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快报

每日消息!两天破8亿,易烊千玺演沈腾三舅,喜剧悬疑不是真正的杀手锏?

2023-01-24 08:35:10 来源: 腾讯网

上映1天14小时3分之后,《满江红》票房顺利突破8亿大关。


(资料图)

风头正盛、领跑春节档。

去年春节档国师《狙击手》排片惨淡的往事,今年已然不复存在。

这一曲《满江红》高歌,究竟赢在哪里?

喜剧、悬疑、家国情怀上价值,都不容易拍,叠加在一起自然难度更大。

夏天开机、数月之间便完成所有环节,精准踩着春节档节奏上映,执行层面相当不易。

一,大历史里的小褶皱:既定大框架下的未知“小”人物。

“鹏举绝笔”在故事中是遥远不可触及的存在,乍看很禁忌甚至很危险,但又很具体、无处不在。

电影放弃正面描写人尽皆知的民族英雄,转而投向“大历史之下虚构小人物”的模式。

从更小的细微处入手,也便有了从平常人视角去靠近“高价值”的途径。

善恶忠奸是非曲直、早已盖棺定论,并无悬念可生发,但换成张大、孙副统领这些虚构小人物,便不同。

小兵张大,甚至连个具体名字都不算,“大”可以理解为和赵四、张三一样只是排行。

马夫刘喜,歌姬瑶琴等等,都是无从有定论的小人物。

秦桧身边的何立,在《说岳全传》中倒是也有这么一号“何立”。

但比起秦桧的妇孺皆知、万人唾骂,何立显然不是在史书中浓墨重彩拥有骂名的角色,更接近虚构或半虚构类型。

(《说岳》这类作品本就不是正史、已是演义)

近几年内娱古装影视剧中,选择著名历史时期、但绕过或淡化大人物而聚焦“原创小人物”的做法(不是指角色小戏份少,仅仅是形容他们不是知名历史人物不是王侯将相),似乎越来越流行。

这一方面或许是舆论生态的倒逼,古早时期剧作中,戏说帝王将相、皇后娘娘煎饼卷大葱的玩法,似乎畅通无阻;历史人物“可供演绎可供戏说”的空间,似乎在逐步窄化。

另一方面或许是微观史学渗透、平民视角崛起,(不展开谈前者)而平民视角加多、或许可以理解为现代观众诉求在古装剧中的映射。

当然,对于《满江红》这类有悬疑因素的作品而言,这样的视角更多一层“规避已知答案”的作用,如前文所说打破已知结构、构建更多可能性。

二,密室剧本杀:多维度多层次反转

《满江红》的密室剧本杀结构,限定时间限定地点,场景、特效等因素都很受限,四舍五入纯主打故事、角色、情感和价值。

故事一层层推进、一波波反转。

众所周知,反转很难。

转的幅度小了,没意思、不意外、不吸引人。

转的步子大了,没逻辑、没道理、不说服人。

要分分钟意想不到,又要能严丝合缝都在情理之内、逻辑之里。

要有细密的铺垫、能猜出一部分,有迹可循;

又要有意想不到的大波折,才能产生有效的悬念感和吸引力。

《满江红》里的反转,玩法很有意思。

有细密铺垫,也有基于角色个性和关系的绵密反转。

(虽然作为老油条不少反转我能猜到,但依旧有诸多意外惊喜)

比如某一环中张大和瑶琴同屋面对何立,瑶琴看向张大、张大点头,瑶琴方才开口。

至此,关于二人的关系线已经铺陈多次。

一开始张大看似油滑下流的“和金人睡”问话,是以轻佻之名藏关心之私、惦念之惨。

此后瑶琴在危急中看下张大,则是生死以之患难与共。

最后,瑶琴在何立挑唆之下成功欺骗何立、将看似指向张大的刀又戳向何立,这是“仗义每多屠狗辈,风尘中有真性情”。

同样是人物基色反转,张大是油滑混子窝囊废外表之下,反转出一腔忠义;

易烊千玺饰演的孙均,则是凶悍粗粝野心家刽子手走狗外表之下,反转出“大宋少年将军”的明媚。

前者每一次抛出鱼钩、发现细节,逻辑线索推进都工整。

后者每一次手起刀落、讲述利弊,“走狗”假象下又都留着未曾泯灭的“少年将军之光”。

(哈哈哈这句“你是大宋的少年将军”我明明当时信了也感动了,为啥写出来一想到沈腾的脸就好想笑~)

三,群像

《满江红》频繁反转、花活厉害,某种程度上或许会遮掩一点群像塑造层面的厉害。

各路喜剧演员说相声的演小品的,出现在一套家国悬疑剧本杀结构中,非但不出戏、还能有笑点,已在很多人意料之外。

糅合不同类型作品、启用不同画风演员,最终成片效果反馈在票房上、显然是正面的。

张大这边的义士群像中,同样是小人物的伪装基色,瑶琴的风情烟花,打更更夫的贪财懦弱,张大的油滑和怂、小聪明等多种伪装,刘喜的“究竟有没有因为软肋招供”真假疑云,伪装色和真基色都很鲜明。

另一边,野心家阵容里,秦桧的云山雾罩、暮气沉沉,何立的色厉内荏、狠辣狡诈,武副管家的真傻假傻有点萌有点摇摆,坏法毒法也各有不同。

从白到黑、从真到假、从利到义,好比一张色谱,这些人渐变排列其上,各不相同但又构成了一张首尾衔接顺畅的人心鬼蜮浮世绘。

雷佳音真是,总跑去国师电影里客串坏人,演得还挺好(仅仅是指演技,没有要为角色洗白的意思)。

张译也是真无缝切换,从悬崖之上里临终托付孩子的泪满襟,到《满江红》里只懂利益只问权势的秦桧真走狗,他永远演什么是什么。

我个人很喜欢易烊千玺的角色。

先说层次,年纪轻轻混到如此级别,手段眼力都老辣,瞬间就从何立砚台下偷出信。

另一面则是他狠辣表现之下的温情与真挚。

左右营都是他的人,这不是靠酒肉财色就能收买来的临时草台班子,他危急之中仍惦记自己手下两个兄弟未来的去处,俨然是“有我一口就不会亏待你们”的情义与共。

脸上一道疤是一路骁勇岁月,眼角一行泪是内心明月未坠。

四,内核

电影最后的激情背诵、齐声传诵,将故事推向家国价值表达的高潮。

如果说前五分之四内容所述都是个体层面的善恶忠奸黑白,结局则是推向群体的价值感。

来,我们先说个体部分。

1.不用问: 满江红vs悬崖之上、狙击手。

《满江红》和《悬崖之上》《狙击手》的一部分内在主旨,都是舍生取义。

一个是谍战,一个是枪战,还有一个是古装喜剧版的“刀战”。

导演用各种不同模式,反复回答一个问题“别问值不值得”“别问为什么要这样做”。

孙均看见张大皮肤上的刺字,看似用刀剐去、实则冒着生命危险留下。

前赴后继的这许多人,都在延续同一种价值使命。

真秦桧的假替身假秦桧,甚至也被这阙《满江红》所感动。

从这个维度看,国师连续几部电影都在说“精忠报国”。

2. 不可说:满江红vs一秒钟。

从某种程度上说,《满江红》内核在我看来和《一秒钟》有些异曲同工。

可以将之理解为民族气节、民族情感,气壮山河、家国万里,没有问题。

这些的的确确就是电影最直观直给的内容。

而一个视角则是“抹杀不掉的声音”。

秦桧怕岳飞,不单是怕他退敌千里、怕他英豪盖世、怕岳家军的军功武功,更怕一首《满江红》。

不敢让人知道,他说过什么写过什么。

这里外两层内核,或许也可以视为兼顾两大不同类型的受众。

想看宏大叙事、家国情怀的,可以看三军呼啸、万人同声“壮怀激烈”。

想看悲悯不屈视角的,可以看“怎么捂嘴也捂不住”“怎么捂嘴也捂不住”,有人生死相续、前赴后继要让《满江红》永远传唱于世。

很多时候“个人为集体而牺牲”和“集体对个体的剥夺”是两个相悖的命题,前者更合适歌颂模式、而后者天然更接近批判体例。

《满江红》内核真正高明的地方,在我看来不是内容皮面上的真假秦桧(我甚至觉得这最后一次的反转有点画蛇添足),而是价值维度不着痕迹统一“歌颂”“批判”两种互斥体例。

从《一秒钟》到《满江红》,导演或许也将对抗“不准看不准听不准说”的相同内核,切换了更类型化、更有市场大众接受度、更有下沉空间的肌理。

这未必是什么天纵英才,而可能是在404夹缝、市场预冷、口碑翻车等种种艰难困境中,修炼出的“小锅大炖”样样俱全本领。

我个人对《满江红》观感略有矛盾,如若是新导演手笔、这会很“黑马”;

但既然是国师,纵使是在很短时间之内完成,这操盘行活市场反馈再好、也难免让人多想起一点那无影无踪的红灯笼。

五,一点疑惑。

电影中张大和瑶琴,二人都唱了一首往日熟悉的词。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过于有名,出自蒋捷《一剪梅》,印象中蒋捷是南宋末年词人。

而电影将背景定在岳飞死后四年,显然不是南宋末年的事。

心生疑惑之后查了下具体年代,而蒋捷约1245年出生(有不同考据版本此处不展开),电影里唱这词比蒋捷出生早了约一百年,感觉不大对劲。

当然这不重要,《满江红》真正的落点也不在此。

舒心结语

短周期、低成本撬动复杂的高能烧脑密室剧本杀玩法,在春节档很可能坐拥高回报模式。

《满江红》将周身能量、内敛收缩进很小的几进院落中,一阙词撬动集体情绪、价值拉满,精密小巧模式战斗力颇强。

无论这个春节档最后的票房表现是否能达到“十年最强”标准,都希望如同导演此前所言、中国电影“满江红”开门红一路向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