源不说,也消耗观众的热情和期待。
《深海》进驻国庆档失败,导演表示:“会继续努力”
二是极限定档、极限宣发成为常态后,大大压缩了本该稳步推进的定档-宣传预热-上映的常规流程,加剧了宣传营销的难度,一定程度上阻碍影片触达目标观众群体。
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博关注、多拿票房,一些片方采取了卖惨营销、诈骗营销、抹黑营销的“歪道”策略,它们虽在短时间内产生了一定效果,但也伤了同行和气、坏了路人口碑,不利于后续发展且有可能造成反噬效果。
缺新片、难定档的现状,也导致了一个不健康的“常态”——
能够上映的电影普遍获得了长线放映的机会,老片长期占坑,没有新片更替,市场循环不畅,趋向僵化、干瘪。
春节档上映的主旋律大片《长津湖之水门桥》5次密钥延期,前后在映时间长达6个月。国庆档主旋律片《万里归途》,也延长放映到12月31日,在映时长三个多月。
新片不济、市场无法正常循环,一些能够上映的烂片,竟也因此获得了令人大跌眼镜的“盈利空间”。
《边缘行者》和《扫黑行动》,两部豆瓣低于5分、放往年大概很快就会被市场自动淘汰的烂片,就在长线放映中,苟过亿元大关。
另一方面,节假热档失去了以往的观众号召力,票房落入历史低点,也是定档自由权消失、片荒加剧、新片类型单一的结果。
今年每个重要档期对比过去几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清明、端午、中秋、国庆、贺岁、圣诞的票房表现都是N年最差。即便春节档(60.39亿)和暑期档(91.35亿)的票房数字看着还过得去,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
今年春节、暑期档的票房、观影人次处在近年低点
上涨的平均票价抬升票房、观影人次实际在下降,头部巨片一片占到整个档期三分之一左右的票房……都是稍微细看数据就能发现的事实。二八效应加剧、中等片稀缺、影片类型单一且数量不足的深层结构问题也没有缓解。
今年五一、国庆、中秋档均是历年最低
4
主旋律遇冷,娱乐片不足
有片“隐入尘烟”,观众怀念过去
打开今年的票房榜单,主旋律题材片依然占据头部,是大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春节和国庆两个黄金热档,它们也以绝对的数量和体量优势,贡献了绝大多数票房。
2022年度票房前十五名里,主旋律电影拿下五个席位。其中《长津湖之水门桥》以40.67亿票房雄霸榜首,以一片之力贡献了13.72%的年度总票房。
15亿+的《万里归途》,13亿+的《奇迹·笨小孩》,以及6亿+的《穿过寒冬拥抱你》《狙击手》也是超级头部下的重要辅助力量。
虽说主旋律题材电影的票房还是占大头,但和前两年相比,观众的厌烦情绪却明显增多,集中表现在“红色”国庆档的票房失利和观众满意度下滑;侧面反映在网络舆论:普遍反感电影以爱国做宣传,反感某些红色大片从内容尺度到档期的“特权”。
《水门桥》《万里归途》因严重的暴力血腥画面,在日、英等国设有观影年龄限制
今年国庆档,三部主旋律向的新片(《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集体进驻,但档期内产出的总票房不过12亿。
档期票房冠军《万里归途》勉强过10亿的成绩已显出疲态,排名第二的《平凡英雄》(1.18亿,豆瓣评分6.3)和排名第六的《钢铁意志》(4407.24万,豆瓣至今未开分),则明确展示出观众对此类过时、僵化的主旋律片的厌倦、抵触情绪。
在没什么新片上映的11月,《长津湖》系列的幕后纪录片《个十百千万》继续丝滑登陆院线,引发了一众网友“有完没完?”的吐槽。结合近期博纳老总于冬拉踩《阿凡达2》但被影迷、媒体人狂喷的舆论反响,也能说明一些观众和影迷的态度。
观众吐槽《长津湖》纪录片
于冬言论惹炮轰
类型上,喜剧片、动作片和情感向影片依然是市场刚需,但供应明显不足。
走通俗娱乐路线的纯喜剧《杀手不太冷静》、科幻喜剧《独行月球》、市井温情片《人生大事》、科幻冒险片《侏罗纪世界3》、香港警匪动作片《神探大战》、科幻大片《阿凡达2》等,均在各自的档期,拿到了或惊喜或过关的票房成绩,显示了这些强娱乐类型片固有的大众喜爱度。
但影片总体产量不足、质量不佳的问题也非常明显。一年到头,能真正让观众在影院里笑一笑、哭一哭、体验刺激冒险的合格娱乐片一双手就数得过来。
而且,今年票房过亿的影片仅有45部,去年的数字是63,2019年则高达90部。
这也暴露出产业上的结构问题——缺乏作为中坚力量的中等票房片。离开了它们,“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里,“一年产出50部过亿的国产片”的目标,必将难以实现。
在疫情、政策的双重影响下,新片不管质量如何,“能上就是奇迹”。这也导致一年下来,口碑票房还不错,给观众留下印象的片子就那么几部。
而《隐入尘烟》,一部获得内地公映许可、豆瓣评分高达8.5的乡土文艺片,却在上映两个多月、凭借出众口碑破圈、票房逆袭破一亿后,突遭全网下架、话题标签跟着消失,在现实中“隐入尘烟”,也是令人咋舌的怪现状。
而这几年因为各种原因没一直没上映的国产片,如张艺谋的官场题材片《坚如磐石》、周冬雨刘昊然主演的爱情犯罪片《平原上的火焰》、东方神话大片《封神》系列、黄渤周迅主演的犯罪片《涉过愤怒的海》等,今年过去依然没动静,待映列表要爆炸。
部分待映新片
能够为内地观众和电影人消遣的,或许就是片荒期间的几个地狱笑话和“从前中国电影有多好看”的怀旧情怀了。
5
进口片数量继续减,票房表现不如预期
引进上映背后有玄机
去年就已经出现的“热门外片难进门”、“引进片总量减少”的现象在今年加剧。
据灯塔数据,今年一共有60部进口片上映,拿下63.07亿票房,年度总票房占比勉强超过20%,从上映数量到票房产出,都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低点(除2020年)。
而在疫情前引进大片鼎盛的2018、19年,全年进口片数量多达100部+,票房也能占到年度总票房的近半壁江山。
今年北美票房前十里,只有4部影片:《侏罗纪世界3》《小黄人大眼萌2》《新蝙蝠侠》《阿凡达2》得以登陆内地院线。其中,《小黄人2》的时效较为延迟,大结局还是内地特供版。
而北美院线的票房三甲《壮志凌云2》《黑豹2》和《奇异博士2》,均因各种原因,未能在今年登陆内地院线。能够国内上映的外片,绝大多数都是拿来填坑的老旧批片和小体量的动画片,激不起任何水花。
今年北美票房前十,4部内地上映
能顺利引进的好莱坞大片,也有一些共性“玄机”。
一是片方与中方有全方位深度合作,有利益绑定关系。
《阿凡达2》手握中影投资,中影CINITY放映系统也是放映技术合作伙伴,还获得了导演卡梅隆的必看认证。环球出品的《侏罗纪世界3》,则和北京去年刚开业的环球影城相互呼应。北美口碑票房都差劲但还是顺利引进的科幻灾难片《月球陨落》,背后也有华谊的大投资。
二是出品方与官方关系友好。《新蝙蝠侠》《神奇动物3》均由华纳出品,直到上半年结束都合作良好。反观直言“不需要中国内地市场”的迪士尼,旗下漫威新片入华就屡屡受挫。
三则是满足政治上的“正确”,没有官方无法容忍的“黑点”。因敏感画面果断被禁的《奇异博士2》,和踩了政治红线、弘扬美国主旋律的《壮志凌云2》就是例证。
影院观看无望,不再猜测某些外片是否能引进,直接确定流媒体上线日期,静候“网盘上映”,也在今年成为不少影迷的无奈共识。
通过层层考核筛选得以入华的进口大片们,本年度票房表现也算不上出色。这既受到疫情的影响,也有自身风格、质量的问题。
上半年上映的《新蝙蝠侠》和《神奇动物3》就分别因为风格过于暗黑文艺以及品质不佳,票房未破两亿。六月上映的《侏罗纪世界3》凭借老牌IP的号召力,拿下十亿多票房,但仍为贩卖情怀、炒冷饭的差评所累。
12月16日正式上映的《阿凡达2》则撞上了国内新冠感染的首波高峰,偏高的票价和“不如第一部”的口碑,也进一步劝退了潜在观众。
未来的内地观众想在电影院看好莱坞大片,是否只能靠“上头开恩赏赐”?
中国内地市场是否会继续和全球影市脱钩、分离、各玩各的?
也成了整个行业悬而未决的忧虑。
6
有,但不多的亮点
有,但不多的信心
说了这么多占据主导的负面现象,今年内地影市也还是有一些亮点。
比如,几位流量小生的努力转型算是成功。
在黑马温情片《人生大事》里挑大梁的朱一龙,一转谦谦公子形象,成功扮演了一位痞气又善良的底层小人物,获得了广大观众和业内专家的双重肯定,首次提名就拿下金鸡影帝。
近几年在大银幕频频挑大梁刷脸的易烊千玺,在今年也没停下脚步,在《奇迹·笨小孩》里将“普通打工创业青年”的形象塑造得真实生动,再度收获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认可。
王俊凯在犯罪片《断·桥》里,饰演了一位脏乱、瘦削、孤独的社会小青年,颠覆了流量偶像的俊美花瓶形象,也能给观众带来突破观感。
除了流量明星,童星和老年演员的表现也很出彩。
《奇迹·笨小孩》里扮演妹妹的8岁小演员陈哈琳,表演传神、惹人怜惜,夺得今年百花奖的最佳新人奖;《人生大事》里的“小哪吒”杨恩又灵巧可爱、观众讨喜,收获了今年金鸡奖最佳女主提名肯定,都是未来可期的潜力股。
老戏骨在今年也收获颇丰。
在阿尔兹海默症题材片《妈妈!》里,扮演高龄母女的吴彦姝(84岁)和奚美娟(67岁),就凭借出众的演技感动了广大观众和业内评审,分别拿下今年北影节天坛奖影后和金鸡影后,展示了老一辈演员沉稳厚重的表演实力和令人敬佩的专业精神。
除了演员,一批特效可圈可点的国产片,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探索空间。
《独行月球》作为喜剧,架构和打造的太空场景却令人惊喜,显示出国产科幻的工业进步。
《外太空的莫扎特》和《明日战记》虽故事备受诟病,但特效水准有自己的特色。
动画《新神榜:杨戬》里纤毫毕现的人物形象设计,天庭宇宙和水墨大战的场景呈现,也较系列前作更进一步,展示出内地电影人在工业技术上的探索和突破。
还值得欣慰的是,一些高口碑国产小片也取得了实打实的票房成绩。
乡土文艺片《隐入尘烟》和小成本港产爱情喜剧《还是觉得你最好》都凭借口碑突围逆袭,票房破亿,给观众带来了小而美的惊喜。
总体来看,今年内地电影行业始终处在片荒、疫情和观众流失的阴影中,面对更强势的“宏观调控”,市场却遗憾没有更健康、蓬勃、多元。
行业士气和大盘现状,不光是疫情三年的低点,更是2010年左右内地电影市场开始腾飞后十几年的低点……
如果说“以疫情防控”之名导致的问题,还能有期盼结束的希望;如今这状态,真是到了“生存还是灭亡”的严峻及迷茫了……
到底如何能拯救中国电影,就像“新冠何时能真正放过我们”的拷问一样,让人挠头,看不到前路。至于明年会怎样,也不好说了。
无论如何,在2022即将结束之际,还是希望新的一年一切能迎来转机吧。无论中国电影,还是你我的生活。
(文/mo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