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8 11:09:00 来源: 凤凰
同时,名利双收的韦恩斯坦对电影运作的不择手段也被曝光。有媒体称,为了获得电影发行权,韦恩斯坦曾把一个独立制片人锁在酒店房间里,直到对方愿意才放人,由于不满《时代周刊》的相关报道, 韦恩斯坦一天之内给编辑打了10多个辱骂电话。
看剧本管账本
最近30年的好莱坞,尽管与黄金时代已经大有不同,但大制片厂的主席和总裁仍旧是举足轻重的电影大亨,而作为一部电影的“大总管”,现在的好莱坞制片流程中,导演和制片人的控制力也经历过此消彼长的博弈
有人说《天堂之门》开启了制片人扩权的大门。1980年的这部电影的制片公司是卓别林和格里菲斯等共同创建的联美,导演是前一年刚拍完《猎鹿人》并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迈克尔·西米诺。
虽然好莱坞的制片厂制度从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成型,并在之后逐步完善,但在《天堂之门》拍摄之前的新好莱坞电影时期,基本上是制片人和导演共同控制电影的制片流程,制片人名义上是导演的上级,但是导演,特别是知名导演对电影的控制权却丝毫不逊于他们。
根据当时的报道,在拍摄《天堂之门》时,迈克尔·西米诺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得重复几十次,拍摄进度严重落后,制片人对这一切都显得无能为力。结果影片超期半年,制作成本从1000万美元左右长到4000万美元,最后迈克尔·西米诺交出自己剪出的5个小时成片,但联美高层并不满意,在多次争论后他才不情愿地将公映版本剪到219分钟,即便如此该片也只拿到300多万美元的票房。
经此一役,联美濒临破产,最终被米高梅并购,停止了电影制作业务,只负责发行。在此之后,好莱坞的各大制片商深刻意识到导演主导电影的弊端,开始让制片人对电影享有绝对控制权,包括“终剪权”在内的很多权力越来越少被授予导演,导演更多是仅作为电影的制作者存在。