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牌

舍不得流量,他永远翻不了身

2022-04-29 21:26:04 来源: 正点观影

改编自马伯庸长篇小说的古装剧《风起陇西》,集齐了半个娱乐圈的顶尖阵容。

路阳导演,陈坤、白宇双男主出演。董子健、聂远、俞灏明、郭京飞、李光洁等一众大咖作配。

和马伯庸上一部改编作品《风起洛阳》一样,《风起陇西》也是“实力派+流量”捆绑搭配的模式。

陈坤撑演技,白宇带流量,还有一个不愁话题的女主角杨颖。

这会是实力派云集的“国剧良心”还是流量转型的“玩票之作”?它会是下一个爆款吗?

风起陇西

《风起陇西》的故事,始于我们熟知的“马谡失街亭”,街亭之失直接导致蜀军的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历史上,此次战败主要是由于马谡战略失误。

而《风起陇西》赋予这个故事全新的“隐情”。

街亭之战前,诸葛亮收到“假情报”,做出了错误的军事部署导致战败。

由“假情报”引出剧情的主线:蜀国的情报机构“司闻曹”和魏国的情报机构“间军司”之间的斗争。

这不是历史正剧,而是一出三国版谍战剧。

“假情报”由一个代号白帝的蜀国间谍发回,白帝的真名叫陈恭 (陈坤 饰),潜伏敌国多年,是魏国天水郡的主簿,深受郡守的信赖。

街亭之战后,陈恭引起了魏国情报机构的怀疑,受到调查。

此时,他通过和郡守的私交,打探到是一个代号“烛龙”的魏国间谍替换了他送给诸葛亮的情报。

而蜀国方面认为情报被替换的可能性很小,认定是白帝叛变,他们派出另一间谍,陈恭的昔日好友荀诩(白宇 饰)去魏国打探情况,杀人灭口。

上司给荀诩服下毒药,要求他在三个月后完成任务回国服解药,换句话说,荀诩如果不杀陈恭,自己就得死。

陈恭腹背受敌,荀诩左右为难,要化解危机,只能联手查案,找出谁是“烛龙”,并把情报发回蜀国。

在魏国情报机构的眼皮子底下查案,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会丢掉小命。

或许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已中了敌人的奸计,别忘了,“烛龙”的存在是郡守“透露”给陈恭的,而郡守并没有他表面上那么信任陈恭。

查案的过程,伴随着人心的博弈。

陈恭和荀诩过去确实是真朋友,是亲戚 (陈恭是荀诩的表妹夫),但分离几年,人心易变,如今身处异国,一个在明一个在暗,表面分属于不同阵营,谁忠谁奸?各自所言又有几分真假?他们现在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一切都要打个问号。

相当于一出古装谍战版《无间道》。

《风起陇西》和路阳的《绣春刀》系列异曲同工,也是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呈现小人物的命运。

这个故事里有信仰的力量,也有反叛的精神。

海报上写:“谁人手中子,扮作弈棋人”。

乱世中的间谍本是庙堂之争的棋子,是十足的小人物、工具人,为什么最后变成能够影响大局的“弈棋人”?

因为这盘棋的每一步,都是人性的挣扎和选择。

而真正的勇士心中有坚守,纵有百般难处也不会屈服于命运。

陈恭一边忠于一个早已不信任他的国家,一边在敌人的包围下小心翼翼地自保,他是一个孤勇者的形象。

荀诩的角色和白宇在《沉默里的真相》里饰演的江阳很像,是一个相对纯粹的人,正义、热血、无畏,是真相的探索者,真理的追求者。

他对陈恭说:“我当然不想死,但真相更重要”。

人们常说,大时代,小人物。

却是先有了这样的小人物,才有了宏大的历史。

除了两个主角,剧中的小配角也很丰满。

情报传递环节涉及众多身份隐秘的间谍,有忠义之士受到怀疑后不堪名节受辱,以死自证清白。

有蜀兵为了及时给白帝报信,放弃生机,留下来和魏军厮杀,以身殉国。

死前最后一件事,是脱下之前为了混进魏国穿戴的“贼兵衣冠”。

只有心中有信仰之人才能做出这种牺牲。

好的故事离不开优秀的镜头语言,路阳把《风起陇西》拍出了“电影感”。

高雅古朴的色调,厚重冷冽的气质,画面含蓄克制,注重留白。

审美高级。

叙事一点也不闷。

剧情刺激,节奏紧凑,敌我双方你追我赶,碟中谍,计中计,非常精彩。

就连马伯庸本人也在微博上夸赞这部剧拍出了他心中那种“肃杀、压迫而略带忧郁的谍战气质”。

可惜,如今浮躁的市场环境,对“肃杀、压迫、忧郁”这类标签并不友好,阳春白雪往往和流量背道而驰,《风起陇西》对观众缺乏基本的信心。

为了兼顾质量和流量,打入下沉市场,它一边打造厚重,一边消解厚重,自降观剧门槛。

剧中穿插了大量“现代化”的台词,刻意平易近人,卖弄俏皮,显得不伦不类。

如果不看画面,可能会以为是民国谍战或者现代刑侦剧。

还有大量“为了搞笑而搞笑”的幽默。

常远的戏路本来就和这部剧的严肃气质不合。

他还刻意保留了喜剧的演法,浑身透着抖机灵的劲。

或许导演想保留演员的“个人特色”和“记忆点”,但这并不利于塑造角色、让观众入戏。

演员表虽然大咖云集,也是“面子大于里子”,选的都是有知名度的老演员,知名度大于角色适配度。

所以出现了其实不适合诸葛亮的李光洁版诸葛亮。

其实不适合杨仪的俞灏明版杨仪。

其实不适合郭刚的董子健版郭刚。

甚至是其实不适合荀诩的白宇。

不可否认白宇 有演技,但他的演法过于“现代”,不太适合古装剧,片方选择他显然有流量方面的考虑。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质量流量都想要就会造成“割裂感”, 《风起陇西》就是这样一部有点“割裂”的好剧。

这种“贪心”也能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大制作里,明星很多,却没有几个真正的“演员”。

而像《大王明朝1566》那样,每个角色都如此鲜活贴切的经典,15年过去了,至今也没有古装剧能够复制。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码加入官方影迷群

与更多热爱电影的人相遇

还有各种福利不定时掉落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