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0 14:05:29 来源: 影探
2023年春节档(1月21日—1月27日)收官了。
据统计,春节档7天票房为67.58亿元,观影人次1.29亿,创同档期影史第二。
(资料图)
各家电影票房也逐一出炉:
《满江红》26.06亿,《流浪地球2》21.64亿,《熊出没·伴我“熊芯”》7.48亿;
《无名》4.93亿,《深海》3.59亿,《交换人生》2.9亿。
从票房走势来看,今年跟往常一样,《熊出没》依旧是检验爆款与否的唯一标准。
《满江红》《流浪地球2》瓜分大头,你追我赶。
倒数3部,拐子追驴,步步赶不上。
尤其是,曾被视为潜力黑马的《深海》,后继乏力。
评分从7.6跌至7.3,口碑中规中矩,陷入两极分化的泥沼。
单日票房在4000万-6000万徘徊,逆风翻盘的反击号角一直吹响。
单日票房呈下降趋势
「深海」
2023.1.22
备注:本文有剧透
特效绝美
《深海》的最大看点是,特效。
它自创的“粒子水墨”视觉特效,是整部电影最引以为豪的看家本事。
星汉灿烂的天际,五彩斑斓的洋流,翱翔天际的飞鱼,绚丽夺目的珊瑚潜艇…
一幕幕斑斓无比的镜头,仿佛打翻了调色盘。
观看它,就如同做了一场幻梦。
特效技术那么多,为什么偏偏研究粒子水墨?
一切来自田晓鹏导演的执念。
“创新是我整个导演生涯里头唯一追求的、最原始的、最大的动力。如果没有这一点,可能我就不会去做电影。”
在好莱坞三维动画、日本二维动画的影响下,中国动画若要突围,需要找到一个全新的创新空间。
“水墨是传统文化里留下的一个灵魂,要把中国底蕴和最核心的技术去做结合,把水墨三维化,它值得去变成一个向全世界推广的风格。”
于是,田晓鹏和团队决定闷头走到底。
让水墨画在三维世界逼真地动起来,不是一件易事。
首先,二维水墨画与三维动画天生就是一组矛盾。
关于水墨画,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过绘画六法论。
气韵,生动是也。
骨法,用笔是也。
应物,象形是也。
随类,赋彩是也。
经营,位置是也。
传移,模写是也。
简而言之。
水墨画重写意、轻写实,以形写神,用留白勾勒出无限意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董源潇湘图卷
三维动画,与之相反。
它主打写实,强调真实质感,化抽象为具体。
打破时间、空间、地点等局限,把复杂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动化。
其次,把二维水墨画与三维动画相结合,不只一家公司在攻克。
《新神榜:杨戬》里,水墨太极图就使用了粒子技术。
它制造一些不同层次的烟,摆放在空间的不同位置,进而营造一种多层次的感觉。
水墨太极图里的人物是飘散的,周围布置了大量的消散的粒子颗粒。
为了营造一种飘散美感,它总共使用了一亿三千多万颗粒子。
与水墨太极图不同,《深海》把水墨画赋予丰富色彩与自然流动感。
丙烯+色素+牛奶水、色素+牛奶、丙烯+水、丙烯+色素+洗洁精、丙烯+色素…《深海》团队尝试过不止百次的混合实验。
结果,不尽如人意。
虽然三维水墨的色彩满足要求,但水墨边缘,生硬呆板,缺少一份飘逸洒脱。
后来,团队重新回到水墨画的本体。
通过仔细观察临摹,发现水墨边缘有颗粒感。
于是,他们用数十亿粒子堆积水墨形态打磨水墨边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水墨画在三维世界灵动飘逸起来。
研发2年,制作7年,《深海》只为一场华彩的视觉盛宴。
田晓鹏导演不禁地感慨:
“我想做的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也是向自己现有的动画基础发起挑战。光是片头的绚丽画面,就做了有两年多。实验期间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虽然这七年很漫长,但这些基础的建设很值得。”
无奈的是,《深海》这场视觉盛宴,容易翻车。
原因有二:
第一,色彩太饱满,绚烂到刺眼,这与水墨留白风格大相径庭。
第二,观影感受依赖影院硬件,一旦放映条件达不到,效果打折扣。
我先后刷了两遍《深海》,一场在IMAX影厅,一场在普通影厅。
实话实说,这两场的观影体验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IMAX影厅,我能感受到粒子水墨的魅力,产生一种渴望冲进电影的冲动。
在普通厅,《深海》的特效与普通3D动画无异,没有一丝丝的浸入感。
因此,当主打视觉特效的《深海》突然瘸腿,就毫无优势。
这只能说成也萧,何败萧何了。
叙事短板
《深海》入围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
组委会评价如下:
“田晓鹏导演的《深海》,以其前所未见的视觉和极具野心的叙事,让我们感到震撼。”
“前所未见的视觉”,我深深同意。
“极具野心的叙事”,我保留质疑的权利。
平心而论,《深海》的叙事没惊喜。
它套用《雾气蒙蒙》《生死停留》《穆赫兰道》的叙事结构,用濒死、昏迷的幻觉填充一场梦境。
所以,当迷局揭晓的那一刻,愣是没有惊艳到我。
《穆赫兰道》
剧情铺垫太多,既寡淡无味,又看得累人。
深海大饭店是一个道具,饭店里的员工都是可有可无的工具人,海底冒险更像是拖延时长。
我还记得,在散场等候电梯时,身旁一位观众在吐槽:
“我出去抽半小时的烟,回来之后发现,剧情还能接得上。”
最后,关键情节没解释清楚,只能靠解读来填补。
譬如,海精灵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我们都知道,海精灵是参宿的心结。
第一次出现时,海精灵是由参宿妈妈的头发、眼睛幻化而成。
结果,看着看着,竟然发现海精灵还有另一幅面孔。
参宿在暴风雪梦境里发现,若隐若现的黑影不是妈妈,而是南河。
看到这里,我一脸黑人问号。
一会儿是妈妈,一会儿又是南河。
海精灵反转,也太随意了吧。
同理,丧气鬼也是一个谜。
我们知道,丧气鬼源自妈妈留下的红色卫衣。
参宿每天穿它来伪装自己、保护自己。
在深海梦境里,丧气鬼变成毒液般生命体,追着参宿不放。
那么,它到底是不是反派?
导演这样解释:
“它是恐惧,也是保护,不是真正的反派,只是想去拥抱星宿。”
按照这种解释,我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倘若丧气鬼不是反派,为啥当参宿与南河一起穿越深海之眼的时候,它发疯一样,把深海号毁个稀巴烂呢?
不尽如人意
上映后,《深海》口碑陷入两极分化的尴尬境地。
支持者为特效摇旗呐喊,反对者紧咬剧情短板不放。
更有甚者,一些极端评价把它批得一文不值。
“蹭抑郁症热度,将小女孩作为道具完成一场导演对于郁郁不得志的屌丝自我的救赎意淫,恶臭到无以复加。”
“画面审美疲劳,叙事稀烂,老套的剧情,女主要死自己死好吧!”
“抑郁症这个你不懂就别用这个题材,本人看过深海之后严重心理不适!我愿称最差国漫。”
据我看来,这些偏激言论,不过是人性之恶的狂欢罢了。
虽然《深海》不完美,但没有烂到一无是处。
如果要找出《深海》失败的原因。
私以为,最大失误就是选错档期,进军春节档。
当初因送审颠簸,它一再错过暑期档、国庆档。
再碰上公司现金流紧张,担心撑不到下个档期,它才赶鸭子上架。
没借《大圣归来》的热度乘胜追击,反而耗费7年制作一部冷门动画。
田晓鹏导演也深剖自己的过失。
他承认因为创作执念过深,导致电影投资太大,收不回成本(谣传13亿才能回本)。
他会对投资人负责,拍一部商业大片《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
《深海》这次国产动画的新尝试,或许会以回本无望告终。
对此,我很心疼同情《深海》的境遇。
另外,鄙人还有一点忧虑。
真担心国产动画重走老路,捡起封神榜、西游记等神话题材。
那时,审美疲劳、题材撞车、蹭热度,这种闹剧又快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