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

娱乐圈的京圈、港圈、沪圈、西北圈,哪一个最厉害?

2022-04-30 06:10:09 来源: 小巷故事馆

娱乐圈流行圈子这一说法,什么京圈、港圈、沪圈、西北圈。

每个圈子都聚集了一大批大佬,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资本撑起了中国影视,尤其是京圈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

在王朔、马未都、高晓松等人的嘴遁下,部队大院成了中国文艺的天堂,他们与民同乐,为民请命,针砭时事。

他们时常回忆他们的青春,在清华校园内弹吉他被美丽女生爱慕,在大院门口给修自行车的三万块被小老百姓感激。

这些二代们借助特权,年轻时天不怕地不怕,尽情书生意气。

我们看他们在《血色浪漫》里的热血,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文艺。

他们疯狂完了,到了年纪可以继承家业或进入体制,反过头来还在劝慰我们普通人再不疯狂就老了,试图再次引领普通人谴责体制,成为我们的精神领袖。

这是那些所谓京圈的嘴脸,他们得利于巨变,身居高位或腰缠万贯,可是他们骨子里还是扛旗反旗的本性。

京圈的这些知识分子有文化吗?

有,他们最厉害的文化就是耍嘴皮子,在书中、影视中、节目中将妙语连珠玩到了极致。

他们动不动就语出惊人,说一些寻常人闻所未闻的事情,什么大早上推开门,左边出来一个开国大将sayhellow,右边出来一个国家院士说你好。

他们摸透了宣传套路,利用信息差将民众哄的一愣一愣的,顺带将自己捧到了至高无声的地位,也把提笼遛鸟的游手好闲奉为高雅的风趣。

可他们真的撑起了中国影视的一片天吗?

当然没有,充其量就是中国影视版图中比较出彩的一部分。

他们讲的都是那个年代的故事,把自己的经历嚼碎了揉烂了撒上各异的调料调成不同口味但核心为“涩”的菜肴。

他们的做法是按照记忆中的样子去临摹,随着记忆被一点点用尽,天马行空的想法便没有了奇幻的支撑,留下的只有空的皮囊和毫无趣味的灵魂。

这也是现今京圈的片子不再受欢迎,冯小刚《北辙南辕》中的大飒蜜被人讨厌的主因,一个老掉牙的故事讲了数遍还要讲。

当初的京圈有很多故事,因为普通民众没有他们那样的生活经历。

跟着王朔屁股后面捡西瓜的冯小刚曾说,哥儿几个打一宿麻将,把吹牛皮的话儿一整理,俩电视剧仨儿电影就出来了。

以王朔为中心的京圈就这样拍了很多影视剧,如《顽主》、《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甲方乙方》、《一声叹息》等。

这些电影无一例外充满了浓重的京片子口味,剧情也是不停地批评、揭露,彰显自己的特立独行,以“震惊”吸引了一大波拥趸。

这些电影并没有让中国影视繁荣,走向国际,甚至到了南方都会有些水土不服。

可是他们却凭借强大的水军和营销把一切功劳归功于自己,就像将冯小刚捧成跟张艺谋一个地位的导演一样。

其实,真正令中国影视不断发展,繁花似锦的是西影厂和港资。

建国后,中国组建了许多电影厂以丰富民众文化领域的生活,同时也诞生了第三代导演。

第三代导演的领军人物是谢晋,他后期最重要的作品《鸦片战争》,背后的资本是香港嘉禾。

第四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黄健中、滕文骥、吴天明都来自西影厂,几乎占据了第四代导演的半壁江山。

谢飞的《香魂女》、《本命年》分别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银熊奖;滕文骥的《棋王》入围威尼斯电影节。

吴天明的《老井》将张艺谋捧成中国第一个A类电影节影帝,《变脸》又让自己成为A类电影节最佳导演。

到了第五代导演,成了西影厂的一枝独秀。

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黄建新、李少红、孙周,凡是有点名气的第五代导演基本都来自西影厂。

他们用自己的作品让西影厂获得了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金熊奖、金棕榈奖,以及四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张艺谋的《红高粱》获得了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成为第一部获得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语电影。

之后的《秀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两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获得戛纳金棕榈奖。

这些电影背后的制作方是西影厂、银都机构、汤臣,所以完全可以说是西影厂和港资让华语电影蜚声国际。

即使到了90年代,西影厂已经开始逐渐没落,仍然有不少佳片。

如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还有宁浩、贾樟柯、陆川、李杨等第六代导演都是从西影厂起步。

而且西影厂更是引领了西部武侠片的风潮,以西北地区为故事背景展开的电影成为可以与香港武侠片抗衡的武侠电影类型。

若提到剧作家与编剧基本就是西影厂的天下。

剧作家有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莫言、余华,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

编剧有芦苇(《霸王别姬》、《活着》的编剧)、刘恒(《菊豆》、《金陵十三钗》的编剧)、杨争光(《双旗镇刀客》编剧)。

至于港资,他们也促进了华语电影的全面开花。

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邪不压正》全部都有港资的影子。

王家卫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的《春光乍泄》,以及《花样年华》、《重庆森林》是纯粹的港资,也是世界影史的经典。

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更是港资与西影厂的一次深度合作。

豆瓣电影TOP250中有43部华语电影入围,没有一部来自所谓的京圈。

除了《我不是药神》(徐峥、宁浩的欢喜圈)、《大闹天宫》(上美厂)、《饮食男女》(台资);

《一一》(台资)、《天书奇谭》(上美厂)、《哪吒闹海》(上美厂)、《喜宴》(台资);

《心迷宫》、《可可西里》(华谊)、《大佛普拉斯》(台资)、《二十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台资);

《茶馆》(北影厂)、《驴得水》(开心麻花)、《鬼子来了》(华谊)之外,其余电影皆来自港资和西影厂。

它们分别是《霸王别姬》、《无间道》、《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活着》、《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让子弹飞》、《春光乍泄》、《喜剧之王》、《功夫》、《唐伯虎点秋香》、《重庆森林》、《阳光灿烂的日子》;

《倩女幽魂》、《甜蜜蜜》、《东成西就》、《英雄本色》、《花样年华》、《纵横四海》、《岁月神偷》、《东邪西毒》;

《九品芝麻官》、《疯狂的石头》、《色戒》、《青蛇》、《新龙门客栈》、《无间道2》、《阿飞正传》、《背靠背,脸对脸》。

所以京圈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曾经撑起了中国的文艺创作,不论是影视剧还是小说剧本,他们从来没有达到过顶级,也没有成为半边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