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3 21:45:39 来源: 十点电影
转载来源:整点电影(hizddy)
以前,华语电影有这样一番独特景观。
用传统文化,解构禁锢性别。
戏曲里的男旦女生,通常成为这类电影的切入点。通过角色与本体或反差或融入的生态,去探索超越性别的纯粹情感。
那时候,电影主力是第五代导演。
在他们的镜头里,这种类型大多套上了特定年代的束缚,结局往往透着一丝悲凉。
往后的几十年里,电影市场发生巨变,这种片子逐渐消失。
但没想到,时过境迁,类似的身影竟然又悄然出现。
在今天介绍的这部新片里,我又看到了传统戏曲的性别隐喻,两女一男的情感纠葛,以及精致典雅的中式审美。
这些元素被导演放在南方湿漉漉的叙事氛围里,刻成镌骨铭心的人性画像。
性别议题
影片开头,提出了一个问题。
什么是女小生?
是像女人的男人?还是像男人的女人?
为了解开这个谜题,故事围绕两位南方越剧团演员的故事,缓缓展开。
垂髫,是天赋秉异的女小生。
性格独立要强,至情至性。
舞台上,她把《梁祝》里的梁山伯唱的绘声绘色,远近闻名。
银心,团里唱祝英台的花旦。
与垂髫打小就相识,在戏班子里长大。
虽然二人情同姐妹,但性格却截然不同。
银心没有垂髫那般勇敢自信,她心思细腻敏感,知进退会钻营。
二人之间的关系,很值得玩味。
在谈婚论嫁的年纪到来之前,他们把彼此视为最重要的人,是相依为命般的存在。
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生活中,垂髫对银心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还体现在舞台上,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断升温的好感。
台上台下,他们是朋友,又似乎不止于此。
但谁也没有真正越界,只是在彼此的功能性区域内,舒服的过活。
直到画家工欲善的出现,压斜了女孩间微妙的天平。
他与垂髫、银心都不同。
虽然不懂戏曲,却能从现代艺术的角度出发,重新解读传统艺术的内涵。
这种既冲突又融合的气质,让他显得十分出挑、迷人。
两个女孩,都对他产生了朦胧的好感。
千万不要以为,影片是在讲狗血三角恋。
它想借用三人的故事,讲人始终要独自跨过荆棘丛林,在无常世事中找到自我,找到真心在乎的人和关系。
具体来说,闯入者工欲善出场后,垂髫与他彼此吸引,越走越近。
但这种关系,激化了女孩子间潜藏的猜忌与嫉妒。二人的关系,被别有用心的人借此利用、大做文章,垂髫最后无奈离开了舞台。
银心在旁人的怂恿下,趁机与工欲善走到一起。但彼此都知道,心中另有所属。
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三人的命运像越剧一样由盛转衰,在盲目开始又结束的关系里,迷失所爱,迷失自我。
经历万千磨难后,垂髫与工欲善再度重逢。
彼此都以为,要有情人终成眷属了。不料,直到曲终人散时,垂髫才发现最放不下的那个人,还是银心。
说到这里,你可能就明白,影片为何在开头提出女小生为何物的问题。
解题的关键就是垂髫。
影片的时间背景,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
在那个保守环境里,垂髫对身份、情感的探索周期,都相对漫长、曲折。
不过,影片起初就透露了一些线索。
比如,垂髫的眼睛不太好。
这其实在隐喻,她与周围人“不太一样”。
在那个年代,如果不修正这种“不太一样”,她的事业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但影片中,垂髫的眼疾恰恰无法治愈。
所以,这种“不同”让她被迫离开了舞台和工欲善,只能去盲人按摩院工作来维持生活。
所以,她的命运注定要比银心坎坷、动荡。
虽然影片中的情感,异于寻常关系,但它称不上是百合片。
它想讲的关系,无关性别,只有纯粹的情感。
拿影片最后一场戏来解释。
越剧没落后,银心结识了富商,打算出国。
垂髫在阴雨天气,前来与她告别。眼看银心的车越走越远,她的心里像落下了沉重的石头,压得喘不动气。
在那一刻,她反思自己的前半生,试图总结自己在经历了男人和女人后的结论。
“之前不明白但现在懂了。喜欢就是喜欢,无关性别又超越性别,喜欢是一种本能。”
这句话,也正好解开了影片开头的疑问。
什么是女小生?
女小生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也不是不男不女。
她超越男女,揉成了更加纯粹的性别,女小生就是白马非马。
审美在线
在上映前,《柳浪闻莺》曾入围第24届上影节的金爵奖主竞赛。
整体看下来,我发现它除了情感内核深刻大胆之外,审美功底也别具一格。
先来说说色彩。
影片善用绿色,来隐喻人物的关系和环境的变化。
比如,在前半部分,镜头出现大片春意盎然的嫩绿,树叶与湖水的绿相互映照,有种扑面迎来的新鲜和清爽。
这也是垂髫和银心,最无忧无虑、自在愉快的时候。
在工欲善出现后,二人关系急转直下。
镜头里的嫩绿,也变成了碧绿、蓝绿。
逐渐加深的色调,象征着人物命运的恶化。
这时候,垂髫已经离开了剧团,只能在村里的草台班子里过过戏瘾。
除了色彩之外,影片的构图也很讲究。
导演善用镜子,来预示矛盾,营造人物的疏离感。
有两场跟镜子相关的戏,印象最深。
第一场,在影片开头不久。
银心对着镜子里的垂髫说,要嫁个对象留在杭州。这隐喻着,二人早晚要经历分别。
第二场,在影后半半部分。
银心跟工欲善走到一起后,发现对方心中并没有自己,对着镜子说出了难过的话。
这预示着,二人之间的关系,将会无疾而终。
扇子和水墨画在电影中,也承担很重要的作用。
它与人物命运,以及主角的喜怒哀乐情绪连结在一起。
水墨画上的花朵,象征着垂髫与工欲善的初见之喜。
而送扇、还扇,则被赋予了定情和离开的意思。
扇子自古以来,在传统戏曲中,就有独特的功能性。
垂髫和银心手持它,唱了许多《梁祝》选段。
一开一合的扇子与唱词内容相互映照,情感随之在舞台上缓缓流淌,角色与人物实现了“人戏合一”。
导演在色彩、取景和道具上藏了许多细节隐喻,让影片看起来更加细腻精致,加分不少。
“弱娇”郑云龙
最后想再说下郑云龙。
两位女演员的选角,无论是外形还是神态,跟角色都十分吻合。
唯独郑云龙,让人倍感意外。
在此之前,我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声入人心》唱音乐剧的样子。
身材高大、健硕,有着浓颜系的五官,整体看上去有种张扬、外放的现代时髦感。
没想到,他在《柳浪闻莺》里,演了一个颠覆本性的角色。
片中的工欲善,性格忧郁、多愁善感。
脸上有种柔弱的易碎感和我见犹怜的病娇态,与他之前外放的张力,形成强烈反差。
导演抓住并放大了他身上的柔,进一步处理超越传统性别的美。
实在让人意想不到,原来郑云龙身上也有这种质感,团队的选角眼光着实很惊艳。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最后的最后,话题回到影片本身。
能再次看到这种主题的电影,实在是令人感到意外。
要知道,当下的主流爱情电影,要么狂撒狗血,要么堕胎早恋,好好讲爱情的趋之若鹜。
像《柳浪闻莺》这种,以友情、爱情为切入点,最后又把情感升华到超越性别、生活的电影太少了。
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落俗。
因为,爱本来就不局限于任何情感,而是真正的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