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5 09:29:26 来源: 乐园园讲八卦
""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这个形象他比较极端,基本表演生涯也结束了。""
说出这话时,鲍国安已经满鬓白发。
但是神情依然眉头紧皱,对那个夜晚久久不能忘怀。
那个让他沉下心来认真演戏的转折点。
某天晚上,鲍国安一家老少,都围坐在桌子旁边。
热腾腾的火锅,也映照着鲍国安激动的心情。
虽然是在吃饭,可是大家却都时不时瞟一眼,不远处闪烁着光芒的电视机。
一张张脸上都是激动的兴奋,等待着电视剧的播出。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有着大批的粉丝群众,自然对这部著作翻拍的电视剧,也有着高度的关注。
等到电视里曹操一出现,鲍国安的家人们开始欢呼,并且认真观看。
这时候,鲍国安将自己拍戏期间的辛苦也娓娓道来。
当时剧组的环境艰苦,伙食不多,让演员常常饿肚子。
鲍国安为了演绎好角色,常常忘记了饭点,当然吃到的东西也是最少。
而且鲍国安在剧组中,是拍戏经验最少的主演之一,仅仅拍过《山东水浒传》和《大唐明相》。
观众对他的演技和经验都是十分质疑。
面对这份质疑,鲍国安没有选择回击,而是默默地在剧组揣摩角色。
坚决不回家,不给自己歇一口气的决心,坚持拍摄。
激动的讲完自己的坚持,一家人散场之后,鲍国安也安然入睡。
直到第二天,接到导演的贺喜时,鲍国安十分高兴。
那个曾经在烈日下,忍着炎热汗流浃背的自己,坚持研究剧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那个为了拍戏,忍下对家人的思念,坚守剧组的自己,获得了成功。
收视率第一的好成绩,成为观众心中经典的""曹操""形象,鲍国安用实力打破质疑声。
角色的成功,让鲍国安沉迷在了鲜花掌声之中,开始有些飘飘然。
这时,学问家的评价,让他一颗火热飘忽的心瞬时间冷静下来。
这句评价,是由大学问家李希凡先生说出口。
作为著名的文艺评论者,李希凡评价《三国演义》时,说:""这个鲍国安,以后演不了别的角色了。""
这话传到鲍国安的耳朵里时,让他的心咯噔一下。
塑造一个经典的角色,是需要耗费巨多的心力,鲍国安成功了,可是却没有想到经典角色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它确实为鲍国安提高了知名度,让他名声大噪。
可是另一方面,却也让他深受困境,经典角色的成功无疑让他之后的角色无法塑造。
明白了这一点的鲍国安,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
从鲜花掌声中清醒过来的鲍国安,也发现自己名声大噪,却没有接到其他的片约。
原因,无非是他的""曹操""角色太过深入人心,其他导演担心新的角色会让观众跳戏。
就这样,之后的7年时间里,鲍国安没有接到一个邀约,于是转身开始教学。
但是在教学的时间里,鲍国安仍旧放不下对演戏的热爱,时常关注着电视剧的播出。
然后,盯着剧集里面的人物。这样的日子,鲍国安过了7年。
7年后,刚刚下班的鲍国安接到了一通电话。
对面是导演谢晋,希望他出演""林则徐""。
听到对方的邀约,鲍国安深感质疑,忍不住疑惑问到:""我都已经7年没有拍过戏了,你不担心吗?""
谢晋表示没有问题,相信鲍国安会演绎的很好。
可是,鲍国安却犹豫了,因为在此之前,林则徐的角色已经有人塑造成功了。
挑战成功,无疑是证明演技,可挑战不成功,却是无尽的嘲讽。
犹豫的鲍国安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谢晋也没有强逼,而是给了时间思考。
挂了电话的鲍国安,一个人坐在家里,沉默了很久,决定还是专心教学事业吧。
3个月后,鲍国安第2次接到了谢晋的电话。
听着对方仍然坚持的邀约,鲍国安沉寂了7年的心,开始有了新的跳动,决定接受邀约。
为了演好自己时隔7年再次接到的角色,鲍国安开始了解林则徐。
鲍国安不仅在书上标注很多重点,还亲自到林则徐纪念馆参观,亲身了解林则徐的过往。
就这样,精心准备的鲍国安,也准时来到了剧组。
在他刻苦的研究下,拍摄进行的十分顺利。
结束后,鲍国安继续回到了教学事业中。直到《鸦片战争》播出后,大获成功。
这时的鲍国安,也重新被关注,让他的演艺事业重新开始运转起来。
这时候的鲍国安,已经51岁了,沉寂了7年,打破经典角色魔咒的他,再次活跃起来。
与此同时,大量的片约也纷纷袭来,鲍国安的敬业也成为电视剧的保障。
可是,鲍国安却没有骄傲,反而怀着一颗谦虚平和的心对待事业的发展。
在面对记者采访时,鲍国安也是直言,不认为自己是老戏骨,他是演艺圈的新人。
怀着对演戏的热爱和敬业的态度,鲍国安的经典角色一个接一个,对他的演技,观众也是无可挑剔。
20多年过去,已经72岁的鲍国安仍旧活跃在荧幕上。
虽然年龄逐渐增大,承担不了太多的戏份,可是仅仅出演一个配角,也能让观众叫好。
在拍摄的大多数空闲时间里,鲍国安还是在家里陪着自己的妻子,围着两个儿子,享受着烟火生活。
这样静谧的生活,给予鲍国安很大的信心,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结语:真正的老戏骨,就像鲍国安一样,无论是态度还是演技,都令人折服。
在如今的娱乐圈里,老戏骨们也渐渐隐退,可新人却很少有单挑大梁的。
都说捧高老戏骨,贬低新生演员,可是演技不会说谎,是好是坏,大家心中自有一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