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

今日关注:“一镜到底”的《1917》,究竟有多神?它告诉你

2022-06-15 08:06:51 来源: 嘉儿汽车

战争题材的电影,没有一部像它一样,这种沉浸式感受让人难忘。

无疑,《1917》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是一部由萨姆·门德斯导演,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等人主演的一部讲述“一战故事”的战争片。影片中充斥的摄影,蒙太奇,以及构图堪比大师级作品。

这样一部作品,能够脱颖而出。

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将“一镜到底”运用得淋漓尽致,通过长长的镜头渲染出在,战争的残酷和人物之间伤感的忧愁。一笔一划真实地将一战的现状,呈现了荧幕面前。

对于一部优秀的电影来说,《1917》整体的故事,都比较简单。讲述的是,在1917年的春天,在一战的法国战场上,两个士兵通过传递一项重要的情报,最终挽救1600多名英国士兵的故事。

在此,不得不佩服导演萨姆·门德斯的脑洞之大。对于宣扬战争人性的题材,其实,也有很多。比如,经典的《血战钢锯岭》中,一个医疗兵不断的在战场上,救援伤员。《拯救大兵瑞恩》中,一个小队深入战场,就是为了救一个士兵。


(资料图)

得失和利益之间,究竟孰轻孰重?我们看到了救死扶伤的圣人,看到了坚持人性光明的一面。在《1917》中,却看到了一场逃亡。

影片通过一个长镜头,以两个士兵为聚焦点。随着他们的不断运动,让观众随着他们身临其境地置身其中。在他们的面前,有各种关卡,有很多敌人,也只有一次机会。他的一举一动,全身充斥的呼吸,恐惧和希望。都被镜头呈现了出来。

关于两个士兵的运动,贯穿着整部电影。主要围绕着四个方面展开。

敌人的战壕农庄的后院黑夜中的炮弹礼花穿过瀑布,河流,森林回到前线

其中,能够从此体会到安静,紧张。也能够感受到,战争所带给人们的灾难,以及安居乐业,闲适优美的生活。最后都随着炸弹,子弹的声音,打破了这一直以来的安静。那种风中的呼声,桥头的炮火,将整部电影表达的如此完美。

它的摄影是美的,又是如此浪漫的。

除了周围的环境,对于身边的人物描绘,也让人心情倍感复杂。比如,呼应开头和结尾的主人公打盹,走进德军战壕时,看见的照片,以及一个小小的婴儿。

能够体会到,原来它们也有家庭,也有爱自己的亲人。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透过《1917》这些描绘,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美好,它没有直白地表达出来。二而是将这一切都真正地呈现在眼前,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就像漫天飘落的樱花,其中的意境,只有真正沉浸在其中的人,才懂。

影片让我们欣赏到了“一镜到底”的神奇,同样也体会到了,镜头所带来的战争真实感。

在《1917》的镜头运用中,能够看到前人的背影。瞠目结舌的技术下,是一种继承和创新。

另外,在演员上土坡,过土堆,进入地道等方面都很好地衔接在了一块。这些都是凭借一种被人忽视的介质,造成了一种视觉上的错觉。通过流动的物体,黑暗,以及固定物转移观众注意力,进而营造一种合理。

内心与冒险的挣扎,一个矛盾的问题

《1917》由于其出色的技术,而备受影评人的青睐。同时,也不可否认,技术与故事所产生的矛盾冲突。

它是一部偏向技术的电影,但它的故事表达又比较弱。

它被定义成为一部战争大片,但我更想将它形容成一个充满文艺质感的惊悚片。

那种在敌军阵地穿梭的窒息感,那种怀着忐忑,抗拒的情绪上路,仿佛一路上都在奔逃。在敌人的战壕中,在摇曳的炮火声中,在火光冲天的爆炸声中。

通过美妙的摄影,将那一刻表达的淋漓尽致。它是美的,它也是残酷的。甚至惊悚的,在于直面人内心深处的恐惧。

这种弥漫的情绪,随着镜头,让人感觉像是一个关于“人性”的质问,一场心理实验。

透过它,去看待战争下卑微士兵的命运,去直视死亡的勇气。

它之所以恐怖,因为它不是浪漫的代名词,也不会让人觉得有趣。反而且胆战心惊。透过影片中,两位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在不知不觉中,早已经被渗透进了战争的情绪。它更像是一部通过战争的视角看战争。

那战争就是什么?

影片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但最后主人公的态度。似乎让我们懂了,战争不能够改变什么,但像是灵魂经过了洗涤。

战争是征服世界的方式,但同样是认识世界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