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 15:57:57 来源: 三孚山娱谱
文 /三孚山人
2月21日,一代名导楚原在港病逝,终年87岁。
众多明星导演悲痛悼念,各大主流报网发文追忆,影迷观众社交媒体发声,一时间他的离世引发娱乐热议。
王晶导演当日发文,回忆起与“契师傅”在邵氏片场的点滴旧事,真情实感再现那个在香港影视行业浮沉半个世界,以“导“”演”为业,以开化和育人为本的文化归递。
楚原何许人也,竟能获得如此关注与热议?
相信很多千禧一代早对楚原没有什么印象,就算是资深影迷对他过往也知之甚少,因为属于楚原的那个时代,早已随武侠黄金时代一同远去。
然而,对于这样一位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的老前辈,我们有必重返历史现场,同他一起勾钓属于他时代的影坛故事。
文艺青年从影
楚原,原名张宝坚,1934生于广州,其父是著名粤剧与电影演员张活游。
作为毕业于广州“八和会馆”粤剧班的明星,张活游与吴楚帆、张瑛、李清并称为香港粤语电影“四大小生”,亦是香港“华南电影工作者联谊会”的发起人之一。
楚原的青春与成长期,在抗战与内战背景下完成。
这一时期大批内地影人,从上海”孤岛”及沦陷区“南下”转港谋求发展,内地电影与广东当地流传的粤剧开始融合。
这些在历史夹缝中的离散群体,有的坚持创作国语片,有的则迎合市场开拍粤语片卖埠本地和南洋市场,这一期间诞生了诸如凤凰、新联、国泰、电懋等诸多电影公司。
张活游与吴楚帆、白燕成立的中联当时亦在其中,他们拍摄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宣传道德传统的粤片。近水楼台的关系,楚原经常进出片场,加之家中常有粤曲名伶、编剧、导演、演员出入,在家庭熏陶与父亲的影响下,他对粤剧电影的兴趣与日俱增。
1956年,年方冠弱的文艺青年——楚原开始进入电影行业,原本以为能像父亲一样,做一个玉树临风、英俊潇洒的演员,身高成为阻挡他“明星梦”的阻碍。
无奈之余,喜欢在文学上琢磨的他,在父亲的引荐之下,师从当时著名导演秦剑(曾在中联出任秘书一职),从编剧入行进入粤语和电影的世界。
这个时期,除了写剧本和拍戏外,楚原还结识了自己人生伴侣——南红。一个是当红粤剧演员,一个是文艺范儿十足的编剧,才子佳人拍拖9年后,一同步入婚姻殿堂。
如今,这段爱情长跑仍是香港影坛佳话。
1959年,楚原开始独立执导影片,首部影片便是由当红明星:谢贤、南红、嘉玲领衔的《湖畔草》。1960年,楚原执导,张活游、白燕、黎小田参演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成为他少年成名之作,但是名利并无双至。
受生活所迫,入行未几的楚原不得不应片商要求,拍摄商业味道极浓的侦探片与滑稽戏剧,最高时候一年可拍摄12部之多。短短几年间,楚原拍摄影片有四五十部之多,佳片与烂片齐飞,但也为其积累了宝贵的导演经验。
由于当时的粤语主要对象为草根妇孺阶层,多走家庭生活娱乐路线,且大都粗制滥造,随着港岛、南洋等地经济的发展,观影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一味粗制滥造的粤剧在60年代后期逐渐呈现颓势。
伴随着粤语残片的市场逐渐被邵氏的武侠蚕食,楚原的出走和转型似乎成了必然。
深受武侠之惠
如果说60年代是粤剧、生活片的天下,那么70年代则是功夫、武侠大杀四方的时代。
多年的拍片经验,使得楚原对于粤剧以及文艺影片驾轻就熟。而此时,邵氏武侠、功夫片已经成为剧院招揽观众的一支奇兵,武侠名导李翰祥出走邵氏,离港赴台后,张彻、胡金铨有了更多执导机会。
1967年,张彻导演的《独臂刀》票房大卖,后世也就有了“张百万”,数年之后,楚原卖埠票房过千万,“楚千万”与之并立。
张彻的功夫武侠片,很多作品都无甚足观,他的佳作以残暴激烈的动作,描绘自虐式的英雄世界。但他为武侠片创新了复杂的技巧——快速剪辑、手提摄影拍摄武打分镜,细心经营的画面与构图。
1966年的《大醉侠》和1967年的《龙门客栈》,作为胡金铨初始啼声的两部作品开创了新派武侠的格局,横扫东南亚各国票房。电影笼罩着浓重的历史氛围,讴歌明朝游侠的侠义之道,树立起香港电影罕见的英雄主义形象。
而从莺莺燕燕的粤语长片中抽身而出的楚原,也在不久后开启了自己的武侠江湖。
1970年,楚原在国泰公司编导他第一部国语武侠片《龙沐香》与阳刚武学和侠义情怀皆不相同,虽然画面唯美,但反响平平。
这一背景下,邵氏助力其开拍《七十二房客》,楚原娴熟的社会伦常,通过个人的、庶民的勾画,以及全明星阵容,打败了李小龙的功夫格斗,跻身当年票房前列。
楚原的武侠成就,依然没有发光与闪耀,直到古龙横空出世。
对于古龙小说,楚原并未完全照搬,而是加入自己的之前的导演风格与元素,比如《楚留香》就加入了《爱奴》的百合情节,不仅没有破坏故事原有格局意境,反更为悬疑奇情增添神来之笔。
现在来看,当时楚原已经用开始用类型片来解构古龙小说,《流星·蝴蝶·剑》可以看做是江湖政治片,《天涯明月刀》则是带有奇情意味的浪漫散文,《多情剑客无情剑》是爱情悲剧文艺片,《绝代双骄》更像是一部装箱古装的喜剧片。
整个70年代,楚原拍摄了20余部改编自古龙的武侠小说,获得巨大成功之余,更引导了香港武侠片的全新潮流。
其中秘诀,楚原也曾谈起过:用自己最擅长的文艺片手法拍摄,同时注重营造情调浪漫的氛围,擅长编排奇诡悬疑的细节,追求华丽精致的美术风格。
如果说张彻是功夫大侠,胡金铨则是人文儒侠,那么楚原就是古装奇侠。
甚至有影人评说:楚原是被低估的全能+潜能导演,武侠的成就仅仅是一方面,他的电影是香港影视历史上的宝贵遗产。
单单武侠这一方面面的成就,就已经足以让后世影人望其项背。
甘当绿叶护花
80年代,嘉禾、新艺城、寰宇电影公司崛起,时装片、警匪片、枪战片成为市场主流。成龙创立的功夫喜剧、徐克缔造的新武侠横空出世,功夫片与传统老派武侠逐渐失去市场。
1985年,古龙病逝、邵氏公司的日薄西山,武侠江湖已经成为“新浪潮”导演们的天下。此时的楚原已看清时代洪流的走向,逐渐有了隐退的准备。
进入90年代,楚原拍片速度开始放缓,1993年,在执导完一部不知名的《菩提有鬼》后,楚原结束了30多年的导演生涯,成为香港导演长卷中的一个历史剪影。
可能是少年之志仍在作祟,在电影封镜之后,楚原并没有虚度闲暇时光,反而进入TVB,从小角色和配角入手,开始了晚年的表演生涯。
喜欢看港剧的朋友们,肯定不会忘记《陀枪师姐》中“好好先生”、《壹号法庭》中的大法官、《金装四大才子》中的“京城六艺馆主”、以及《创世纪》中的“廉神”等老生形象。暮年的楚原对港片、TVB贡献良多,亦是很多无线电视演员的榜样。
楚原,执导入行,以演谢幕。
先后获得1985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男配角(提名)、1998年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专业精神奖)、2008年,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终身成就奖)。
从电影到电视,从幕后到台前,演艺生涯纵横多个维度。
作为伯乐,他发现了狄龙、姜大伟、尔冬升、冯淬帆等一大批优秀的香港演员;作为良师,亲自现场指导,亦师亦友传授电影艺术;作为友人,时刻引人向善,告诫提携后辈努力。
正是有楚原这样的一群影人的参与,才有了那些无法复制的娱人作品。那些饱含出色创意与匠心独具的技艺,那些或煽情纵乐、或吵闹愚昧,或血腥怪诞于一身“尽是癫狂,尽皆过火”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
而今,一代武侠大师的离世,来生,电影江湖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