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6 15:40:28 来源: 腾讯网
综艺里不是“主角”的嘉宾,也没那么好当了。
(相关资料图)
《脱口秀大会》刚播了三期,火的除了那支神秘的概念股,还有周迅和那英两位新晋领笑员在节目中的表现。如果黑红也算红,那两位参加节目的热度KPI应该已经达标,“那英 周迅”“脱口秀领笑员”等关键词,从微博到今日头条,都挂在了高位热搜上。
如果说去年Angelababy在恋综当观察室嘉宾被骂,原因中还有业务水平带来的糟糕路人缘,那么,今年周迅在《脱口秀大会5》当领笑员引起规模如此之大的恶评,似乎就更难以单纯的“观众缘”来解释:那可是被观众认为一辈子都有灵气的“周公子”,去年“下凡”来演《小敏家》,挑剔的芒果精都要给她加封“芒太后”。
诚然,周迅和那英只担任了头两期节目的领笑员,在《脱口秀大会》的恶评,不足以导致两人的观众口碑走向滑铁卢。
但声势浩大的负面舆论,对综艺行业选择嘉宾,和艺人的形象打造与呈现,都无疑是一记警钟。
更深一层讲,是观众对于明星的期待改变了:尤其是,在《脱口秀大会》这样一个与生活紧密相关,选拔通道也仍旧具备着草根性的“极致”舞台上,非专业因素的加入,更能激起与舞台共情后的观众的愤怒。
甚至,在接二连三的负面信息面前,“不食人间烟火”不再是一个正面、中性的标签,明星的“原罪”,变得前所未有。
“不食人间烟火”的领笑员
问号和“这都不拍”,是这一季《脱口秀大会》前两期节目里,弹幕上最经常出现的观众评论。
观众对两位领笑员的不满,主要体现在“听不懂段子”、拍灯随意和点评没有营养。
那英直接拍了大张伟的灯,周迅忘记给小鹿拍灯导致拉宏淘汰小鹿,甚至后期她点名要复活的几位选手,都是当时她没有拍灯的。南瓜讲跑腿平台应该给个“金头盔”奖励,那英在点评环节让他明年带着金头盔再来,李诞和大张伟都没接茬。颜怡颜悦从女装口袋暗指到女性困境,镜头切到两位女明星的脸上,都是表情淡淡,看上去没有受到触动,反而在“去看国外的老头”等情感话题上笑得前仰后合。
《脱口秀大会5》为什么要请周迅和那英?一个行业内较为公认的思路是,从综艺的赞助角度考虑,国民度高的大咖艺人能够收获品牌方的认可。在选手几乎都是素人的情况下,周迅和那英的咖位和国民度,比较适合作为节目开篇的明星。
并且,从第三季开始,笑果就一直在尝试引入不同领域的明星艺人,来让节目的受众拓展到更广阔的圈层,这种尝试也确实带来了一些不错的效果。杨天真、罗永浩等人在领笑员位置上的精彩表现,现在也仍然是观众的谈资。
只是明星艺人的作用仍然是“一体两面”的,上一季《脱口秀大会》上,就出现了宁静、杨澜等效果“水土不服”,可以说已经埋下了隐患。这一季的周迅、那英,一定意义上是这种不满从延续到爆发。
综艺节目里站在第三视角、观察着嘉宾的角色,看似是个简单的岗位,实际上也要有一定的观点输出。Angelababy在恋综被骂,直接的原因就是“没有作用”;而领笑员的职责更进一步,上一季的宁静被质疑根本不看脱口秀,这一季的周迅对选手“上一季的段子”如数家珍,反而被观众认为“看了也没用”、甚至“缺啥强调啥”。
自媒体人“美亚在港村”在微博写道:“脱口秀不仅仅是好笑,它应该有一些技术门槛,也要有一些价值观与情感温度。领笑员不是带头笑,而是要把这些东西从笑中提取,回归到语言艺术的本质上去。”而周迅和那英在节目中,显然没有承担到“言之有物”进行点评的职责。
此外,对苦难的消解,是喜剧中重要的部分。台上的脱口秀演员把生活中心酸的小事摊开调侃,台下的观众会心一笑的同时,要能够品味到一点悲情的“回甘”。
徐志胜讲从小遭到的校园暴力,呼兰、庞博讲上海封控期间抢不到菜,唐香玉讲全日制女硕士才拥有了被埋进老家祖坟的资格,孟川在突围赛讲为了子女上学在上海落户太难,让爸爸去考公务员,甚至考虑去买凶宅……这些“笑话”的背后,都是人世间平凡的“艰难”事。但这些对“艰难事”的表达越是精彩,越是衬托出台下周迅和那英的木讷。
观众因此愤怒,一些生活的柴米油盐,对“养尊处优”的明星来说太过遥远,木讷越正常,讽刺就深刻。
周迅那英没有共情能力吗?也不见得。同样是综艺,周迅曾经在《奇遇人生》里为了阿尔兹海默症老人夫妇落下眼泪,当期节目的好评度也很高。不同的是,《奇遇人生》当中的周迅,是亲历故事当中的体验者,《脱口秀大会》里的周迅,成了坐在那里的评判者,舞台上与屏幕外的观众越近,“无动于衷的领笑员”就离观众越远。
被阻断的“草根上升通道”
在这周更新的第三期节目里,李诞大张伟原样不变,领笑员换成了张杰和杨超越。
新的两位领笑员倒是有一些巧合的共同点,比如都是选秀偶像出身,在成为明星之前,都是出身草根、在生活里摸爬滚打的普通人。杨超越出身农村,做过缝纫厂女工,张杰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没报艺术院校,大学的时候当过酒吧驻唱。
大的背景是,出身草根的明星已经越来越少,像赵丽颖那样从小角色演到85流量花的艺人,也越来越难见。
造星渠道的变迁,成为了一部分的原因。此前有一位演员告诉过我,在科班毕业的时候去大型经纪公司面试,公司直接提出不要没有任何名气积累的新人。
“选秀”曾经代表了一种从草根进阶的上升通道。比起走在路上突然被大导演和知名星探挑中这样颇具幸运色彩的传奇故事,它书写了一种更普遍的、更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一夜成名”神话。
而“超女快男”的时代远走之后,市场对选秀偶像标准的变化,导致选秀偶像被“规训”成了如今的模样。
无论是时代峰峻的养成系道路还是源自韩娱的练习生体系,唱跳偶像的预备役们都需要在初中、高中时期进入公司,进行艺人训练。
在大量KPOP练习生的自述里,他们每天的训练时长都在8小时以上,就算国内的部分公司尽量保证了艺人的学业进度,但也大大挤占了他们作为“普通人”度过青春的成长时光。一旦身份被“擢升”为艺人之后,他们的消费标准、生活方式,也会极速与按部就班的普罗大众拉开距离。
在这种模式下孵化而成的艺人,就算同样出身普通家庭,也缺少了重要的“社会实践”机会,自然很难成为让观众感到共情的明星。更何况普通人家很难把孩子的未来堵在虚无缥缈的“出道”上,选秀也逐渐成为了“富家子弟”们的游戏:2018年《偶像练习生》的出道团中,有不少人在节目之前就名牌加身,随便一件衣服的价格就能轻松破万。
“快男”穿着
所以,一位草根选秀走出的明星、与新时期选秀当中的“异类”一起成为领笑员,或许就是第三期的风评有了明显的提升的重要因素。
被忽略的一点是,“草根上升通道”这件事相关联的,不仅是领笑员位置的椅子,也有舞台上的话筒——一定意义上,这也是《脱口秀大会》的特殊与可贵。《脱口秀大会》的“可贵”是:在当下的娱乐圈体系里,虽然从节目里成名的脱口秀演员只能摸到娱乐圈的边角,但也是难得的“草根上升通道”。
笑果把“每个人都能讲5分钟脱口秀”作为slogan挂在嘴边时刻强调,是非常精彩、且值得琢磨的:一方面是为了推广脱口秀、拓宽节目的用户边界,一方面也为更下沉的普罗大众,提供了登台的机会。
所以,观众能在节目里看到本职工作是跑腿的南瓜、58岁退休了的黄大妈,赵晓卉在前两季爆红时的标签是“车间女工”,何广智在节目里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形象是来到大城市的“小人物”,观众开着玩笑说“既怕广智苦,又怕广智开路虎”,他在突围赛围绕“住了大房子之后”的精彩表达,本质上还是对“穷酸劲”的自我调侃。
大众对于这样的“生活”,是能够共情的。脱口秀演员们在台上讲着的笑话,就是他们生活片段里或无奈、或辛酸的小事。
讲述的来源是生活,讲述的结果是淘汰与否,淘汰与否,又指向着一种“火起来”的路径。
李诞在节目里将每年的《脱口秀大会》戏称为“脱口秀演员的高考”,但前两期“二分之一突围赛”的赛制要求,是全凭领笑员“拍灯”的成绩晋级或淘汰。
出身草根的脱口秀演员们站上舞台,但“高考”的裁决权却交给了脱离“草根”已久的明星,对于观众来说,自然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事情。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综艺嘉宾?
比起《脱口秀大会》,今年的两档高口碑的“黑马”综艺,在嘉宾的选择上更值得行业借鉴:《欢迎来到蘑菇屋》请回07快男,让他们在节目中的化学反应充分发酵之后,节目走红,豆瓣开分8.7分,之后的团综《快乐再出发》也以9.6的豆瓣评分,成为了近年来为数不多的超高分国综。
“再就业男团”收获的好评,实际上不是综艺制作的成功,而是集中于在他们对彼此足够熟悉,在节目中又没有架子、放得开。这种“没有架子”体现在对彼此的尖锐调侃制造出的综艺效果,也体现在生活的平实上。
豆瓣一条超过2000赞的热评写道:“真人秀节目终于出了一批‘真人’,特别是他们对待普通商家时,没有因为自己是明星,而‘不要脸’地要求打折还价,因为他们低潮过,更有同理心,知道大家生活也不容易。”
影视剧里的“不食人间烟火”是可以被允许的。在不少非现实主义题材的剧集里,它本身就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乌托邦,用来承载观众的憧憬和幻梦。
但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综艺,它的本质并不是“扮演”。在“真人秀”这个重要的品类中,“真”是排在顺序的第一位的——至少在表达的呈现上是的。
对于艺人和观众这段关系而言,综艺的本质是“自我”。艺人要在节目中展现出“真性情”,观众要从节目中嘉宾的表现,找出和“自己”的共鸣,从而形成进一步的情感连接。
在这种模式之下,综艺里的“不食人间烟火”,很容易与“高高在上”直接画上等号。艺人无法体会普通观众的生活,自然也很难收到观众的共情。而“接地气”人设恰好很难“扮演”,杨幂在《宝贝儿》里演一个生活困苦的清洁女工,把脸涂黑扮丑,却还是因为倒垃圾时把小拇指翘起的手势,被观众认为是“露馅”遭到批评。
而从近些年明星走红的模式来看,“网红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观众的“洛阳铲”更愿意挖掘的,也尽是些更接近生活的“小事儿”:“八月男友”王鹤棣演《流星花园》出道后还会去家里的炸串店帮忙;虞书欣还不火的时候,会自己制作出演角色的穿搭长微博。
而一些明星也很早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着重注意与观众的距离感的把控,赵露思、欧阳娜娜和鞠婧祎几大美妆ICON,在社交媒体上展现的都是易于观众模仿的妆容和穿搭……不论目的是否单纯,看到“落地”的重要性,即便是讨好,也并不令人厌倦。真正令人厌倦的,是“高高在上”的明星和被精密包装的“发广告机器”,反过来互换的,是不那么完美、不那么像大明星的“内娱活人”。
更不用说,大量的明星塌房新闻和与劳动不相匹配的天价片酬,每发生一次、都在侵蚀甚至摧毁网友对明星的信任和认可。在这次的风波中,就有不少网友直接用“两个208万”代指遭到恶评的两位领笑员。
这或许也是近年明星体验类节目屡屡“翻车”的原因。在《怎么办!脱口秀专场》里杨蒙恩曾经在台上讽刺过“让艺人体验普通人工作”的综艺,他将其比喻为“高贵的公主体验民间生活”,时间一到就架着“商务宝马南瓜车”回到了自己的五星级酒店。
《脱口秀大会》成了一面镜子,在这样一个需要极致表达、成为了为数不多的草根通道的节目当中,观众进一步对“高高在上”的明星摘下了滤镜。
一些幻想被打破,一些信任的重新建立也需要时间,在这个节点上,观众至少希望他们,能够听懂普通人的平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