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讨厌“人肉美学”了_环球新资讯

2023-03-16 11:01:06 来源: 影视独舌

2023年3月16日刊| 总第3177期


(相关资料图)

(本文有剧透)

在电影世界里,有几条不成文的江湖规矩。

看过《飓风营救》系列的观众知道,不要惹连姆·尼森的闺女;《疾速追杀》系列的影迷说,基努·里维斯的狗不能碰;《小人物》的观众微微一笑,鲍勃·奥登科克女儿的小猫手链也不能偷……但凡坏了这几条规矩的人,无一例外,全部都得家破人亡。

随着电影《网络谜踪2》上周在北美流媒体正式上线,江湖规矩中恐怕得再添一条:不要随便绑架网瘾者的家人。

《网络谜踪》第一部中,父亲通过一个笔记本电脑追查失踪女儿的下落;第二部里,网瘾少女为寻找失踪母亲的下落,在网络上展开抽丝剥茧的跨国追踪。

《网络谜踪》是桌面电影,抛弃了传统的镜头语言和剪辑规则,将故事载体限定在电子屏幕上,创设出独属于流媒体时代的参与感,被人赞为“对电影艺术的一次革新”。

第二部上映时距离第一部已有五年之久,桌面影视在此期间取得了一定发展,尤其疫情打破原有生产模式之后,不少影视创作者开始尝试这一品类,比如日剧《双重预约》《远程遇害》等,国内也有一部《云端》。

《网络谜踪2》的形式与第一部相比并无太大创新,这让它少了些开拓之功;但从另一层面看,它的出现,意味着一直被暴力美学把持的“营救”系列电影,挤进了有稳定输出能力的新成员。

网络追查的形式固然没有动作片爽快过瘾,但在悬疑和反转上非常加分,姑且可以称之为“人肉美学”。

网络惊悚

虽然与第一部相比没有太大突破,但《网络谜踪2》的镜头语言还是值得细品。

整部影片使用了电脑及手机摄像头、行车记录仪、苹果手表摄像头以及少量的监控摄像头。其中,电脑屏幕是叙事主阵地,手机摄像头和行车记录仪拍摄的画面被用作转场,而苹果手表摄像头和监控摄像头用于记录外景。

观影过程中,我一度以为找到了镜头语言的BUG。比如,女儿的电脑摄像头无时无刻不在捕捉画面,并显示到电脑屏幕上,这使观众可以直观看到女儿的表演和屏幕前的动态。

但没有人会在上网时一直开着摄像头,何况是在调查母亲失踪事件的焦急时刻。这个漏洞不解释,所谓的镜头语言创新就不成立。

后来才发现,这是一处反转设计。当观众一直以为看到的是女儿的电脑屏幕时,镜头突然逐渐后移,露出另外一个屏幕——原来女儿的电脑早就被监控了,开启摄像头的另有其人。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一直被实况转播。

英剧《黑镜》第三季的《黑函之舞》一集里也有类似的呈现,黑客通过电脑摄像头偷拍别人隐私,再以此威胁其做非法之事。

当下人人都能通过教程成为黑客,让电脑“裸奔”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再不济也可以使用胶带粘贴摄像头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一劳永逸,《网络谜踪2》这个出其不意的反转,惊悚效果直接拉满。

不只是摄像头这样的硬件,我们日常使用的软件也是脆弱的。母亲是和男朋友出国旅行时失踪的,男朋友的嫌疑最大,女儿想要知晓他最后出现的位置,最快的方式是登录他的邮箱。

她先是在网络上人肉搜索出他姓名、年龄、出生地、学校等信息,再给邮箱的官方客服打电话要求修改密码。由于提交的信息准确,修改密码的过程顺利无比。站在女儿的立场观感很爽,站在他人的立场就很恐怖了:谁能想到自己随手在网上填下的信息,会让账号成为被盗的导火索?

悬疑加码

惊悚和悬疑是桌面电影常用的两大元素,由于镜头语言的单一性,观众往往只能看到一个鼠标键到处点来点去,时间一长难免枯燥,而惊悚和悬疑元素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网络谜踪2》是反转类悬疑。观众跟随鼠标键不断获取信息,在嫌疑人中猜测凶手,刚以为有点眉目,突然一个反转,打破原有的猜测,观众的心随之震颤。

与其他反转类悬疑作品不同的是,《网络谜踪2》的反转也是新式的,它尽可能地与数码设备和网络技术发生关联。比如,影片最大的反转在于女儿小时候和父亲一起玩闹的影像。

女儿一直以为那就是一段美好的过往,后来才发现那段影像是被裁剪过的,丢失了后半段信息,而这个伏笔,电影从一开场就告诉了观众。

再比如,《网络谜踪2》被观众戏称为苹果宣传片,因为它的很多反转其实是基于苹果手机的特性产生的。

母亲和男朋友出去旅行后,她的男朋友时不时发给女儿一些两人玩乐的照片,起初女儿并未太在意,后来细看才发现这些照片中,母亲从未露出过正脸。当她点开照片之后,苹果手机拍照的特性显露:那其实是一张动态照片。她惊恐地发现照片中的女子竟不是母亲。

不仅如此,拯救她和母亲的最后一处反转,也是她急中生智,对着摄像头喊了一声:Hi,Siri。这才通过语音助手报警获救,堪称苹果手机最大的广告。

现实惊徨

《网络谜踪》的主题是爱。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只有家人之间的感情是真实的。第二部沿袭这一主题的同时,还加入了“反家暴”的元素。

绑架母亲的并非他人,而是女儿印象中早已去世的父亲。

小时候和父亲玩耍的欢乐景象只是母亲剪切给她的美好幻想,那段影像的后半段是,父亲仅因为一点小事对母亲施加了暴力。为了逃离丈夫的掌控,母亲向警局举报了丈夫贩毒的事实,丈夫入狱。为了日后的安宁,她带着女儿开始“逃亡”。

“逃亡”二字并不夸张,由于法律无法对她们进行最直接的保护,她们只能求助于一个反家暴的公益组织。

按照公益组织的指导,在此之后的十年里,母亲改头换面,抛弃了真名,注销了一切社交账户,与以前的熟人、亲戚全部断了联系,和女儿到了一个陌生城市开始全新的生活。

影片用最直观、最沉浸式的方式展现了在社会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逃离家暴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对观众来说,这是一种另类的影像奇观。

【文/许心强】

老铁们,请给影视独舌标星号↑↑↑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