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9 07:02:01 来源: 豆芽罐子
叮叮咣咣乒乒乓乓,然后就结束了?
这就是我看完《通缉令》(Wanted)之后的感觉,在一阵精彩的乒乒乓乓、以及莫名其妙的剧情之后,来到某个让我狐疑的结局,看完之后满脑问号。事后想这部电影的时候,是记得一些刺激的片段,但不太知道整部电影怎么回事。
这部片的卖点恐怕只有:特效、暴力血腥与安吉丽娜·朱莉。剧情部分,我不知道它想表达什么。对于想看特效、暴力血腥画面的人,这部片绝对适合,全片步调非常快,音效也不赖,不会让你打瞌睡。
但如果你会思考剧情合理性、连贯性、想传递的信息、或者它的道德观等等,那还是别去看吧。我相信这部片的反应大概会很两极化,有人爱死,有人恨死,我属于后者。
本片剧情有两个探讨方向,一是关于个人的:找寻自己真正擅长、注定要做的事情;另一则是正义的大哉问:人类是否有资格以正义之名杀害另一人。以这两个问题来看,《通缉令》野心不小,可惜最后都失败了。
主角卫斯理(詹姆斯·麦卡沃伊 饰演)是个不得志的「客户经理」,他没什么存款、住得跟狗窝一样、老爱道歉、偷腥的女友看不起他,每天上班就是等着被老板羞辱,每回被羞辱,卫斯理就觉得浑身不对劲,让他不得不靠抗焦虑药过活。
后来却发现那些「不对劲」并不是因为他有心理问题,而是因为拥有不凡的能力,使他非常适合做刺客,他也意外发现父亲是「刺客联盟」(The Fraternity)的一员,于是,卫斯理终于明白自己的天赋与天职。
在一阵打打杀杀之后,卫斯理更清楚自己拥有多少能力,在片尾,脱胎换骨(也就是变得很会杀人)的他,对着镜头很亢奋地教训观众:「What the fuck have you done lately?」
但是很奇怪,在片尾,刺客联盟已经瓦解了,原来那台会生产出「刺杀名单」的纺织机也已被毁了,所以我不知道最后一幕,卫斯理在那边自嗨什么?
他发现自己适合当刺客,可是要去杀谁呢?想杀谁就杀谁吗?我不知道卫斯理为何认为他明白自己是谁、要做什么了。如果是要成为正义使者,那我不懂他怎知道要杀哪些人;如果要成为超级坏蛋,又看不出他的动机是什么。
从上面这个问题就延伸到第二个剧情方向:人类是否有资格以正义之名杀害另一人。
「刺客联盟」的缘起,是一群织布者发现命运织坊(The Loom of Fate)所织出的布上面有密码,会显示哪些人是该死的,于是这些织布者组成联盟,成员按照名单杀人,他们的信念是「杀一人救千人」。
这种由人掌控的杀人组织,当然一定会出错。在电影后段,组织的大佬斯隆(摩根·弗里曼饰演)坦承,「刺客联盟」的每个成员,名字后来都曾出现在该死名单上,于是他为了保护大家,自行操控名单,结果「刺客联盟」就成为组织大佬的御用杀人工具。
这个主题不错,探讨的是「以正义之名杀人」的正当性,以及会否有人滥用权力,而所谓「杀一人救千人」的概念,也很类似另一个无解的大哉问:「如果时光倒流,你在德国小酒馆看见年轻的希特勒,因为知道他后来会屠杀犹太人,所以是否该在当时杀了他,以拯救其他无辜生命?」
那样的问题乍看之下很容易回答,但仔细想想,若说「应该把希特勒宰了」,会引来更多问题,例如以后谁来决定哪些人该杀?哪种程度的罪孽该杀?是否每个人都有权做出这种决定?一旦将此合理化,这世界秩序还能存在吗?
电影中,「刺客联盟」成员的每一个名字,都出现在命运织坊的名单上,也映证了上述的问题,因为当那些成员扮演上帝,替别人决定生死,他们反倒成为恶人。何况,他们在杀「该杀之人」的时候,难免会造成其他无辜伤亡,例如电影里面那整辆火车的无辜人士,难道那些牺牲都是应该的吗?
但是经过了这段有意义的剧情,结尾我们却看到肾上腺素过量的男主角卫斯理,准备热情拥抱杀人事业。
我受不了的部分讲完了,后面提一下这部片不赖的地方。主要还是它的动作场面很不错,非常有节奏感,也与音乐搭配得很好,而且暴力血腥度很够,飞车追逐戏更是精彩,CGI做得很细心。
而且导演似乎很重视喷血的线条与美感,如果你很喜欢看子弹、血、门牙等等以慢动作乱飞乱喷,应该会觉得很开心,本片重点绝对是那些精心安排的画面,而不是剧情。
另外一大重点当然是安吉丽娜·朱莉,以及她的刺青与背面全裸。她非常适合这种角色,光是看那眼神就够震撼了,而且她也是调情挑逗的高手,在片中展露无疑。
男主角詹姆斯·麦卡沃伊第一次挑战动作英雄,跟他过去形象很不一样,整体演出很不错,虽然看起来个头小了点,但他真正把这角色的前后差异演了出来。
这部片的摄影手法让人想起《黑客帝国》,但是幸好詹姆斯·麦卡沃伊的演出并不像詹姆斯·麦卡沃伊一样面无表情。
最后,我知道电影绝对可以容纳「想象」,甚至可以包含极为不合理之处,但是这部片的「命运织布机」实在很无厘头,如果讲这段故事的人,不是演技超强的摩根·弗里曼,我大概早就笑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