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1 09:46:55 来源: 夜盼体育
01
【资料图】
《师弟出马》是成龙加入嘉禾公司之后的首部作品,
也是成龙在嘉禾第一次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制作。
进入嘉禾公司后,成龙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如蛟龙入海。
加上此前在罗维公司首次自编自导自演《笑拳怪招》的经验积累,
成龙干劲十足,精心为自己量身打造出了这部极具个人特色的功夫喜剧佳作。
电影放映期间,几近万人空巷,为历年罕见;
电影散场时,影院周围的街道人山人海,黑压压一片延绵好几里。
《师弟出马》最后的票房突破历史记录,达1100万港元,
继一年前《笑拳怪招》后再登票房冠军,并由此首开了香港电影“春节档”!
02
在《师弟出马》中,成龙充分展露了他的敏捷身手和喜剧天性。
电影里加入了许多调皮、搞怪、囧遇、闯祸等搞笑元素,
表情夸张,动作灵巧,一招一式极具观赏性。
成龙还从民间“奇门武功”中,挖掘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功法:
扇子功、板凳功、裙底脚功、软绳功等等。
《师弟出马》中几位主要人物的谐趣打斗表演,令人拍案叫绝。
而最让人百看不厌的,就是影片结尾部分近20分钟的“终极对决”,
成龙角色阿龙与大反派“金脚带”史诗般的打斗,
堪称动作片的Bestfightingscene。
但是,有朋友一直感到一种疑惑:“金脚带”武功高强,出手也非常狠毒,
在与成龙角色阿龙进行终极对决时,他为什么不来一个锁喉快速结束战斗?
结束战斗,他也好提上一大袋金银财宝远走高飞逍遥法外。
由这个疑问还延伸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成龙角色阿龙为什么那么抗打?怎么打也打不死,这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
《师弟出马》上映已快40年了,估计有朋友至今仍对此心存疑虑。
那【大象观】就在此掰扯掰扯,看能不能为诸位化解这份疑惑。
03
确实,“金脚带”武功奇高,出手毒辣,
一出场就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要用脚铐手镣紧锁住手脚,才能让他乖乖就范。
而一旦挣脱了枷锁,就像是一头发怒的雄狮,
老鹰玩小鸡似的一招一个,把那几个当差的打得鬼哭狼嚎。
饰演“金脚带”的是韩国合气道七段、跆拳道六段高手黄仁植,
他擅长腿技、擒拿和摔投,动作迅捷,招式老到,被称为“左腿攻击之王”。
大师级高手饰演的“金脚带”,一招一式之间果然透着一身过硬的真功夫。
在《师弟出马》与成龙角色阿龙进行终极对决时,
“金脚带”一开始就根本没把阿龙放在眼里。
他自恃一身武功无人能敌,开局那几招完全就是在戏耍阿龙。
“金脚带”所面对的只是一个愣头小子,再加一个贪财的干瘪老头,
整个局面对他构不成任何威胁,“金脚带”轻敌之态因此也就显露无遗了。
即便是打到了中场,“金脚带”还是一副傲慢轻敌的架势:
抢过水壶一阵畅饮之后,便把剩余的水都倒掉了。
自以为可以很快结束战斗,根本就没去考虑自己可能还会有口渴的时候。
自始至终的轻敌傲慢,便是“金脚带”不来一个锁喉的“自身内部原因”。
04
而成龙角色阿龙任由对手怎么摔打:拳打、脚踢、扣腕、扭臂......
他总是能够摔倒了又爬起来,继续战斗(挨打)。
就算痛得龇牙咧嘴哇哇大叫,全身筋骨几乎散架,
但是他的精神意志,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击垮。
阿龙的超常规“抗打能力”,及其绝不放弃的超常态“求胜意志”,
则是“金脚带”没能来一个锁喉的“关键外部原因”。
凭借这种超常规的“抗打能力”,和超常态的“求胜意志”,
阿龙死缠硬扛,抱腰锁腿,用头撞,用手拧,直到对手筋疲力尽。
阿龙的“消耗战”不仅消耗了对手的体力,更消耗了对手的精气神。
打到后半场,“金脚带”已明显脚步轻浮,体力不支。
尤其是当阿龙喝了烟袋水之后,抗打能力和武力值双双大增。
一边是体力不支,而另一边却是武力值大增,局面从此发生逆转。
面对抗打能力和武力值双双大增的阿龙,“金脚带”的心里居然有点发虚了。
此时的“金脚带”想要“来一个锁喉”,已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上半场是“金脚带”傲慢轻敌,“不屑”来一个锁喉快速结束战斗;
下半场“金脚带”则是被消耗到体力不支,已“无能”来一个锁喉结束战斗。
这一内一外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金脚带”优势尽失,最后被KO一败涂地。
05
其实,“金脚带”为什么不来一个锁喉快速结束战斗,
由这一疑问延伸出的另一个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师弟出马》中成龙角色阿龙为什么那么抗打?为什么任凭怎么打也打不死?
在本号前面的分析中提到,支撑阿龙没被击垮最核心的因素,
就是他那种绝不放弃的超常态“求胜意志”。
为了把“金脚带”捉拿归案,以将功赎罪帮大师兄洗脱罪名,
阿龙死缠烂打,毫不退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当阿龙打中“金脚带”第一拳时(击中腹部),他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此时对抗的局面,在阿龙的心里已悄然发生了逆转。
他不再惧怕武功高强出手凶猛的“金脚带”,
他有了战斗到最后的信心,他看到了打败强大对手的可能。
只要你还没有把我打死,只要你没有给我来一个锁喉,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只要我还有一丝力,
我就要死缠着你,缠也要缠倒你,累也要累死你。
当阿龙打中“金脚带”第二拳时(击中头部),他反客为主完全掌控了局面。
此时的对手已无还手之力,斗志全丧,精气神散乱,
而阿龙则越来越勇猛,几近疯狂。
如此情形之下,胜利对阿龙来说已似探囊取物,手到擒来。
阿龙正是凭着这种绝不放弃的超常态“求胜意志”,
支撑着自己不断地抗打忍揍,最后反败为胜,如愿以偿。
06
为自己量身打造的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制作。
因此,在观看这部电影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成龙这一路走来的艰辛。
1971年,17岁的成龙结束了十年的学徒生涯,
开始了在电影片场做人肉背景、跑龙套、当替身的日子。
因为勤奋卖力表现积极,敢于自告奋勇地去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危险动作,
才赢得机会成为一名仅次于武术指导的龙虎武师。
1973年,成龙有幸第一次担纲男一号出演《广东小老虎》,
但影片的拍摄过程极其“尴尬”:没剧本,没武术指导,环境恶劣,设备陈旧......
尽管如此,他还是浑身是劲、认真敬业地完成了拍摄。
但幸运之神却并未真正降临,该剧组最终以散伙告终,制片和导演带着钱消失了。
成龙还是自掏腰包付了武行的酬劳,电影拍完之后也石沉大海未见上映。
成龙随后只得再次回到片场,继续做人肉背景、跑龙套、当替身。
这期间,他虽得到了几次机会做上梦寐以求的武术指导。
但所参与的几部影片,都没有任何起色,均惨遭失败。
此时的成龙,感觉自己已经跌倒了谷底。
就像《师弟出马》中,阿龙一次次信心满满的出击,都被“金脚带”打翻在地,
被锁腕扭臂痛得龇牙咧嘴,周身筋骨几乎散架,完全看不到胜利的可能。
在《成龙:还没长大就老了》一书的“那些挫折”章节中,
共记载了成龙成为国际功夫巨星之前的“七次受挫记录”,
其中的前五次受挫,就出现在《蛇形刁手》及《醉拳》横空出世之前。
可以想见,从小人物陈元楼,到小人物陈元龙,再到尚未成名的“成龙”,
1971-1978年的七年间,成龙已经被残酷的现实摔打得鼻青脸肿,
屡战屡败,几乎就差一个被锁喉了。
但他依旧屡败屡战,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击垮,
就像《师弟出马》中的阿龙,一次一次被击倒,又一次一次地爬了起来。
绝不放弃的“求胜意志”,与现实死缠烂打的不屈精神,
最后终于使成龙“反败为胜”,迎来了成功迎来了辉煌。
07
《师弟出马》里的阿龙,武功并非厉害无比,技法也不是卓然超群。
他其实就是一个学了一些武功的普通人而已,
与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如你我并无二样。
面对强悍凶狠的对手,他也会感到惧怕。
但他凭借自己绝不放弃的“求胜意志”,最终打败了强大的对手。
凭借一种死缠烂打的不屈精神,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所以,成龙通过这部电影也在告诉我们:
普通人如你我,即便没有卓然超群的能力,
我们也可以做到绝不放弃,毅然决然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只要还有一丝力气,我们就要奋斗到底!
只要残酷的现实还没给我们一个锁喉,我们就要死磕到底!
所以,本号最后想要说的是:
我们不必去深究电影中的这一具体情节是否合理,
“金脚带”为什么不来一个锁喉快速结束战斗?
成龙角色阿龙为什么那么抗打?为什么怎么打也打不死?
只要还有一丝力气,我们就要奋斗到底!
只要现实还没给我们一个锁喉,我们就要死磕到底!
成龙电影的文化内涵,在早期就有如此展现,不能不让人为之赞叹。
只可惜,我们仅欣赏到了成龙电影里谐趣打斗的外在形式,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文/龙影大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