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3 05:52:04 来源: 戏客Seeker
最近,院线上映的影片不少。由新人导演王沐执导,王子文、尹昉主演的电影《温柔壳》也在其中。
影片作为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开幕影片,当时的映后口碑就不错。5月25日后登陆院线公映后,目前豆瓣评分也仍然保持在7.5分。
电影讲述了两个精神受困者觉晓和戴春的爱情故事。他们在康养中心相识,两颗年轻的心,在慢慢接触后,温暖彼此,然后相知、相恋,互相拯救对方于泥淖,也一起编织属于他们的未来。
(资料图片)
影片中,戴春和觉晓的爱情让人动容。
戴春和觉晓都是精神受困的人,被困在童年的阴影里,陷入自我否定、厌弃的困境中。却又在彼此的温柔包裹下,卸下心防,能有勇气去拥抱新生。
起初,觉晓轻生,是戴河救下了她。男孩对女孩由此产生好奇和好感。
他会在树下悄悄关注着觉晓,也会在排队吃药时故意跟医护人员恶作剧,逗觉晓开心。
还会悄悄藏着苹果,带给觉晓;在做操后,主动走近觉晓。
直到戴春看到觉晓捏着的地址纸条,他主动提出帮觉晓找家,自己偷偷溜出去。戴河成为第一个帮觉晓找家的人,也走进了她的心。
戴春走得很远,走到双脚鲜血淋漓,也不忘给觉晓带回一双新鞋,而不是给他自己。
这样默默不语的陪伴和许多的温柔举动,让觉晓原本冰封的心慢慢变得柔软。
感受到温柔的觉晓,也把这份温柔,回馈给戴春。
被母亲抛弃的她,本不愿相信任何人。但她选择跟着戴春,愿意跟着他一起出逃。
从茶园跑到森林,从白天跑到黑夜,从城市跑到废墟。
当焰火升腾、爆炸,焰火跌落泥潭,照亮断壁残垣,也照亮这一对年轻恋人的脸。
他们在废墟中牵手、拥抱,觉晓终于放走了心中的那只咕咕叫的小鸟,放开了自己的执念。
觉晓对戴春的温柔,还远不止于此。
在小姨知道她跟戴春跑出康复中心后,跟戴春的弟弟戴河一起到老房子兴师问罪。看到两人躺在一起,小姨急火攻心、怒不可遏。
在狭小逼仄的房间里,人生唯一一次,倔强的觉晓跟小姨说了“对不起”,向小姨低了头。
戴河为了表明态度,动手打了戴春,觉晓拼命挣脱出小姨束缚,身材小小的她冲出去把高大的戴春护在身后。
在决定建立两个人自己的小家后,觉晓主动去美甲店上班赚钱支持家用,老房子也被她跟戴春收拾干净,他们带着小心翼翼的欣喜,迎接新生活。
在戴春发生意外受到刺激后严重发病伤害自己时,王子文的表演几乎是给出来本场电影的高光时刻。面对受伤流血、意识不清被捆着的戴春,她的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下来。
但当医生给出非常规的治疗方案时,她异常心疼戴春几乎说不出话来,但却能勇敢地签字,做出电治疗的决定,然后继续照顾他住院。
觉晓用温柔的力量支持和引导戴春走入平凡生活。她还试图帮助戴春去放走心里的那只鸟。
他们自在地相爱,成为彼此的“温柔壳”。
生活清贫却甜蜜,不用顾忌世俗眼光,在影片中的亲人阻拦较之现实也被弱化了不少。
“温柔壳”,指的就是这样用温柔包裹起来的一层壳,它可以保护、守护壳子里的人。
在影片中,戴春曾梦到了一个在海边堆沙子城堡的女孩,女孩向他解释堆城堡是为了保护正在蜕壳中的脆弱而柔软的螃蟹们。
戴春梦中的小女孩还出现过多次。
有时,她戴着戴春送给觉晓的手表;她又希望游到海中的岛,戴春也会帮助她,还会教她游泳……
这样的梦境,让观众觉得,她可以是戴春心中觉晓的化身,也可以是他当时未谋面的女儿的化身。
从小女孩的身上,戴春反复感受着觉晓给他的温柔支持。觉晓的爱,为他们构筑了城堡,就像“温柔壳”保护着小小的一家人。同时,戴春也在这个梦中,完成对自己父亲身份的认可和对童年阴影的救赎。
导演王沐是也是善于使用符号隐喻和镜头语言的,借用这些符号,导演让观众更走近觉晓、戴春的心。
比如,苹果。
觉晓一个人躲在天台睡着了,手中还剩下半个苹果。戴春悄悄走近、坐在她身边,拿走了苹果,自己也啃了一口。他略带羞涩的甜蜜笑容,是男孩对女孩难掩的心意。
后面觉晓在洗衣服时,戴春主动给了她一个苹果。觉晓也欣然接受,两人也在集体活动后自然地走在了一起。
再后来,觉晓和戴春远离家人,自己组建了家庭。直到一次戴春受到意外刺激发病,住院时觉晓怀着孕仍不辞辛苦地照顾着他,病床旁的桌子上也放着一颗吃剩下的苹果。
后来戴春再次进入康复中心,经过社会的磋磨他的身心受到重创,回到康复中心后他反而能回归相对平和、孩童般纯真的状态。在那里,他拿起苹果分发给大家。
这个带着暗示的符号,串起觉晓和戴春的爱情线。
再比如,小鸟。
康复中心里,小马第一次见到觉晓,贴近她的胸口,听到她肚子里有一只咕咕叫的鸟。
随着觉晓跟戴春出走,在烟花中,压在她心里的那只小鸟也轻轻地飞走了。
后面小马再次见到觉晓,她再贴到觉晓的肚子去听,也印证了这只鸟飞走,取而代之的是住进了新生命。
还有觉晓在天桥上见到浑身赤裸沾着鲜血的戴春,无言相拥后,她试图学小鸟飞走帮助戴春放走心中的鸟儿。
以及戴春最后重回康复中心,重新找寻到内心的平和,胸口的小鸟终于跳着从窗边飞走了。
这些看似简单的符号,帮助我们去具象地理解觉晓和戴春,他们的痛苦和释放,他们的爱情绵长。
《温柔壳》有别于一般的爱情片,前半段的爱和救赎、后半段的现实残酷,并不冲突矛盾反而更能让观众感受到现实的无奈。
觉晓和戴春,曾陷入自己的心灵困境无法走出。
戴春和觉晓曾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童年时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觉晓生身母亲出走,童年被抛弃,成为她心中的执念,也成为那个飞不走的鸟。
戴春小时候被父亲家暴,导致长大后看到暴力场面仍会发病;母亲支开他选择上吊自杀,也让他本就灰暗的童年再次产生巨大阴影。
他们都是被原生家庭深深伤害的人,不被爱,更不被温柔对待。
而照顾他们的家人,同样承受着压力。即便他们是可以隐入世俗的“正常人”。
觉晓被母亲抛弃后没办法接受现实,总在不停地找母亲的下落、找自己被抛弃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患上抑郁症。咏梅饰演觉晓的小姨,十数年照顾着这个被亲生母亲抛弃的外甥女。
小姨看起来并不是那种市侩精明、把觉晓吃干抹净的精明亲戚。否则,她早早就会把觉晓赶走,把房子据为己有。
相反,她照顾了觉晓十数年。觉晓一次次出走,她一次次找回;一次次地帮觉晓找工作,也还来康养中心看望觉晓。
直到小姨自己的孩子要结婚、买房,她才卖掉了觉晓的家。面对觉晓的眼神,她数次闪躲,也觉得难以启齿,心里也有无奈和愧疚。
与觉晓小姨相比,有个更丰满的角色,是白客饰演的戴河。
戴河的原生家庭,有家暴的父亲、自尽的母亲和“疯掉”的哥哥。在他的认知里,他是家里唯一的“正常人”。
长大后,他要照顾哥哥。对于哥哥常跑回老房子的举动,他已习以为常。他的操心已成为习惯,无奈却没有放弃。
直到,父亲回来,他想要努力融入的新家庭(他的岳父一家)更加没办法接受。他把认人不清的老父亲,丢在了昏暗的养老院。尽管戴春为了救他发病,戴河也跟他断绝了关系。
戴河的选择,可以说自私利己,但情有可原。他对哥哥戴春说:“我看上去幸运一点,可咱俩的痛苦是一样的啊。”
从经济和精神上,他都难以承担起两个病人家属的身份,所以他选择逃避、放弃;同时,忧心忡忡的他也会为自己的下一代担心,孩子会不会有可能遗传到同样的疾病,他无法再一次这种这种痛苦,又或者是,加倍痛苦。
对于小姨,对于戴河,导演没有简单地同情他们或者审判他们。他们的做法,是很多人会做出的选择。数十年的照顾让他们心力交瘁,他们有被现实逼迫的无奈,也在背负过多责任后难以喘息,最终放弃。
事实上,正如导演王沐在创作自述中也反复强调,他不希望把觉晓和戴春“一个事件或一个群体”去看待,而是靠近、理解他们,他们的爱和每一个平凡人的爱没有不同。
同样,他们的家属也需要被看到和理解。
仅仅把《温柔壳》看做一部爱情影片,似乎显得有些轻飘飘了。其实导演想表达和试图引起思考的,远不止平凡人的爱情这一个议题。关于原生家庭,关于边缘人,关于精神压力,导演要探讨的很多……
事实上,在高强度、高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如机器高速运转,心理疾病的高发,也意味着谁都有可能在某时某刻陷入心灵困境,一如觉晓、戴春。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远离他们,拿异样的眼光看他们,更不是猎奇地去“观察”他们。即使做不到设身处地“成为”他们,也要尽量以平等地角度去理解他们。
影片最后,戴春的父亲好像在突然清醒,以决绝的方式找到人生出口,完成对大儿子戴春的道歉和告别。觉晓则在轮渡上看到了母亲,她始终坐在母亲的后一排,目光跟随却没有叫住她。
戴春和觉晓或以惨烈的方式,或以平和的方式,完成对过去的告别。尽管被原生家庭深深伤害,但仍然有勇气去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因为彼时他们已被彼此的温柔爱意包裹,不再迷茫恐惧。
有不少观众看过后,对觉晓怀孕生下的孩子深深忧虑。但影片借由医生之口已经说出孩子产检是健康的,导演也是希望孩子有好的未来吧。
在拍摄前期,导演王沐做了很充分的调研,身边的亲人也曾有相关的经历,见过太多可爱的人,听过太多动人的故事,所以他对故事的人物更加不忍。
也许现实会比电影中残酷,但既然有100分钟的电影时间,不妨让我们跟导演一起,给梦一个更圆满、温柔的结局!
PS:严禁私自转载!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
xkxike@qq.com
温馨提醒
微 信 改 版 啦 , 以 防 走 散 , 可 以 把 我 们 设 置 成 星 标 哦
现已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企鹅媒体|百度百家|新浪看点
凤凰新闻|搜狐新闻|网易新闻|一点资讯
快传号|东方号|知乎|豆瓣|大鱼号|QQ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