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湖北黄梅:以戏为媒,在创新中“破圈”

2023-07-11 10:15:00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湖北黄梅:(引题)

以戏为媒,在创新中“破圈”(主题)


(资料图片)

中国文化报驻湖北记者 瞿祥涛

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从吴头楚尾的湖北省黄梅县发源的黄梅戏,已经跻身全国五大剧种。在劳作中歌唱,在生活中吟咏,黄梅戏早已融入黄梅人的血脉,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中,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6月24日至7月1日,第十一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唱响大黄梅”活动在黄梅县举行,吸引了全国17个省、400多个戏迷团体,11位梅花奖得主、42名知名一级演员,以及6000多名全国各地的黄梅戏发烧友欢聚一堂,乐在戏中。

近年来,作为黄梅戏的故乡,湖北省黄梅县通过人才培养、精品打造、发展创新等方式,传承发展黄梅戏传统文化,让故里黄梅分外香。

守住根本 出人出戏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在黄梅县第三小学校园,悠扬婉转的黄梅调萦绕耳畔,虽稚嫩却别有一番韵味。

近年来,黄梅县广泛开展黄梅戏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军营“六进”活动,形成了人人爱唱黄梅戏、人人学唱黄梅戏的浓厚氛围。

黄梅县一方面厚植黄梅戏沃土,另一方面培养黄梅戏专业“苗子”。2021年,黄梅县从全县6000多名小学生中选出24个“好苗子”,由县政府出钱送至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就读,毕业考试合格后,他们将成为黄梅县黄梅戏剧院的第十代演员。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目前,黄梅县黄梅戏剧院编剧、导演、作曲、演出、演奏、舞美等各方面人才齐备,有周洪年、徐记柱、张莉等一批名家,还走出了“梅花奖”得主梅院军及王慧君、张小威、程小君等黄梅戏知名演员。

让演员以精品立身,让黄梅县黄梅戏剧院以精品立院,进而推动黄梅县黄梅戏以精品立世。黄梅县设立1000万的黄梅戏艺术基金,支持黄梅县黄梅戏剧院每年推出一部新作或复排传统戏。该院先后创排的《天上掉下爹》《传灯》《青铜恋歌》《我的乡村我的亲》《一代义伶邢绣娘》等多部作品热演全国。

“每部精品剧目的问世,都有一个高质量的团队做支撑,全体演职人员将排练场当演出舞台,一招一式要求严谨,使剧院能够精品不断。”黄梅县黄梅戏剧院院长余文新说。

一院两团 各有千秋

“在景区表演,更容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6月28日,黄梅县黄梅戏剧院二团青年演员王振,在黄梅县东山问梅村进行常态化演出后,深有感触地说。

2021年开园后,东山问梅村便以黄梅戏为主打特色。黄梅县黄梅戏剧院二团17名青年演员常驻景区,通过沉浸式表演,让黄梅戏走上街头,以便游客近距离感受黄梅戏曲的独特魅力。

这项黄梅戏创新体验来自黄梅县黄梅戏剧院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据介绍,在机构设置上,该剧院实行“一院两团”:一团由专业演员组成,主要职责是传承推广黄梅戏文化、服务招商引资和对外交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二团从民间剧团遴选聘用优秀青年演员组成,扎根景区,服务游客,每年演出300场次以上,赋能文旅融合发展,并为一团培养输送“好苗子”。“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黄梅戏传承保护单位,我们义不容辞助力黄梅戏传承与发展。”余文新说。

而为了支持黄梅戏和黄梅县黄梅戏剧院的发展,黄梅县委、县政府专门将黄梅戏剧院的编制人数由原来的60人增至75人,除每年的预算外,还先后向国家、省市争取黄梅戏非遗项目保护资金及艺术基金等,专门用于黄梅戏传承发展工作。同时,致力于将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升级为省级院团,并争取一系列扶持政策。

以戏为媒 搭建桥梁

“高铁通四方,高楼起林间。四季瓜果香,稻谷满山川。水清鱼儿乐,风轻白云悬。”在黄梅县五里墩社区举行的黄梅戏唱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巡演上,委婉清新的黄梅戏表演唱,引来如潮掌声。

近年来,黄梅县在理论宣讲工作中独辟蹊径,利用戏乡人民爱听戏唱戏的特点,创新开展黄梅戏唱讲党的创新理论、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排紧跟新时代、反映主旋律的精品剧目12部,深入开展“文艺搭台、理论唱戏”百姓宣讲活动200余场,让宣讲接地气、聚人气。

此外,为打好黄梅戏这张牌,黄梅县近年来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东山问梅村的黄梅戏常态化演出,濯港太白小镇等景区每年举办戏曲庙会,小池滨江新区正在筹建黄梅戏文创产业园。

在黄梅县,黄梅戏成为一张交流的闪亮名片。黄梅县黄梅戏剧院每年奔赴全国各地商会开展演出,以戏为媒,迅速拉近与企业家的距离,黄梅戏成为黄梅人交朋友、招商引资的法宝,会唱戏更是招商干部的合格标准。通过集中教学,黄梅的招商干部每人至少会唱3段戏。

值得一提的是,设在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小剧场的黄梅戏周末剧场,还成了来考察投资环境的企业家们晚上休闲的固定项目。来看戏的企业家们,在被精彩的黄梅戏表演折服之余,常会有票友乘兴登台来上一段,引来台下观众的一片喝彩。余文新说,大家为之叫好的,不仅仅是表演,更是为他们给黄梅带来的发展机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