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快报

开年争议之作,不止女性复仇爽片那么简单

2021-12-29 18:37:14 来源: 腾讯网

说到开年首个争议之作,大概就是这部《前程似锦的女孩》。

作为一部以女性复仇为题材的影片,它收获的评价非常两级,却也让越来越多的观众产生兴趣。

凯茜即将三十岁,从医学院辍学后在一家咖啡馆打工,没职业理想、不热爱旅行、对“人类”这个物种保持着娴熟的冷漠。

但这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吗?

事实并非如此,凯茜表面乖乖女,私下里却是深扎在夜店酒吧的复仇女神。

凯茜每每在酒吧装作烂醉如泥,总会有微醺的衣冠禽兽把她带走,并试图性侵她。

他们也因此中了凯茜的圈套,她会在恰当的时机突然清醒,拆穿并震慑这些男性,告诫他们再也不要带醉酒的女孩子回家,否则不会再这般幸运。

这些男人并不知晓,复仇之火总会在某处燃烧,而女性不止他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说到近年来欧美影视剧里性格最鲜明的女性角色,《杀死伊芙》里的薇拉内尔算是一个,薇拉内尔毫无原则,性情多变,暗杀时心狠手辣,却因此得到观众的喜爱。

《前程似锦的女孩》的导演和编剧正是《杀死伊芙》前两季的联合编剧埃默拉尔德·芬内尔,所以影片的色调、配乐和剪辑风格也与该剧集颇为相似。

相较于薇拉内尔,凯茜也是个有点叛逆的非传统女性角色,为了让罪人得到应有惩罚,她抛弃一切,把复仇当成唯一的工作。

在影片中,芬内尔为烈性的复仇题材涂上了一层易食的糖衣,凯茜在片中的造型就像 Instagram 上的职业网红,里里外外散发着迎合的妩媚。

镜头一次次掠过她的身体,拍下她的高腰牛仔裤、碎花上衣和俏皮的辫子……

凯茜将女性特征当成武器,有时扮演着毫无威胁的羔羊,随即又能拔出封喉的利剑。

她之所以执着于复仇,其实因为一桩陈年往事。多年前,她的大学闺蜜尼娜在醉酒后被同校男生性侵。

当时在场的同学均对此选择了沉默,为了息事宁人,学校也消极处理,没有一个人选择相信尼娜的遭遇。

尼娜退了学,而为了照顾她,凯茜也退了学,她一直陪伴着尼娜,尼娜却仍选择了自杀。

但这件事没有结束,因为凯茜的本子上记录着所有罪人的名字。

那些眼看着悲剧发生却不加阻拦的人,站在性侵犯一方不想毁掉前途的人,还有为了利益在法庭上为性侵犯辩护的人……

当然,还有至今仍逍遥法外,即将迎娶妻子步入体面中产生活的性侵犯埃尔·门罗。

在凯茜眼中,这些人都是导致尼娜死亡的凶手,但她并没有不理智到让他们去死,而是计划让他们体会尼娜所遭受的恐惧。

正如那位曾认定尼娜“反应过度”的女同学,她把尼娜的哭诉称作鳄鱼的眼泪。而她之所以不相信尼娜,是因为“婊子不值得被相信”。

还有沃克校长,当年她以“不能毁掉一个年轻人的人生”为由包庇了埃尔·门罗。

最让人心凉的是,她们都是女性,不仅没有对尼娜的遭遇感到同情,甚至忘记了有这么个“受害者”曾经存在过。

但这两位都不及莱恩来得虚伪,意外的是,他与凯茜在电影里竟然谈了一场恋爱。

芬内尔在这一剧情分支中复刻了“青春偶像片”的桥段,把几十年来年轻男女的理想爱情范式打了个粉碎。

莱恩风趣、优秀、温柔……符合了所有完美男性的标志,连凯茜都信以为真。

但在凯茜拿到尼娜被性侵的录像时,才发现莱恩正是起哄的旁观者之一。

凯茜最终仍选择了复仇,并以自己的死亡为证据把埃尔·门罗送进了警局。

这个结局收得有些潦草,其实影片真正精彩的地方,是从凯茜死后到破案前的一小段,芬内尔给男性留足了善后的空间,看他们互相拥抱,互相安慰,实属讽刺。

杀死凯茜的埃尔·门罗又一次装作受到惊吓的受害者,而周围的人仍不觉得他在犯罪,只是告诉他“你没有做错任何事”。

女性角色暂且缺席,凝视着男人们的伪善,而这一幕已然是对强奸文化赤裸裸的讽刺。

在过去的影视作品中,展现类似惨剧的方式往往是强调强奸文化的破坏性,女性角色的悲惨遭遇会让观众共情,进而痛恨这个加害者,把惨剧的发生归因于“个人道德”问题。

这几年伴随着女性运动的发展,关于性侵的讨论变得更加普遍和深入,人们也因此发现,仅仅复述悲剧并不会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所以芬内尔并不满足于过往的叙述方式,反而重构了受害全程,影片直接指向系统性的包庇,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

无论是在酒吧“捡尸”的男人,还是凯茜一路报复的对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会因为“不作为”而受到惩罚。

反观片中被反复包庇的埃尔·门罗,他并不是个恶魔般的人物,反倒显得懦弱普通,但是他犯下罪行却不被惩罚,这说明女性受害案例的不减反增更多是系统性问题。

但作为一部电影,《前程似锦的女孩》也遭受了莫大的质疑,有些观众认为这是专门拍给女性观众的爽片,是为了让女性爽,让男性不爽。

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女性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也并没有感到“很爽”,因为这里的男性并没有被虐杀,反倒是凯茜把自己献祭给“迟来的真相”。

如果真的有情绪,也会是“愤怒”和“恐惧”。

她们会像凯茜一样,对社会为性侵犯筑起的“避难所”产生愤怒,而这个“避难所”的存在才是女性频繁受害的最大肇因。

芬内尔把这种社会性的包庇展现得非常细致,朋友、家庭、学校、舆论、司法……全在包庇,埃尔·门罗完全是在父权制的溺爱下长大。

而“恐惧”则来自凯茜被谋杀的场景。

凯茜挣扎在枕头下逐渐没了呼吸,埃尔·门罗充血的肌肉和凸起的青筋都在重现真实的暴力,次日清晨,镜头从凯茜的尸体上缓慢滑过,女性真实体会到了“他想要杀死你”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似乎并不陌生。

但是男性观众看完影片的不适感也是真实的。

凯茜既是唯一重要的角色,也是拥有“上帝视角”的人物,毕竟她精妙计划了自己的死亡。

男性角色的不适,恰恰源于感受到了被凝视的威胁,影片为这些男性角色设置了一条红线,告诫他们会血债血偿。

那么“真正的现实”与“影片的呈现”有距离吗?

从艺术加工的角度,《前程似锦的女孩》并没有那么写实,它更多是遵从了剧作逻辑的作品。

但从社会议题的角度,现实只会比电影更加残酷,影片显然删去了更血腥的细节,但女性观众仍能感受到危机的临近。

或许《前程似锦的女孩》的出色正在于它不想原谅,它想让罪犯和帮凶感受到实时监控的压迫感,让他们审查自己的道德底线。

或许人们会被凯茜的复仇吓到,但影片的内核却源于真实,它绝不是只拍给女性看的复仇爽片,因为女性不会因为复仇成功而享受快感,她们只会因为性侵犯的得逞而愤怒不止,现在是这样,以后也会是如此。

小时 24楼影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