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1 10:01:54 来源: 犀牛娱乐
犀牛娱乐原创
文|胖部 编辑|朴芳
这个春天,现实题材剧集突然迎来一个井喷期。
前有《人世间》在全网蹿红,成为爱奇艺迄今为止第三部站内热度破万的爆款;差不多同期还有《幸福二重奏》《盛装》等作品;进入三月,《相逢时节》《我们的婚姻》《婚姻的两种猜想》等作品继续承接热度。
对比同一时段排行靠前的作品,去年同期是《赘婿》《锦心似玉》《斗罗大陆》《上阳赋》,前年是《安家》《三生三世枕上书》《两世欢》,不难发现今年春季档现实题材扎堆并非排播常态,从中或许可以看到长视频目前的内容逻辑和排播策略。
但除了《人世间》成为这一阶段的绝对爆款,其他剧集虽然排名靠前,但在传播度和口碑上的表现还是受到了一些质疑。现实题材井喷的春季档,也为观察这一近几年的热门题材,提供了不错的视角。
婚姻破题,家庭、职场唱戏
春季现实题材主打复古风
春季档在长视频行业通常被视为淡季,不同于夏季或贺岁档有青少年市场加持,相对面向更多元化、更成熟的受众,所以更倾向于打口碑牌,比如爱奇艺去年的《赘婿》和今年的《人世间》分别实现了热度破万。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两年的春季档是以古装剧领衔,这些剧集普遍制作量级较高,且更能覆盖多领域人群。而且一些积压剧用来填充平台内容矩阵,也能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响,比如2020年春季的《锦衣之下》就打造了“积压剧神话”。
但今年春季,各平台集中上线了一批现实题材剧。
首先可以认为,这种排播变化源于古装剧的市场下滑,一方面是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高投入成本的古装剧近年来越来越难打开市场,与逐渐严控成本、讲求作品传播度的平台策略发生偏差,今年的收缩是近两年市场变化的集中表现。
而现实题材剧集扎堆,可以认为是市场风向出现后的结果期,从《都挺好》到2020年《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三十而已》等爆款集中出现,并在去年与主旋律合流出现了《扫黑风暴》,形成了供给侧的市场认知和制作风潮。
《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20》就曾提到,现实题材剧目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并呈现递增趋势。今年1月公示的44部备案公示剧集中,当代题材覆盖军旅、都市、农村、青少年、涉案等内容共计38部。
有趣的是,如果观察当下几部作品,会发现一种选题上的“复古风”。
年代剧《人世间》,通常被认为是台播剧的主打类型,会唤起观众对《平凡的世界》《父母爱情》《温州一家人》等经典剧的记忆;而其他几部以婚姻破题的家庭剧,涉及情感、代际、职场等话题,与《裸婚时代》《咱们结婚吧》等2010年代初的剧类似。
或可判断,这种变化与近年来认为台播、网播剧相似度越来越高的观察是一致的,传统电视剧面向全年龄段的类型,在网络端也逐渐出现了更多代表性内容。目前的几部剧在台播和网播的不同平台端,跑出了比较类似的表现。
《人世间》不但网络播放数据出色,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电视端在收官周收视率均值高达3.351%,打破央一近五年收视纪录;《相逢时节》在东方卫视首周收视均值0.615%,网络端优酷站内热度达9795;《我们的婚姻》《婚姻的两种猜想》相对处于第三梯队。
图片来自中国视听大数据
一是从受众画像的角度分析,平台主流受众的年龄层不断拓展,相对全年龄层的内容在获得更多市场;尤其是85后、90后等互联网初代受众步入30+,他们对于教育、婚姻等社会话题性内容有着更深的感受。根据百度数据,《人世间》受众中30-39岁的占比39.4%。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此前曾表示:“网剧从类型结构上,过去偏向年轻人,现在逐渐多元化,国民向的剧更受欢迎。这几年,青年、中年、老年全来互联网上看内容。他们想看的作品之一,就是我们常说的台播剧,这个类型未来还会是一种上升的趋势。”
二是从观看媒介看,大小屏融合趋势下,越来越广泛的家庭场景会选择大屏观看内容,这也与近两年各在线视频平台发力OTT市场的观察一致,形成了当下的观众与若干年前电视受众在观剧需求和偏好上的相似性。
不同之处在于,相比此前相关内容的谈论范围集中在亲友之间,当下的社交媒体对话题性的需求更强,让剧集的现实属性有更强的发酵空间,辐射的相关群体越大,也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比如目前的婚姻剧,探讨热点从此前的婆媳矛盾偏移到了女性经济独立、男性的家庭观等,矛盾集中在夫妻两性之间,让主流受众更容易产生代入感;人物塑造也相对弱化对立,提供更加多面的讨论空间,突出生活流质感,《我们的婚姻》导演沈严就介绍在创作上对男女主角“各打五十大板”。
春季档现实题材扎堆,这种现象其实表现出了内容市场更长期的趋势。当更多现实题材剧进入市场,观众的需求会不断升级,也在为相关内容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痛点经济”新风
现实题材内容求变
从《都挺好》《隐秘的角落》到目前的几部现实题材剧,虽然间隔时间不长,但现实题材的主流内容导向近两年已经出现了迭代。
“痛点”是现实题材不变的关键词。此前两年的“痛点”挖掘相对强调“疼痛感”,往往会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原生家庭、职场、教育等方面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而当下,这种“痛点”正越来越收束于个人选择和生活日常,主要内容导向也从“疼痛感”普遍化为日常性的情感触达。比如《幸福二重奏》和《我们的婚姻》探讨的都是夫妻双方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关系的课题,虽然涉及到女性独立、职场公平等现实话题,但主线还是回归到两性相处的经典议题,甚至不乏温暖。
这种风向进一步影响到了表现形式,《幸福二重奏》和《婚姻的两种猜想》都表现出了很多的喜剧元素,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家庭场景下的合家欢效果,《婚姻的两种猜想》还通过剧中人物的开篇“解说”增加了一定的间离感,试图弱化观众过度沉浸可能形成的“痛感”。
而在制作上,现实题材风潮让一批演技派获得市场,带来更好的现实感。尤其是中生代戏骨们开始成为行业稀缺资源,雷佳音在春季档就有《人世间》《相逢时节》两部剧上线;很多戏骨们的表演成为增强现实的利器,如《相逢时节》里梁冠华与罗海琼的对手戏就获得了不少好评。
现实题材的疼痛降维与生活流升温,一方面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变化,希望从影视剧中获得更多治愈而非情感强烈冲击,这也是《人世间》里父母爱情获得极高热度的原因;另一方面,更具温度的内容具有更好的传播度,也相对规避了一些社会问题可能带来的审查影响。
但也需要看到,目前现实题材开始出现一定的瓶颈,主要体现在现实性与戏剧性的平衡上。出现这个问题有其必然性,随着现实内容热度提升和制作普遍化越来越明显。
外在表现首先是观众对于一些悬浮内容的耐受度越来越低,《相逢时节》集中了阴谋、复仇、商战、出轨等多方面矛盾,被认为过度戏剧化而影响了口碑表现;《我们的婚姻》里职场戏的失真,也成为观众吐槽比较多的部分。
其次在制作上,现实题材内容也开始出现一定的套路和模式,比如《幸福二重奏》《我们的婚姻》《婚姻的两种猜想》都是集合了若干组家庭形成代表性群像,表现女强男弱、全职女性等不同类型的家庭问题,相对比较有限的叙述空间带来一定的同质化,降低了戏剧效果的冲击性。
可以认为,现实题材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探索如何进一步将现实问题升级为好内容。这对创作者将社会话题或者说“痛点”更好地转化为生活体验、在故事里融会贯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世间》的成功在于,通过近五十年的时间线里一家人的悲欢离合带来巨大的情感浓度,进而以真实的人物关系打通观众情感体验,实现了情绪与现实感的双向完成度。这也表现出严肃文学在现实题材改编方面的巨大可能性,各平台今年的片单里还有金宇澄《繁花》、王蒙《这边风景》、余华《文城》等。
现实题材或将在今年乃至几年内进入一个井喷期,随着相关内容与主旋律完成合流,以及行业制作能力的进一步完善,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对于行业来说,为观众带来独特而深切的生活情感体验,是在当下生存的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