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6 14:31:44 来源: 小磊娱乐
“电视剧的意义: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对观众的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影响,进一步影响观众的行为。
展示一种不同的人生。当看到别人的生活经历,也许自己会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01
—
何为 “贩卖焦虑” ?
近日,《亲爱的小孩》正在热映中。
该剧一经播出,引发热议。
我本来对于这种题材的电视剧不是很感兴趣,但是网上的激烈讨论却让我对这部剧产生了兴趣。
主要想聊聊关于
“贩卖焦虑”
的问题。
1.《亲爱的小孩》色调没有选用明亮的打光和滤镜,色调偏暗,给人一种比较压抑的感觉。
——这叫做“贩卖焦虑”吗?
个人认为这只是出于剧情需要以及场景渲染所做的一种特殊“滤镜”。
2.剧情放大矛盾,过于戏剧化。
——这叫做“贩卖焦虑”吗?
如果编剧导演是刻意想要放大矛盾,有几个点完全可以做得再极致一点。
1、娘家人在不断爆发的争吵中,不会义无反顾、毫无动摇地站在女儿身边,最大的可能是和稀泥。
2、没有一直爱慕的男二,离婚之后女主的生活异常艰难,男二避之不及。
3、婆婆的形象完全可以更“恶”一点。
婚姻生活中,有的家庭是一地鸡毛,也有的家庭是欢声笑语。
有的家庭一直生活在云端,有的家庭就是一块磨刀石,不断磨合,最后可能血肉模糊。
对于《亲爱的小孩》所体现出的真实感,在云端中的家庭可能无法理解,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家庭了,甚至该剧所展现的家庭矛盾只是冰山一角。
身在云端,也不能忽视人间疾苦,不是吗?
02
—
谨防“爱情”占据电视剧主流市场
《亲爱的小孩》从开播到现在引发不同人群之间的热议,再度证明了:观众喜闻乐见的现实题材剧,不是唉声叹气自怨自艾,更非一叶障目空谈造梦,而是追随剧中人成长的脚步,勇于直面现实的困顿,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寻找解决之法。追求美好生活不意味着荧屏中就只能允许和乐美满的一类家庭出现,对女性的关照更不代表着就要树立十全十美的女性形象,适时打破滤镜,直面艰辛、不易乃至切肤之痛,方能珍惜当下美好,才有动力奔向更好的未来。现实生活五光十色,现实题材更应百态多姿。
文艺作品是现实生活的镜像和提纯,创作意在真实、真诚,更应勇于打碎“滤镜”,直面现实症候,予以温情关切。
对于现实题材剧集来说,洞察症结不等于贩卖焦虑,温情治愈更不意味着凭空造梦。
四川观察(学习强国)
《亲爱的小孩》不是在贩卖焦虑。
如果说,所有的作品都在称赞美好,所有的剧情都是玛丽苏,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爱情”的美好,那恐怕就是21世纪的《美丽新世界》了。
这个时代,太多沉迷在玛丽苏爱情、受到言情小说荼毒的女孩对于婚姻的了解太匮乏了。
很多女孩,被抖音等短视频中营销的“快餐爱情”所洗脑,认为“你给我吃草莓尖尖才是爱我”“你给我买LV、爱马仕才是在乎”……
很多女孩,受到错误的爱情观的腐蚀,试探、测验、查岗……男朋友通过说明他是“海王”,经验丰富;男朋友不通过说明他不是真正的爱你……
很多女孩,抱着甜甜的幻想,等待着白马王子的到来,爱情成了生活唯一的目标。自我的价值寄予在爱情上,“高学历”“女博士”最后也好像只是为了更好的“门当户对”。
多么可悲!
更可悲的是现在的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没有“爱情线”,就很难爆火。
“爱情”成了流量密码。
目前对于“爱情”的营销究竟是出于何种目的?
是为展现感情的美好?
还是为把独立女性拽回到“娇妻”人设?
在这种时候,《亲爱的小孩》破势而出,展现婚姻生活最真实、最惨烈的一面时,究竟是动了谁的蛋糕?
当人日带头评价这部剧是在“贩卖焦虑”时,
正如网友所说——这才是真正的焦虑。
一部电视剧的意义绝不仅限于娱乐放松,《亲爱的小孩》在艺术层面上完成了其使命,从选角来说,各位演员乃至客串都演技在线;从剧情来说,该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其实我最想对那些说“贩卖焦虑”的人说一些话:
不要因为在云端,不要因为自己过得很幸福很美满,就觉得这个世界只有合没有离、只有欢没有悲。有太多的人,正是因为身处泥沼却又无法无力发声,才会有类似《亲爱的小孩》作品的呐喊,你们需要做的不是否认,不是炫耀,是体味。
人间百态,酸甜苦辣。
不求感同身受,只望理解包容。
(我想可能也是因为演员的出色表演,让很多人真切地体会到了生活的一地鸡毛,生活的无奈和灰暗,因此觉得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