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9 17:00:00 来源: 文艺报
第一,它将传统文学作为一种元素融入到小说自身中
《默读》的各章标题全部取自世界文学名著,分别是《红与黑》《洛丽塔》《麦克白》《群魔》与《基督山伯爵》这5部名著的主人公。作者选取的这5部小说,恰恰暗合《默读》中5个篇章的内容。同时,小说行文中还不时穿插这5部作品中的一些句子,或是借助广播节目念出,或是借助人物之口说出,或是在章节顶部以题记形式写出,标题、选句与内容三者彼此解释,相互呼应,构成了类似互文的表达效果。
比如第二篇章的章节名“亨伯特·亨伯特”是《洛丽塔》中的主人公,开篇引用的也正是《洛丽塔》中的一句话“我爱你,我是个怪物,但我爱你”。众所周知,《洛丽塔》是一部讲述成年男性与未成年女性不伦恋情的小说,而《默读》这一篇章讲述的故事就与一桩未成年女童性侵案有关。两者之间就这样形成了类似于谜面与谜底或者近义暗示的关系。
相同的对应还体现在书中的重要反派“朗诵者”组织上,包括每个篇章间隙的“朗读”章名与书中该组织播放的“朗诵者”节目。它们与德国著名小说《朗读者》是对应的。“朗诵者”组织的成员都仇视司法系统,认为法律只保护了恶人,执法者麻木无能,与小说《朗读者》中对司法体系的讽刺有相通之处。《朗读者》女主角无知地成为了纳粹帮凶,“朗诵者”组织里被首领范思远洗脑的成员则打着正义复仇之名残害更多无辜生命,二者都是在不自觉地作恶。与此相对的是小说标题《默读》,暗示着主角一行人与“朗诵者”组织的区别——大声朗读会吵到周围的人,默读不会;因而同样是维护正义,主角他们也不会违法乱纪、伤及无辜。
除此以外,文中不时出现其他经典文学的引述,比如《老人与海》《湘行散记》等等,总体来说与上下文情节契合得比较紧密自然。不过某些时候,作者似乎显得引用过多。一方面,个别引文对情节发展无甚作用,留下或删去两可。另一方面,少数引文与引用者的人物形象不符。譬如陆嘉引用尼采这一情节,陆嘉在文中以一个文化素质较低的形象出现,却突然引用一句尼采名言,不免有些违和。作者priest或许太过“急于”引用传统文学资源了,以至于在引用程度上有些小失误。
第二,它继承了传统文学直接反映现实的传统
在传统文学中,直接反映现实向来是一个重要传统。不论是什么主义,它们创作立足的世界大都是现实世界,反映的也都是现实世界的问题,不管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阶级矛盾、社会黑暗、农村风俗中的人类原始生命力或者现代文明对人的异化,总归都出自现实社会。
而网络文学更热衷于构建“第二世界”,在一个超现实的背景下让作者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即便是现代社会背景的都市文,主角也往往有“重生记忆”、“随身系统”之类的超自然金手指傍身,剧情以主角不断升级获利为主线,带给读者爽的感受。虽然许多现代社会背景的女频小说没有金手指,但它们的故事主线“谈恋爱”依旧是一种另类的升级爽文,只不过升的“级”是恋爱关系等级,打的“怪”是阻碍恋爱的矛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