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牌

同样演“精致利己主义者”,把童瑶和海清放在一起看,差别出来了?

2022-04-10 05:39:05 来源: 科技在遨游

热播剧《心居》快结束了,热议依旧不断。

一些观众说,这部剧放在都市伦理剧中称得上是“全员恶人”,,是几乎没有一个是讨喜的。剧中的一个连续角色。

一些观众还说剧中的人物是无论是冯晓琴还是顾清俞,无论是展翔还是施源都像自己身边人的缩影,一个个都那么真实。

这个剧本被皮哥不止一次地演绎过。在“最讨厌”角色的排名中,的两个女主角,童瑶顾清俞和海清冯晓琴,喜欢提前做两个。

毫无疑问,无论是每天买菜做饭的外地媳妇冯晓琴,还是上海本地的顾清俞和两人都有人性里最明显的一类缺点,那就是“自私”。,

用一个时髦的词来解释,姐俩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今天,同为剧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皮哥不妨为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角色,看看海清和童瑶是如何处理各自有哪些高明之处看看两个角色这种另类的“生活智慧”,到底又有那些差别。这两个角色的

真正看懂这些说不定能帮你辨别生活中,一些人一些事的“真面目”——

一、海清饰演的冯晓琴

每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目的都是为自己攫取利益,但侧重点却不尽相同。

作为一个没有什么教育和能力的冯晓琴,海清用了十分扎眼的方式来表现其自私的特质。,人,从外地来到上海打拼,他的理想是让全家人从上海

详细来说,在剧中有三点表现十分抢镜。

第一点,精明且算计,善用“道德绑架”。

冯晓琴“算计型”的个性在该剧一开始就表现出来了。

在开场的杂货店购物场景中,冯晓琴在食品市场走来走去,要么在离开前拿走供应商的洋葱,要么将十块食物切成八块。

为什么皮哥说海清在表现冯晓琴的自私时侧重“利己”?因为她从不爱惜羽毛。

只要她利用这一点,这就足够了

于外界怎么说她,外人怎么看她,她很大程度上是不在乎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借钱买房子这件事上。

冯晓琴丝毫没有掩盖自己想要买房的欲望,并且将算盘打到了极致。

她先给嘴笨的老公安排“演讲稿”,让他背下来,趁着跟姐姐过生日借钱。

再给姐姐准备一套生日祝词和礼物,只不过这次弄巧成拙,她自作聪明地给围巾上贴了一个奢侈品牌的标,适得其反。

最后的大招,也是她心里的PlanB,是一旦借不到姐姐的钱,那就借老公公的养老钱,“反正以后你这些钱有些还是要给顾磊的”

在她这里,丈夫顾磊成了彻头彻尾的“提线木偶”,让怎么办就得怎么办,不能说一个不字。

甚至逼迫丈夫下狠招,如果公公、姐姐还是不肯借钱,丈夫就得跟着自己回老家,“桥归桥路归路,老死不相往来”

为了买房,连丈夫一家的骨肉亲情都可以拿来当作牺牲的筹码,冯晓琴的心不可谓不绝。

我们再说说这起“买房风波”里的核心问题,钱。

在上海要买一套房子,成本是很高的。

大家如果知道冯晓琴打算买房时手中的积蓄,估计会吓一跳。

要买一套两百多万的房子,她手里仅仅有三万块,就连交定金都差点。

可她一开口就要借100万,前后金额的巨大对比,也反映出冯晓琴“工于心计”的自私特质。

用别人的钱,买自己的房,而且看她老公顾磊挣钱的样子,这钱大概率是不会还的。

这也是她跟顾清俞矛盾的根源。

与其说是借,不如说是要,再说重一点,几乎就是“道德绑架式”的明抢了。

第二点,从不掩饰自己的目的,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

比起顾清俞,冯晓琴并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也不善于包装自己,她是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

在连哄带骗地拿到了老公公的养老金后,因为装修又没钱,她依旧没有放过自己的大姑姐顾清俞,这死缠烂打的气质,不说她“自私”都说不过去。

冯晓琴对顾家的贡献很多,八年时间,照顾顾家一大家子人,有老有小,她的付出也的确很多。

但做得多,冯晓琴说得更多,而且她从不掩饰自己的目的,为达目的什么都说。

向大姑姐借钱的时候,顾清俞以自己要买房搪塞了过去

但冯晓琴很了解上海的购房政策,直接堵顾清俞的后路,言外之意就是,你没有买房资格,还是借给我。

之后,还不忘用“国家政策”来警告大姑姐,直接让顾清俞吃瘪。

因为想劝冯晓琴不要买房,老公公请来了七大姑八大姨劝说,没想到冯晓琴对着亲戚直接开火。

冯晓琴就是这样,她从不掩饰自己的目的,也从不掩饰自己为了达成目的想要用到的手段。

无论是大吵大闹还是泼妇骂街,只要目的达成,便宜占到,她是可以随时低头认错的,因为不认错,她的利益又会遭受损失。

第三点,表面会吃小亏,但绝不吃大亏。

要让冯晓琴这样的女人吃亏是不可能的,她可能表面上会吃一些小亏,但绝不会吃大亏。

老公顾磊死后,冯晓琴做了两件堪称“惨烈”的事。

第一件,是指责大姑姐顾清俞,在娘胎里就“夺走了”顾磊的好运,还夺走了他的阳寿。

为了推脱自己的责任,减轻自己老公因与自己争执而意外死去的负罪感,她不惜搬出这套迷信的“玄学”指责顾清俞,多少有点无所不用其极的意思。

这话给顾清俞也造成了不少压力。

第二件事,就是把顾家多年的老邻居告上了法院。

冯晓琴这么做目的也很清楚,顾家一家人都指责是她害死了顾磊,她需要官方,需要权威为自己正名:顾磊死亡的主要责任并不在她。

最后,法院判处冯晓琴胜诉,邻居赔偿一块钱并道歉但好心的邻居拿来了一叠钱,一向嗜钱如命的冯晓琴竟然没收。

因为她很清楚,一旦闹得太僵,自己就要被赶出去。

网络热词说得好,“一顿饱和顿顿饱”,冯晓琴还是拎得清的。

整部剧里,冯晓琴几乎就活在对别人的“利用”中,她能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来为自己服务。

最初找一个要长相没长相,要才华没才华的顾磊(原著中还是个跛子),就是为了他的上海户口。

逼儿子好好学习,逼老公考会计证,也是为了自己以后的幸福生活。

至于买房子,更是为了实现她“把全家接过来,让全家都成为上海人”的现实理想。

为什么她只逼别人,不逼自己?因为她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是什么样,也知道凭自己要在上海立足,是有多难。

当然,在实施手段的过程中,她是不会在意别人看法的,最终目的达成即可

其实当冯晓琴决定将私生子冯大年变成自己“弟弟”而骗婚顾磊那一刻起,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身份就已经确定了。

只不过,在“精致”和“利己”两个特质上,冯晓琴更偏向于后者。这和她学历不高,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关。

二、童瑶饰演的顾清俞

顾清俞符合所有“精致利己者”的个人特质。

她高智商,名牌大学毕业,有颜值有身材,事业成功,有钱有闲,还不缺乏追求者。

但往往是这样的人在利用手段达成自己目的时,“隐匿性”特别强。

因为很多人只能看到这类人“女强人”、“精英分子”、“上层人士”的标签和表面却看不到背后的用心。

顾清俞精致的利己也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被迫害妄想症”式的精明,善于把别人预设在自己的对立面。

顾清俞的这个特点,清楚明白地表现在她和弟媳冯晓琴的关系中。

顾清俞是极其敏感的,她天生有着精英人士的趋利避害之心,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和上帝视角上,别人永远怀着防备和揣测之心并将别人,先入为主地预设在自己的对立面。

这类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享受掌控的快感,顾清俞就过分地掺和在自己弟弟的婚姻生活中,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分析”自己弟媳冯晓琴的动机。

大家注意顾清俞说冯晓琴的言辞,人家生活得好好的,她要用“万一”这种假设去挑拨。

买房的事情有了进展,她又祭出了自己话里有话的“到时候”,离间弟弟的夫妻关系。

联想到冯茜茜住在顾家,她又做出了一个假设的“将来”,给弟弟和弟媳的猜忌封死了棺材板。

其实,顾清俞这种高知精致利己者更可怕,她说的事,都是没有发生,是自己假设的。用“如果”这种假设,添加一种坏的预设去劝说别人,是看起来很合理,但又是极其不负责任,而造成的后果,往往更为严重。

譬如:顾磊死亡的意外,就是因为冯晓琴听到了顾清俞自以为是的“分析”而后起了争执导致的。

她的自私,也间接导致了弟弟的死亡。

弟弟尸骨未寒,她再次“假设”弟媳告邻居是为了赔偿。

又在用“假设”撺掇父亲对付弟媳。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作为大姑姐的顾清俞,凭什么就觉得自己能处理好弟弟,调教好弟媳,并理顺他们的婚姻关系呢?

第二,拥有“隐蔽的表演性”与“伪君子”两种人格,控制欲强。

除了干涉弟弟夫妻生活外,顾清俞还过分插手家里的事,当然,她不会显露出自己掌控家庭的真正意图,而是打着“为家里好”的旗号。

家中的大小事,冯晓琴、顾士宏和顾磊,从未真正拿过主意,即便顾清俞在上班,在生病,她也会被自己老爸一个电话摇到家里来。

进了家门以后,又明目张胆地将冯晓琴当外人,他们三人聚起来开小会。

都是一家人,拖家带口都要大姑子做决定,这谁受得了?

正像冯晓琴形容顾清俞的一样,无论是伦理上,感情上还是道德上,顾清俞虽然喜欢对家里的事情指指点点,但从不拿出什么真正改变家庭生活条件的实质性支援。

比如钱,弟媳妇找她借钱,她虽然有上千万资产,但一百万就是不出。

这是可以理解的,她没有义务拿自己的资产满足弟媳的愿望,但她没有理由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弟媳居心的恶意揣测。

再比如赡养老人。按道理说,男女平等,赡养老人儿女都有责任。

她一个单子就几千万,自己一个人住着大房子,有多处房产,还准备买一套更豪华的,做饭干家务都雇的保姆,她的亲爸亲奶奶亲弟弟,却六口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

虽然是精英人士,有着高学历高认知,但骨子里,顾清俞依旧是虚伪的,因为这说明她默认“父母就应该男孩赡养”这样的传统规则。

至于老爸弟弟奶奶过得怎么样,交给一个“恶弟媳”会不会出问题,她是不去管的

她只享受掌控的快感,如果真为家人好,怕弟媳有歹心,她完全有能力将亲人接到自己身边生活,而不是光动动嘴皮子,在人家夫妻关系上大做文章。

整部剧中,精英人士顾清俞对顾家最大的贡献,不过是给弟弟找了一份吃不饱饿不死的会计工作,仅此而已。

不少人可能会反驳:顾清俞挣这么多钱是靠自己能力,钱是她自己的,凭什么要帮家里?

既然没有帮的缘由,又为什么要过分插手家事呢?

顾清俞这种人的特质,表现在她行动和说话的方方面面,比如谈及冯晓琴的时候,表面上是夸赞,实质上是数落,说了一堆,最后一句数落才是真心话。

这种拥有隐蔽表演性的人在现实生活里很吃香,经常被夸赞“情商高”,但往往喜欢背后捅刀子的,也是这种人。

因为他们看上去是在夸你,实际上是在给你挖坑,等你往里跳。

第三,感情和求偶上,有“四不”策略。

顾清俞利己的精致,还反映在感情和求偶这件事上。

为了怀念自己14岁的初恋,她不惜让每个男朋友都穿白衬衫,戴黑框眼镜,对方做不到就直接一脚踹开。

对展翔和施源,顾清俞其实拎得很清楚。

她明知道展翔对于自己的心意,虽然话里话外透露出“我们不合适”的意思,但却从未真正拒绝过展翔,还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对方全部的好以及全部的照顾。

她可以心平气和地与展翔一起吃饭、爬山、遛弯、修脚,一起做情侣可以做任何事,即便结婚了也照做不误。

但在施源出现后,她又狠狠伤害了展翔的心,主动去追求施源并与其当着展翔的面订婚亲吻。

对展翔,顾清俞保持着所有“渣男渣女”的共同做法,那就是:不承认,不否认,不拒绝,不负责。

但对施源,则可以展开十二分的攻势并闪电领证。

顾清俞之所以一直游走在展翔和施源之间,两者谁都不放弃,就是因为她明确地知道,这两人对自己情感世界的意义。

展翔是她的柴米油盐,是现实生活。

这个人有经济基础,有充裕的物质条件,有广泛的人脉和社会资源,吃吃饭喝喝酒,一起听听音乐会,他很在行;接机,张罗喜事和丧事,搬家,照顾人,他又很“实用”。

施源是她的白月光,是诗和远方。

对她来说,施源是一种情感的理想状态,是她的情感世界和心灵慰藉,是她对自己多年前缺憾的弥补。

事实证明,顾清俞跟施源在一起,只不过是为了圆一下自己少年时那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少女之梦。

落在柴米油盐的实处,所谓14岁刻骨铭心的爱情,依旧脆弱到不堪一击。

顾清俞嫌弃展翔的世俗,却又从未离开过这种世俗。她也在乎施源的自尊,却从未真正帮他建立过自信。

不管伤害别人多深,只要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就是了,这就是顾清俞对待情感的态度。

其实这种态度,对顾清俞这种“精致利己者”来说,是一脉相承的,因为这贯穿了她的人格,深入到她的价值观之中,是她本就习惯的做事方式。

两相对比,我们会发现,同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海清的冯晓琴“利己”虽露骨市侩,但却真实直接不遮掩,摆在台面上,即便不喜欢也好提防。

童瑶的顾清俞情商却很高将自己的“利己”却藏得很深,颇有隐匿性无论对家人还是对情感,她总会将自己包装成完美的“白莲花”,可实际上,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所有人都是她满足自我需求的工具,亲人朋友均不例外。

如果生活中碰到这两种人,你更愿意与哪一种交朋友呢?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蜉蝣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