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牌

朱高煦为什么当不了皇帝?俞灏明的回答一针见血

2022-04-15 22:34:36 来源: 孤单旅游

朱高煦为什么当不了皇帝?先不急着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先分析朱高煦这个人物,32岁的俞灏明因《大明风华》的播出频繁被热议,他的一生用似是而非来形容也毫不为过,人呐!最重要的是看清自己,以及别人眼中的自己。

朱高煦的一生又可以用怀才不遇来概括,如果他是长子,也就不会有之后的纷争,俞灏明在接这个角色之前有过很强的内心斗争,毕竟这是一部老戏骨云集的大制作,他是几位大咖中年龄最小的,俞灏明和朱亚文在剧中是叔侄,剧外是大他4岁的前辈。

所以俞灏明在接这个角色时下了很大的决心,以及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他必须把自己揉碎了重塑,塑造成一个有智慧却没有心机的王爷。

朱高煦当不了皇帝的原因有很多,俞灏明的回答最是一针见血,人生在世,最遗憾的莫过于怀才不遇。

一、家庭因素

朱高煦当不了皇帝要从他爹朱棣说起,《大明风华》在故事主线上遵循历史,朱棣的皇位并非顺位继承,而是从朱允炆手里夺过来的,这其中的纠葛和恩怨并非只言片语能解释清楚。

73岁的王学圻老师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恰到好处的诠释了一位帝王的纠结,都是自己的儿子,就算偏心又能偏到哪里去?不过是想大家都好好活着,不起纷争。

所以,朱棣立嫡长子为太子,为了避免几个儿子之间因皇位起争执,他并没有动摇改立的决心,直到弥留之际眼看形势对太子一家不立,从历史遗留的家庭因素考虑,朱高煦无缘太子之位,朱棣不允许几个儿子争来夺去,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二、性格原因

朱棣的大儿子仁义,将来是个明君,但手段不够狠,底下的人不一定会臣服,甚至有可能再来一次靖难之役。

二儿子爽直,心机不够深沉,但为人处事的手段有些强硬,若他继位,百姓未必能安居乐业,只会有无休无止的战乱。

从性格方面分析,朱棣选择老大是正确的,征战数年,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这时候需要一个明君和仁君,朱高炽全心全意为百姓着想,广施仁政,勤政爱民。

而朱高煦呢?一把又一把的金豆子撒出去,宫人门客虽喜欢他,但这种举动真的是天子该做的吗?真登上皇位,未必比朱棣做得差,但也不见得好,两相权衡之下,自然是仁义的君主更适合当下的局势。

三、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

俞灏明眼中的朱高煦怀才不遇,想要成就一件事,天时地利人和为上选,但朱高煦偏偏各项都不占,他有一个劳模般的爹,恨不得把儿孙的事都做了,土地面积一再扩张,朱高煦的优点是善战,领兵打仗是他的强项,若时局再乱一点儿,朱棣也许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他。

等到朱棣弥留之际,仗打得差不多了,周边不敢轻易来犯,他可以放心把江山交到大儿子手里,不再需要老二的武力值。

再者,朱高煦还有一个综合了朱棣和朱高炽优点的侄子,这个人物就是后来的胜利者朱瞻基,所以,朱高煦注定怀才不遇,他生错了时候,自然也就当不了皇帝。

综合以上三点,总结下来无非是不合时宜,朱高煦当不了皇帝首先是没认清自身,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实在让人惋惜,他终究还是没看清别人眼中的自己

在朱棣心里,朱高煦既是儿子也是棋子,用时哄一哄,拿监国的权力诓他奔赴战场,为大明开疆拓土,先不论历史怎样,只谈剧中角色,剧中的朱棣对儿子们有着很深的感情,但皇位就一个,一碗水端不平,迟早得辜负另外一个儿子。

如果不考虑朱高煦在军中的影响力,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动改立太子的念头,有一个仁义的大哥,还有一个资质不错且得宠的侄子,最主要的是他下不去手,其实他有很多机会可以除掉朱瞻基,最后关头却放弃了,所以这样一个看似无情却有情的人怎么可能称孤寡呢?

戏外,俞灏明被问到会不会用小号,这个耿直的大男孩回答是会,因为他怕自己会手滑点错信息,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就像朱高煦一样,太过在乎父亲的想法和亲人的性命,才会变得一无所有,这样的人注定当不了皇帝,比起朱棣,他还少了一丝心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