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

初登银幕的张艺谋演出了中国农民的悲壮

2022-04-20 16:53:11 来源: 黄瓜分享娱乐

《老井》(Old well,1986)

1986年,由

吴天明

执导,

西安电影制片厂

出品的《老井》正式公映,影片对很多观众来说最大的印象可能是张艺谋,这位未来的国师在其中奉献了自己的银幕表演处子秀。

令人意想不到,张艺谋创下了惊人成绩,他不仅拿下金鸡奖、百花奖的双料影帝,甚至一举夺得国际A类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影帝宝座,可以说是在表演上出道即巅峰。

《老井》之后第二年,张艺谋就拍出《红高粱》

《老井》的故事非常简单,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清楚: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以及一代又一代人的牺牲奉献,老井村民们最终在孙旺泉这一代人身上,完成了打井出水的伟业。

如果说周里京在《人生》中完美诠释了高加林这种逃离黄土的理想化青年,那么张艺谋则用自己纯朴的演技塑造了一位饱含民族精神的坚韧农民,

孙旺泉

《老井》中初次登场的孙旺泉

吴天明导演在创作阐述中讲到:“虚假是国产影片表演的顽症,喊叫了几十年,虽然有很大长进,但阴影犹存。表演贵在一个真,一个准,一个细,即真实、准确、细腻。

表演要求演员首先要深刻地理解人物,理解生活,这就必须得从生活体验做起。

我们都知道“国师”张艺谋在调教演员的能力上可是一绝,很大程度来自他对演员的领悟。但在当年,张艺谋只是一个摄影师,刚刚从北京电影学院的摄影系毕业。作为一个从来没有专业学习过表演的学生,让他在接受到吴天明的重任之时,感受到很大压力。

《黄土地》片场,张艺谋与陈凯歌

根据访谈录记载,《老井》的拍摄团队在太行山里生活了两个半月,吃住都在农民家里,每天都要挑水,那么张艺谋也每天从山上背三趟石板,和其他所有演员一样,同农民一起上山劳动,体验真实的农民生活。

张艺谋饰演孙旺泉,他的真实朴素,或者说毫无做作的表现,就是来源于他体验生活时的刻苦精神,两者无法完全分开。

回到具体塑造孙旺泉的基础上,张艺谋本身就与原角色有着一种相近的气质,尤其是那种倔劲。

影片当中有一幕是挑水的戏,张艺谋饰演的孙旺泉在山顶上呐喊,那种动作、表情、声音是完全与之前的程式化表演不一样的,没有职业演员会像他那样表演,因为这根本不好看。

其实孙旺泉作为一个穷山沟里的农民,他才不会做什么

形体的控制

,形体控制这样一个专业词汇,如果你教给一个演农民的演员,他能演出真实吗?吴天明导演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点。

那么,要演好孙旺泉,张艺谋就必须首先要像一个太行山区的农民,而且是带有真实性格特征的农民,他必须要懂得孙旺泉应该作为什么样的人物而存在。

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悲剧性人物。

他的内心里面,有一种祖辈传下来的历史责任感,要让村里这片干旱的土地打出来水。

同时在感情方面,他又深爱着赵巧英,后者作为受现代文明熏陶成长起来的人,与孙旺泉有着本质的不同,两人的情感注定受到隔阂。

这种责任感和个人感的矛盾冲突,是塑造好孙旺泉的最大难点,张艺谋必须要展现出他心里痛苦和扭曲,以及现实的压力和性格的软弱。

孙旺泉娶了寡妇后,与巧英之间开始有着隔阂

吴天明上一部电影《人生》,在塑造高加林的时候,用了很多电影式的语言,比如直接让高加林的心境用旁白告知给观众。

到了《老井》这里则全然不同,更多的时候给予了很多孙旺泉的反应镜头,我们看到的是张艺谋脸上的褶皱、神情。

震惊

惆怅

同时,孙旺泉有着一个最朴素的农民的情感,比如说他看到自己的夫人伤心,仍然会本能地拥抱,但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孙旺泉是不情愿的。

很多时候,他没有将自己内心的纠结情绪展露在表情之上,往往是一种惆怅的神情,隐忍之中展示着这种小人物的牺牲。

从最终的效果来看,张艺谋的脸上是如此的纯真且质朴,他的表演已经不再是一个演字了,而是一种真正的体会,那种真实、准确和细腻之感是完全从他的角色身上展示出来的。

观众不用再去关注角色身上的表演性质,而是进一步思考这个人物本身所带有的中国农民的一种精神寄托。

我们常说

“民以食为天”

这样的老话,解放以后就流露着一种见解:扎根农村干革命便是好的,渴望离开土地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新的天地,被认为是一种背叛行为。

后者是我们之前讨论吴天明的《人生》,通过路遥原著小说中的高加林这样一个角色去展示出来的。

《人生》(吴天明执导,1984年公映)

那么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进行的改革,从那个时代一直到现在的农村现代化的时代,难道非像孙旺泉一样,焊在这块土地上才对吗?

当然,孙旺泉的坚守与赵巧英的走,同样无可指责。

更深一步,我们看到的是孙旺泉代表的农民们在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集体至上,个人价值作为一种牺牲,非常自然,甚至历来是被讴歌的存在。

真正留在这片土地上的,像孙旺泉这样的年轻人,其实并没有很多,反而仍然是那些坚守土地的老农。

《老井》里面恰好有那么一段,老支书劝孙旺泉打井,从那里数落自己“一件正经事没给咱村办成”,一心只想留给子孙们件产业,那便是“井”。

直至影片的最后,当那块刻着一代代农民们打井经历的碑文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这个传统媒介上存留的牺牲和情怀,经历了银幕上两个小时铺垫,直击观众的心灵。

冷冰冰的碑文,记录了老井村民几百年的牺牲

在生存的视角上看,农民需要思考天人关系,找寻其中的平衡点,确保生存。打井取水便是最传统且质朴的一项事,它甚至可以作为西北地域农民的主旋律。

而在宏观的视野上看,从家国层面上,我想感叹一句,

中国农民真的牺牲得太多太多,他们永远是悲壮的存在,就像孙旺泉的命运一样,在无法评估的牺牲中创造奇迹。

老井村民的群像

那一年,吴天明让毫无经验的张艺谋去饰演孙旺泉,在现在来看是最明智的选择,初登银幕的“国师”成功演绎了这样一个承载着中国农民精神命脉的角色。

我们如今去赞叹张艺谋的表演,回顾那个时代的艺术作品,其实也是在怀念那样一个愿意创作真实的年代,

那时的表演不是虚情假意的演绎,而是一种真情流露的再现。

作为一个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能够跟随剧组在太行山上生活,能够真正地去体验农民的生活,即便他之前都已经体会过了劳动工人的过程。

那现在呢?我们还有非常多的农村题材影视作品,

当中的主演有多少是真切体会过农民生活,并且出身自农民的呢?

多么坚毅的眼神

现实主义题材需要从现实中来才能保持真实性,而演员作为其中的一环,如果连吴天明导演口中的体验生活都做不到,肯定也得不到广大农民群体的认可,更别说演出中国农民的精气神,道出他们身上的悲壮了。

【延伸阅读】

高加林的“人生”是理想主义青年的困境

银幕上的《红高粱》已无法再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