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快报

2021,特别漫长

2021-12-29 20:04:09 来源: 腾讯网

看到知乎有个电影人采访,其中导演路阳说了一句话很感慨,他说:2021年他觉得特别漫长,因为没有好电影可看。

2019年末,看完《误杀》之后,我半年没有进过电影院,偶尔从开着一半店铺的商场经过,影城里摆放的还是这片的易拉宝。2020年绝大部分贺岁档延至下半年,为减少损失卖给流媒体,《囧妈》卖给流媒体,影院经理们集体抵制徐峥,这个抵制实际是基于大家觉得疫情很快过去,影院依旧是电影的大本营。

然而我前几天我在影院观看了徐峥主演的《爱情神话》,照常在任何一家影院上映,在此之前,他参与导演的片子也已经上过国庆档。这个逻辑的背后其实意味着电影院对电影没那么重要了,电影对人们没那么重要了,既然没那么重要,自然就和解了。

知乎今年的高分电影榜单,基本上可以概括今年甚至近年的华语电影现状(仅限于内地上映)。分数并列最高的《第十一回》、《扬名立万》,前者我没看,就知道是陈建斌导演的小众文艺片。后者是剧本杀式的悬疑片,我还蛮喜欢,观影回来在知乎上搜了关于此片大量“细思恐极”的脑洞。

不是那么火的片子能占据前两位,应该是有一定比例影迷参与评选。剩余的八部片子,其中有四部产生于春节档。李焕英有贾玲的真情加持,票房口碑双赢,只是从导演技法上来说还是相当稚嫩。分数最高的《人潮汹涌》,改编自堺雅人主演的日本电影,不是原创。《刺杀小说家》特技一流,独特性上比不过路阳自己的《绣春刀》。《唐探3》和《秘密访客》能上榜是我意料之外的。

▲上下滑动看知乎2021华语高分电影完整榜单

其实今年暑期陈正道的青春片《盛夏未来》要比《秘密访客》好一点,虽然类型完全不同。陈正道也接受了知乎采访,他观察到现在年轻观众越来越难以取悦了,比如爱情片,他以为发的是糖,观众却觉得吃到的是屎。

他说这话不是在批判年轻人的观影审美,反而态度很谦虚要跟年轻人学习。他会反思是不是因为自己老了才难以get到年轻观众的点。提醒自己老可以,但不要爹味。他这两年在影视两界都非常活跃,电视剧上主打女性议题。去年有众人帮助姐弟杀鬼父的《摩天大楼》,今年有三个女生情感向的《爱很美味》,他的特点是形式感强于故事性。

张艺谋这些年极为高产,《悬崖之上》在其中算是中游吧,因为是他从未涉及的谍战题材,票房在他近年作品中属于高位。《悬崖之上》能看出老导演的冷峻影像风格,却又没有《影》那么纯粹着力于画面。表演和节奏都扎实,但也能看出剧本先天薄弱,没给观众留余味和思考。

《长津湖》票房和场面都很大,与没上榜的《我和我的家乡》在我心里分数差不多。在内地公映的港片几乎只剩下警匪这一个种类,《怒火重案》就是老派拍法,不及《无双》。

其实今年我也受邀参加过一个网站的盘点评选,影视类是可以多选的,但我都单选了,一是没看过的不予置评,二是真的很难选(出来)。

前两年我没觉得华语电影多繁荣,但体感今年确实进了冰河期。今年知乎没有入榜的较高分电影有刚上的《雄狮少年》、《爱情神话》和《拆弹专家2》。《拆弹专家2》也就是港片平均水准。《爱情神话》是华语片里非常少见的小布尔乔亚爱情片,兼有生活气息。没入榜只是上映时间太晚,恰好错过了榜单评选,其实在知乎高达8.8分。

我自己的打分标准比知乎更严格一些,除了《爱情神话》,今年没有过八分的电影,七分以上就值得去影院了。

判断电影业是不是繁荣,除了票房(当然今年票房不用提了,都没人总结全年总票房了)、口碑,还有几个重要指标:是不是百花齐放?有没有创新?续集多还是首发多?

2019年是电影从业者满怀希望的一年,当时很多新尝试。科幻片《流浪地球》大卖,我们以为科幻元年来了,《三体》来了。几个小故事串成的拼盘电影在主旋律叙事里也属于创新,当然现在大家对这种形式已经疲倦。

那年的知乎榜单前几名可以说多样化:文艺犯罪片《南方车站的聚会》、家庭生活片《地久天长》、女性困境的《送我上青云》、娄烨的风雨云、校园暴力的《少年的你》。没有上榜的,票房神话《哪吒》、海外受宠的《罗小黑战记》,以及《白蛇缘起》,光动画片就有雄起之势。还有悬疑片《误杀》、青春片《过春天》。类型之丰富之蓬勃让人以为将要满园春色了。

▲上下滑动看知乎2019华语高分电影完整榜单

2020年生生截断了半年上映期,客观上少了一半电影。直到八月份《八佰》作为疫情后第一部试水片拿下高票房,又给从业者希望:这回电影该复苏了吧?可是没想到,《八佰》就是年冠了。

这年的榜单已经想叹气,最大的问题是电影作品没有创新。《我和我的家乡》是祖国模式的续集;《一秒钟》是张艺谋的小成本,同时拍的几部之一;《唐探3》是系列中评价最低的。延后的几部春节档《夺冠》、《姜子牙》、《紧急援救》从票房到口碑都没有达到预期。《半个喜剧》挺好笑的,但体量很小,应该不少人没看过。

2020年只相当于半年的产量,精品少可以理解,所以大家以为再挺一年就有缓。好象也没有,首先,今年最热的春节档没有产生任何一部可以拍续集的电影,续集也是商业片成功与否的指征之一。

和上年一样,缺乏原创剧本和新类型的开拓,比如翻拍片流行。《误杀》已经是翻拍,《误杀2》是建立在翻拍成功上的翻拍。我认为翻拍成功但票房惨淡的青春片《五个扑水的少年》,看的时候就想:如果不是翻拍就好了。

文艺片没有能撸奖的、出圈的,连表演奖都没有。今年是主旋律大年,但也只是复制过往模式。真正有话题性的反而是《第一炉香》被众嘲。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观众,我们还有必要去电影院吗?路阳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答案很直接:如果电影院体系一旦崩溃,电影行业也就很危险了。知乎上有个回答有一些道理,他认为疫情造成了取景困难,真人海外实景不可能了。客观条件上讲,的确是这样。《误杀》系列背景设置在东南亚,第一部在泰国取景,第二部就只能在广东。

刘涛的电视剧星辰大海,台词里说的是M国(大马),但场景永远在三亚的一个酒店,每次看弹幕大家认出是某某酒店就失笑。

当然,电影可以通过搭景来营造逼真,场景的局限不是致命的,影视业的萎缩才是深层原因。因为萎缩,大家会在成本上更小心,续集、翻拍就比开新番要保险。李焕英成功也许会有另一重余波,春节档影片的高成本大制作减少,因为收不回投资。

这位作者认为真人电影受限给了动画电影机会,目前看今年的动画片并不比往年质量高,《雄狮少年》上映10天,票房1.4亿,没到出圈的程度。

一年是丰年还是荒年,只要闭上眼睛,能回忆起这一年的代表作就算赢。电视剧比电影的颓势要推后一年,说起2020电视剧,我们还马上能想起《隐秘的角落》、《三十而已》、《棋魂》、《安家》、《大江大河2》……

▲知乎2020华语高分电影部分榜单

但今年反响较大的除了献礼剧《觉醒年代》和《山海情》,要么收视不佳如《理想之城》,要么高开低走如《扫黑风暴》,要么影响力还不够如《叛逆者》。

每年年末,我会固定看几个平台的年度盘点活动来回顾过去一整年热点事件,并预测明年影视行业的发展趋势,知乎是其中之一。

今年知乎的主题是“光影再提问”,依旧用它最擅长的提问方式,向站内用户、行业从业者抛出了很多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比如:2021 年为什么偶像频频塌房?我们还需要偶像吗?2021 年中年女演员的境遇变好了吗?“大女主剧”是不是越来越套路化了?

参与讨论的还有知乎结合知友喜爱度和头部用户推选,从知乎高分年度作品榜中脱颖而出的七位年度影人:秦海璐、黄轩、景甜、路阳、五百、陈正道、严敏。作为影视行业优秀的从业者,他们和知乎头部创作者一起要回答一些跟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比如秦海璐被问到“2021 年,中年女演员的境遇变好了吗?”景甜需要回答“大女主剧是不是越来越套路化了?”

关于“2021 年了,观众还有必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吗?”这个问题路阳说得很实在,只有电影院能支撑这个产业,一旦全部放在流媒体上,这个行业马上就拍不起电影了,因为收不回来钱。是这样的,观众可以接受花五十块钱去电影院看巨大的变形金刚,但不会花那么多钱在手机看小小一只,视听震撼会大打折扣。反过来如果导演为了小屏幕拍电影,势必会削足适履,牺牲很多只有在大银幕才能被注意到的画面细节。

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在知友的来回交锋中,我至少明确了一件事,虽然2021年是影视行业发生巨变的一年,听起来似乎都是坏消息:偶像接连失格、选秀节目叫停……但是看到这么多人依然很关注这个行业的变化和发展,认真分享观点和看法,说明大家内心还是充满希望的。不怕问题多,就怕愿意回答的少。一个行业真正走下坡路的标志不是被唱衰,而是连唱衰的人都没有了。

最后再看一眼知乎今年的高分年度作品榜,发现年末回顾,那些能留存于脑海中的,还是新鲜的、有冲击力的作品。往年的热议榜中,出现的大多是评分低,但热度高的作品;随着专业影评人不断在知乎贡献优质内容,今年的热议榜中也出现了许多高评分的作品,例如《你好,李焕英》《长津湖》《扬名立万》《扫黑风暴》《觉醒年代》《山海情》《我在他乡挺好的》等等。跟我观察到的差不多,基本代表了我身边一批影视行业从业者的判断。

现在临近岁末突然又涌现了一些可以角逐年度片单的作品,让人又忍不住幻想:明年会好些吗?

希望会好些,不然我要去哪儿杀时间呢?

应该也会好些吧,毕竟《爱情神话》和《爱很美味》这样小而美作品的成功,至少可以叫醒一部分投资人和创作者:与其迷信流量和IP大制作,不如踏踏实实写剧本。以及,谁能真正站在女性视角去创作,谁就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和好口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